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故事丨李达与王会悟:建党好CP,鲜为人知的花溪往事

花溪故事丨李达与王会悟:建党好CP,鲜为人知的花溪往事

00:00
10:49

 秀美花溪,经典传奇,欢迎收听《花溪故事》。

       “十七年来我用心血浇灌着你,为的是要看见你开放这美丽的花朵。然而,当你向妈说出最后告别的时候,我却坚决地说:不,点儿,我不答允!你在妈心坎上刊了一道深痕,我漆黑了,我糊模了,我昏迷过去了……”1938年冬天,贵阳图云关中央医院,一个十七岁的花样少女不治而亡,她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达与红船卫士王会悟的大女儿李心田,李达是极爱心田的,他甚至“发疯似的要和孩子一起躺在棺材里”……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伤痕。


李达和王会悟


       不久之前,李达一家五口才从桂林到达贵阳,为的是赴冯玉祥将军之邀前往重庆,他早前答应去那儿讲学。可到达贵阳时,冯玉祥将军已前往重庆,他们扑了空。就是在此期间,爱女突然离世。痛失至爱的悲伤仍旧让人窒息,更大的乌云却已悄然笼罩贵阳上空。

       1939年2月4日,贵阳遭遇有史以来最惨烈的轰炸,半个贵阳城化为灰烬,幸免于难的李达一家,再度见到冯玉祥将军。3月21日,冯玉祥和李达同车前往重庆。王会悟带着一双儿女向郊区的花溪转移。

贵阳“二四轰炸”


       贵阳西南郊外十余公里的贵筑县花溪镇,是贵阳地区颇负盛名的风景区。青山耸翠,绿树成荫,饶有江南风味。在中央防空学校的拱卫下,蒋介石、冯玉祥、张学良等军政要人,叶圣陶、巴金、徐悲鸿、竺可桢等文化名人纷纷驻足花溪,或作诗吟赋,或泼墨作画,或妙笔著文;流亡的浙江大学、大夏大学、之江大学……先后在这里安下了书桌;陶行知先生弟子执掌的花溪小学和省立花溪幼稚园成为了孩子们成长的摇篮。花溪犹如一处世外桃源,成为无数颠沛流离的民众理想的避难地,成为了西南乃至中国重要的文化交汇之地。

      坐落在花溪河边的清华中学,是一所诞生在抗战硝烟中的学校。1939年春,李心天在母亲鼓励下,考入清华中学。妹妹李心怡,也入读搬迁到附近石头村的贵阳女中初中部。一家人在靠近清华中学的花溪大桥旁,租了一座一楼一底的小木屋,在艰苦却不乏生机的环境里,开始新的生活。


1938年5月1日,贵阳清华中学成立,清华校友莅临祝贺


       9月,李达结束给冯玉祥的讲学,回到花溪家中,应清华中学的邀请为全校师生作了一次演讲。在露天大操场上,李达讲当时的国际时事和国内的抗日形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与国民党投降派暗中勾结,以实现以华制华的阴谋。李达的演讲在当时十多岁的莘莘学子心中种下了救亡图存的种子。

花溪河畔的清华中学


       这期间,李达和王会悟在去留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互不让步。李达坚持去桂林广西大学教书。长女的夭折却让王会悟期冀能在战乱中给孩子们一份安宁的生活,让孩子有好的读书环境,坚持带着子女留住花溪,二人就此分手。王会悟后来回忆说:“别人看,你们介好的患难夫妻为什么要拆散?是为了孩子们读书。”

      那时的王会悟四十出头,留着微卷的短发,戴着细框眼镜,衣着朴素。她对人和蔼可亲,和镇上众多的外乡人没有什么区别,街坊们都称她李太太,孩子则唤她王姨妈。她热心当红娘,成就了少姻缘。她参加了基督教会,每个星期都去做“礼拜”,在当时的白色恐怖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她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


       定居在花溪的岁月里,王会悟没有工作,儿女都在上学,母子三人的生活十分拮据。此时李达也因为被国民党当局列为赤色分子被开除教职,再次失业。他只能给在重庆的一位朋友写信,请其接济王会悟母子三人,偶尔也会从湖南零陵乡下寄来点钱。王会悟典当了自己仅剩的两个金镯子,想尽办法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1942年春,十八岁的儿子李心天尽管因为没有路费放弃唐山交通大学,却以贵阳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战时西迁到贵阳郊区的湘雅医学院。后来李心天成为我国从事神经医学和心理学跨学科研究的专家,被视为中国医学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奠基人之一。清华中学的三年时光,为他日后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而正是母亲王会悟当年在花溪的选择和坚守,成就他的一生。

