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高效且利于长久记忆的练习方法

7. 高效且利于长久记忆的练习方法

00:00
16:07

6-7.png



2. 高效并且利于长久记忆的练习方法有哪些?


方法1: 学练组合的间隔练习。


首先,第一个方法是间隔练习,这种方法可以使知识存储得更牢固。


所谓间隔练习,就是把学习与练习,间隔开来,分成两部分进行,在这两部分之间,空开一段时间,这样做能让学习成果更加显著,记忆更加牢固,还可以有效地形成习惯。


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这种学习方法的真实案例:科学家选择了38 名外科实习医生参加有关显微镜手术的课程,一共4小节课。其中一半人员先上课,然后实践。再接着上课,再实践。这样一天内就完成了4节课和4堂实验。


而另外一半医生每节课之间有一周的间隔,短短续续上了快一个月。


很多人会想,间隔这么久,是不是前面学的都忘记了呀?


但是在最后一节课结束,就是一个月后,研究人员测验发现,那些课与课之间有一周间隔的医生,表现的要比另外一组连续上课实践的医生更卓越。一天上完所有课程的医生不仅在所有评估环节上的得分都低,其中甚至有 16% 的人都不能完成显微镜手术。


为什么隔一段时间学习,反而更为有效呢?这其实是因为,你在一段长期记忆中,想要存放进新的知识,是需要有一个巩固、消化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记忆会得到加深,并和已经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习惯。


而一次性学习全部的知识,会影响这个巩固消化的过程,导致记忆模糊。因此间隔一段时间学习,要比集中学习效率来的更高。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并不适合考前突击复习,而是适合学习新的知识。不要把太多新知识一下子装进脑子里,而是学一点,练习一下。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吸收。


那么间隔多久合适呢?只要你发现自己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好了。比如你发现自己稍微开始有点遗忘了,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间隔时间。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这门课,包括之前上线的科研课程,没有一下子全部更新完毕,而是一周更新几节,这样你才能有个消化的过程,并且伴随着你自己的学习进度,你会对其中介绍的方法有一个更深的感悟。


方法2: 多个知识点一起学的穿插练习


所谓穿插练习就是在日常的学习中交替学习两个以上知识点的方法。听到这里你不禁想,不对啊,毛毛姐你在开课辞里提到,你考研的学姐就是一天或者半天只复习一门功课,为什么这里又要多个知识点交替练习呢?


给大家介绍一个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的实验,他们让两组大学生计算一些少见的几何体的体积,然后让他们解答练习题。


一组学生的题目按照问题类型区分,先解四道关于柱体体积的题,再解四道球体体积的题。


另一组学生解答同样数量和内容的练习题,只是题目的类型是混合穿插安排的,先解一道柱体,再解一道球体的体积,不是将同一类型的题放在一起。


实验的结果是,在练习中,第一种按照同一类型解题(先柱体再球体)的学生平均正确率为 89%;而按照混合类型解题的学生,正确率只有 60%。这时你想,那看来我们就应该先集中力量做一种类型的题目,完全熟练了不会出错误了,再练习下一种。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一周后的最终测验上,题目稍微变化了一下,难度有所提升。之前练习统一类型解题的学生平均正确率只有 20%,而进行穿插练习的学生平均正确率为 63%。


所以你看,把不同类型的问题混搭起来,虽说在最初的学习阶段有所阻碍,但是最终测验时,成绩提高了整整 215%。


从感觉上说,用穿插内容的方式学习,效果要比集中练习来得慢。的确不适合考前突击来应付一门考试。


但假如你正在高一,大二,你最终的目标是高考,考研,有一个提升自己的长期计划,那么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上看,穿插练习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这样既能提高我们对同一种类题目的归纳能力,又能改善大家对不同种类问题的识别能力。如果你长时间重复同一类型的题目,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稍微变换一下题目你就拿不准要怎么做了。


而分散开练习的话,你可能突然想起来,哎,这个类似的题目我好像前两天做过哎。那个题目是什么样的,今天这道题这里改变了一个条件,所以我应该这样做等等。


picture.png38591400_1613895668.png52961300_1613895668.png


⬆️这里给大家提供了两种可能的练习思路计划,这两个时间安排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每一门课每次都学习1小时左右,但是都用其他的科目给间隔开了。这样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进行多个知识点的穿插练习,从而有效的锻炼自己的大脑。


