昨天我们谈到了李世民教育太子李治的方法,有同学在网上跟我讨论李世民的家庭教育。其实李世民在教育孩子上有成功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很多人都知道在李治之前还有一个太子,这个人是李治的亲哥哥,叫李承乾。他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的大儿子,他很早就被立为太子了,而且小的时候聪慧过人,知书达理。
就是这么一个孩子,长大以后性格扭曲,内心压抑,自我膨胀,行为怪异。他在宫里支了帐篷,要过突厥人的生活,玩打仗装死的游戏,哪个卫士不听话就往死里打。老师来规劝他,把话说得狠了一点,他就收买刺客去刺杀老师。而且他喜好男宠,李世民为此震怒,把这男宠就杀了,接下来太子干脆装病就不见自己的爹了。他在自己的宫里边起了坟,设了祭拜场所,每天掉着眼泪来祭拜。最后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太子联络朝中大臣要谋反,制造第二个玄武门之变。
大家想一想,一个好端端的孩子,为什么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里边是有很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的。
李世民作为父亲,对这个事情要负很大的责任。
通过反思李世民培养太子这件事,我们也总结几个教育子女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第一,教育教育,它是两个过程,一个是“教”,一个是“育”。李世民在培养太子的过程中,“教”得多,“育”得少,导致的结果就是道理讲了很多,人心却退化了。李世民给太子配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自己也反反复复给太子讲道理,但是我们知道“教”的过程是在课堂上,“育”的过程是在课堂以外,课上讲完道理以后,孩子还需要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沟通和引导。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在学校教育当中也特别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课外的活动,平时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健康美好的人际交往,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你看看太子,家庭关系紧张,人际关系扭曲,生活圈子狭小,身边又全是奴才跟太监,这样的成长环境,这样的课堂之外的环境,导致了那么多大道理讲了都白讲。
第二,关注要求太多,关注需求太少。李世民一直要求孩子要做圣主、做明君,平时给他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要求他做出各种优秀的表现。但是大家想一想,这太子也是人,他需要关怀温暖,他需要存在感、价值感、效能感,他有社会需求、安全需求、尊严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会有成长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惑,这些东西他都需要有人关心,有人支持。而且母亲去世,父亲严厉,家庭关系紧张,兄弟姐妹斗争,这样的环境导致他特别孤独和压抑。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更多的成长支持、心理疏导。这些有人给他提供吗?没有。太子身边就是三种人,第一严厉的父亲、第二严厉的老师,第三哄他开心的一群奴才。
我们经常说,良师益友是年轻人成长进步的关键。什么是良师益友?就是能提供成长的支持,心理的疏导,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心理能量的人。这样的人太子身边是没有的。其实大家看一看,后期他所有的压抑和扭曲都是内心负能量的释放。
第三,抬得太高,宠爱过度。这个太子小小年纪,他就要坐在尊贵的位置上,接受满朝文武的朝拜,而且要想天下大事,要考虑国计民生,他所面临的一方面是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显赫的权势。这些东西都是他小小年纪根本就承受不住的,接下来就导致了他心理上的两种趋势,一个是压抑孤独,一个是自我膨胀。在人际关系上,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越嚣张越孤独,越孤独越嚣张。所以你看,这都是荣华富贵惹的祸,太子的童年和少年肯定还没有一个普通人家庭的孩子幸福。他心里有太多的孤独、苦恼、郁闷和迷茫无处发泄。所以大家看到,一个年轻人在心理没有成熟之前被捧得太高,抬得太高,真的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也就是三个经验教训:一是关注要求多,关注需求少;二是“教”太多,“育”太少;三是爱得过度,抬得太高。这些历史经验教训都是值得我们大家,特别是各位家长老师认真反思,认真注意的。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