      抗战烽烟中的花溪虽然远离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却是抗日救亡的一片热土。在这里中共贵阳县委、贵阳女子中学党支部、贵阳女子师范学校党支部、省立贵阳乡村师范学校党小组、浙江大学青岩分校的进步师生和筑光音乐会、青岩民众社会教育实验区、青岩小学娃娃剧团等进步团体,在校园、在街头、在乡村演出抗日救国的歌舞、话剧,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花溪的上空时常响起《黄河大合唱》、《亡国奴当不得》等的歌声。

王会悟旧照


       在这样的清贫和激情交汇的岁月中,王会悟没有忘记身为最早一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的责任与担当。她担任了贵州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贵州花溪分会生活指导组及出征军人家属慰劳组主任。筹备建立了贵筑县妇女会,举办妇女识字班、举行七七抗战纪念,策动全县妇女参加抗日建国,开展募捐、慰问抗战出征军人家属等活动。一到赶场天,王会悟等人就带领抗日宣传歌舞队,打着大布标上街宣传抗日。让当时偏远闭塞的花溪民众了解了抗战形势,激发了民众抗日热情。抗日救亡热潮中,只有十七万多人口的花溪大地,征集兵员一万多名,出征军粮八千多万斤!

       1944年冬天,日寇侵入黔南,战火倏然烧至。虽然国民党元老花溪青岩人平刚以死力阻了火烧贵阳城,但各机关学校仍纷纷各寻去处疏散撤离。此时儿子李心天要跟随湘雅医学院撤离到重庆,王会悟只得准备带着女儿李心怡再次逃难。可是不菲的盘缠成了母女俩面前无法回避的难题。

       正在危急关头,王会悟忽然接到一笔署名“润之”(毛泽东)的神秘汇款。原来,正在陕北的毛泽东辗转得知王会悟母子下落,十分关心她们的安危,特意把自己的稿费委托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转寄过来,资助她们脱离险境。

        靠着这笔钱,在中共组织的帮助下母子三人到了重庆。在毛泽东的鼓励下,王会悟继续参加了重庆妇女界进步活动。

花溪河风景(网图)


     清澈的花溪河、古老的小石桥、简陋的小木楼、质朴相亲的街坊邻居,还有清贫岁月中宁静致远的母亲……,这一切都成为了李心天心中永远的花溪记忆。

     秀美花溪,经典传奇,感谢您的收听,《花溪故事》,未完待续......



本故事作者:

黄依莉(贵阳市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管理委员会副部长、副研究馆员)


参考书目:

《“一大”前后》 

《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 

《上海妇女运动史》 

《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李玉贞著) 

《红色的起点》(叶永烈著) 

《烟雨红船》(吕建华著)

《我的回忆》(张国焘著) 

《我走过的道路》(茅盾著) 

《往事》(毛彦文著) 

《罗家伦与张薇贞一我的父亲母亲》(罗久芳著) 

《李达传记》(宋镜明著)

《李达评传》(王炯华著) 

《魍魉世界》(丁珍著)

《毛泽东与李达》

《李达评传》

《冯玉祥日记》

《戴安澜将军传》

《魍魉世界》(丁玲著) 

《丁玲传》(王增如著) 

《毛泽东书信选集》 

《毛泽东手书集》 

《包惠僧回忆录》 

 《唐宝心回忆录》

《桐乡民报》

《贵州省志•宗教志》

《贵阳市志•宗教志》

《花溪区志》

《贵阳清华中学校史》

《贵阳清华中学校友通讯》

《贵阳市文史资料选辑》

《花溪区文史资料选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喜马拉雅贵州运营中心

    感觉好久没有去花溪了,周末安排上

  • 吃胖了就不吃了

    这个故事不错

  • 长颈鹿打开山怪

    厉害了红色花溪

  • 让世界听见贵州

    最美‘红船卫士’

  • 听友68815369

    大学四年就在花溪度过,是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地方

  • 凉柯景风

    花溪之美,不止景色,更在人文!

  • 妈妈说很多事别太计较

    周迅和倪妮扮演过王会悟

  • 爱睡觉的飘

    是因为时间限制吧,感觉木有讲完

  • 哥牛

    赞就一个字!

  • 云顶洞人

    生态花溪!文化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