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同学问我,当众讲话最怕什么?很简单,当众讲话最怕念错别字。尤其是在人名、地名上如果念了错别字,那就特别被动。你看我以前当过秘书,给领导写稿子的时候,比较尴尬的一件事就是你写完之后,领导把那字给念错了。
有一次领导就念“【xīn xīn】学子”,其实是“莘莘【shēn shēn】学子”。要不要给领导提醒?当然得提,但是要讲一个策略。在私下里就跟领导说,以前一直以为这两个字念“xīn xīn”,这写的时候一查字典才发现念“shēn shēn”,看来真得认真学习。
在读博士期间参加了一些旅游卫视的节目录制,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念到一个成语“虚而委蛇【wēi yí】”。这个成语来自《庄子》,原文是“吾与之虚而委蛇”。其实这两个字我是认识的,不过上节目的时候当时就吃不准“委蛇”的“委”念第一声还是念第三声。所以在这块就稍微顿了一下,后来现场很多人都认为我不认识那“蛇”字,其实是吃不准“委”字是发第一声还是第三声。
这类似的情况在《百家讲坛》录节目中也遇到了。比如三国里边著名的人物司马懿【yì】还是司马懿【yí】,诸葛【gé】亮还是诸葛【gě】亮?我记得以前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都是司马懿【yí】、诸葛【gé】亮,结果正确发音是司马懿【yì】、诸葛【gě】亮。这个发音我在录节目的时候特别地注意,但实际上如果大家仔细听那个节目,还是有念错的地方。另外有一段著名的故事《温酒斩华雄》,姓氏“华”不能念中华的华【huá】,它得念第四声华【huà】。还有曹操的老乡名医华【huà】佗。
这种姓名发音的问题在《水浒传》里边也有。《水浒传》的大英雄浪子燕【yān】青发第一声,不能发第四声。“燕”字在人名地名里边都发第一声,所以是“燕【yān】人张飞”,不是“燕【yàn】人张飞”。还有水浒英雄有两头蛇解【xiè】珍,双尾蝎解【xiè】宝。我们解放军有一位少将,曾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谋长,名字叫解【xiè】方。这个“解”是解放的解。
其实在学校里面教书,每次点名的时候都特别紧张,因为学生的名字里边会有很多生僻字,甚至于有些姓氏它的发音跟常用字发音是不一样的。一旦念错了,那可就尴尬了。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姓句【gōu】,那“句”字就是句号的“句”。还有一同学姓仇【qiú】,那个“仇”就是仇恨的仇。明代有个画家叫仇【qiú】英,那你不能说成仇【chóu】英。
上中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姓区【ōu】,“区”就是区别的区,但是它得读成“ōu”的音。以前我们国足里边有一个守门员就叫区【ōu】楚良。所以每次在准备《百家讲坛》稿子的时候,还有每次新学期要点新学生名字的时候,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好好翻一翻字典,真的有些字不认识。
尤其怕的是有些人名字里边用的是多音字,比较常见的姓氏里边多音字就是“单【shàn】雄信”的“单【shàn】”,我们的评书大艺术家单【shàn】田芳老先生,他也姓这个姓。“单”字还有一个读音,匈奴的首领叫做单【chán】于。
每次讲到历史的时候,涉及到少数民族的首领,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名字都会特别地头疼。我记得第一次讲汉代故事的时候,涉及到匈奴的单于冒顿,我就下意识地根本都没想,就呼噜一下就读过去了。结果回过头看录像,居然读的是冒顿【mò dú】,终于体会到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确实是会读错别字的。
单于的夫人念作阏氏【yān zhī】,西域有一个国家叫龟兹【qiū‘cí】,这个龟【qiū】就是乌龟的“龟”字。这个“龟”字还有一个发音就是龟裂【jūn liè】的龟【jūn】。冬天手脚冻得开裂了,可以称为“龟裂”。
我的印象里边汉字读音比较多的一个字是共和国的“和”字,它可以读成“和平”的“和【hé】”。它还有一个读音,就是“应和酬答”的“和【hè】”。它还有一个读音,就是我们在做饭的时候“和面”的“和【huó】”。如果是给鸡拌饲料,这就不能念【huó】,得念第四声“和【huò】食”。还有一个读音,打麻将和【hú】了,它得念成“hú”,这些区别真得好好地查字典。
有的时候查字典也不解决问题,字典上没写,还得去请教专家。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听佛教讲座,禅宗的第一代祖师大迦叶【jiā shè】尊者。那两个字,一直以为念“jiā yè”,原来那个字读成“shè”第四声。
念佛的时候要念南【ná】无【mó】阿弥陀佛,这两个字不能念成南【nán】无【wú】,而且到底是阿【ā】弥陀佛还是阿【ē】弥陀佛,到现在也有人争论。据我所知,南怀瑾老先生和黄念祖老先生都主张念成阿【ā】弥陀佛。黄念祖老先生是北京邮电大学的老师,他师承虚云大师和夏莲居大师,在禅宗、密宗、净土宗方面都有非常深厚的修养。境界高深,智慧如海,能和黄老成为同一所学校里的老师,我自己也觉得很光荣。
最近流行一首歌叫做《生僻字》,里边有很多不常见的读音、非常独特的汉字,我觉得这歌挺好的,真的能让我们认识好多从前想都没有想过的字。其中提到了一个词叫犄角旮旯【jī jiǎo gā lá】。
我的老家河北省丰宁县,我住那小胡同就叫西旮旯【gā lá】。而且我们镇叫大阁【gǎo】镇,阁【gǎo】就是楼阁的阁,但是在方言里就发成【gǎo】的音。关羽关云长是河东解【xiè】良人,但是这个解【xiè】字在地方方言当中就读成【hài】字。
所以大家看到了真的是当众说话,特别是上节目的时候,感觉真的是如履薄冰、胆颤心惊,生怕不小心就念了错别字。我经常看的一本杂志就是《咬文嚼字》,每年还要订一下合订本。学无止境,真得好好地学习,慢慢地积累。
相信大家还都记得两个著名的案例,一个是北大校长发言的时候,把鸿鹄【hóng hú】之志的“鹄”字给念错了,还有一个是云南省的领导在发言的时候,把“滇【diān】”字给念成了“zhèn”,虽然是小小的一个字的错误,但是后果却特别严重。这个事情也告诉我们,小人物摔在大事上,大人物都摔在小事上。我们每个人确实都应该谨慎对待,一丝不苟,千万不要马马虎虎。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的推送当中出现了哪些错别字,真诚欢迎大家都指出来!
正所谓学无止境,我们大家一起进步。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赵老师,应该是共和国的和字
我第一次知道叶还读shè,是易中天老师的一次演讲,现在想想西游记中最后到西天那个和尚叫摩柯茄叶,电视读错了
我还以为国有这么多读音呢。后面才知道你说错了。我以为我听错了,我又听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