方法3: 让思维更加开阔的多样化练习


了解了间隔练习和穿插练习,我们再来介绍一种练习方式,多样化练习。

多样化练习有助于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可以让学到的知识突破暂时记忆,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概念性学习。


这样说好像有点不好理解,我们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运动员经常会选择去其他国家训练或者到高原训练。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运动员的潜能,让心肺功能得到极限锻炼,这样做之后,再参加比赛时,通常成绩都能够有较大水平的提高。


又或者你想练习三米投篮的技巧,一直站在三米的位置重复练习投篮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方法。你需要不断变化投篮距离,比如一会练习在两米处投篮,一会又站在四米的位置练习。这样会比你只站在三米处训练好的多。


这就是为什么学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个好的老师不会直接的考察和提问,而是不停的变换条件和适用的场景。你也会学着不断的对比和分析不同的应用场景。那么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你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种方法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就是多样化练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一系列答案的选项中,筛选出一个最正确的解决方案。一旦你能熟练地从不同类型的问题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并且找到正确答案,你就更有希望在陌生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学习方法,可以调动大脑中一个更加高级的学习区域,将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场景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刻、更持久的学习效果。


上面提到的三个方法,学习新知识有间隔、不同考核内容穿插出现,以及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这三个方法在初期都看不到什么效果,可能还会让你产生没有跟上其他同学进度的错觉,但从长远角度上来说,会让我们把学到的东西掌握得更牢固而且更为实用。


产生短期效果的集中练习


在这里呢,我想再说一下关于课后培训的“集中练习”。这种集中式练习方式,例如很多专项提高班,在3天的集训里只学习一门学科,大量填鸭式地教育能让你短期内迅速提升成绩。


又或者我曾经上过的什么“雅思封闭集中营”,把学生们圈起来培训20天,结束之后你的确会发现在应试技巧和学习方法上有很大的提高。


但老师也一定说过,还需要你配合课后自己私下的复习以及持续的巩固。因为你会发现遗忘的也非常迅速,甚至当时可是被辅导班老师打的鸡血也持续不了一个月。


如果我们把学习定义为“获得新的知识,并且经过练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熟练的运用“,那这种集中练习所获得的知识绝对没有我们上面提到的三种高效的练习方式来的持久和牢固。原因当然不在老师,而在于你没有课后按照上面提到的三种方式去练习。


所以这类集中式辅导班在刚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收获满满,但真正有提高的,让自己的实力有一个质的飞跃的,都是那种把这种鸡血状态持续下去,并且一直在刻意练习的人。


方法4: 实战练习


最后我们想再说一下实战练习。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假如你1个月后要参加一门考试,并且你需要从0开始去学习,可平时又有其他的学习或工作任务,那应该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以期达到一个高效的学习结果呢?


开始你可以采用短期效果的集中练习”,力求在5天内掌握这门考试所要覆盖的知识点,范围,了解其中的主要概念以及大致的内容结构。只有这样,你才能对自己在考试前到底需要多少学习时间有一个正确的预估。


接着根据自己的考试内容,制定一个20天的学习计划。假设在考试前,你需要20个小时才能记住各种细节,熟练掌握各种计算。


那是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就好了吗?不是的,根据我们提到的第一种高效练习方法,就是学练结合的“间隔练习”,预估一个大致的间隔时间,就是20天的10-20%左右。


也就是每次学习的时间间隔2天。这样你学习的时间大概是7天(学一天,间隔2天)。在这7天内,每天大致进行3小时的学练组合。至于具体怎么训练,大家可以参考我们讲到的第二点,就是多个知识点的“交叉练习”


例如你在学习的前几次可以第一个小时学习新知识,第二个小时做A类题目,第三个小时做B类题目。在学习的后几次,可以第一个小时学习新知识,第二和第三小时尽量两种题目的混合练习。


最后还剩下五天做什么呢?其中的四天要对前面各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让所有的点在脑海中不再是零散的,而是先串成线,最后连成网。


你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整理了很多的笔记,而这四天内,你需要把这几十页笔记,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把重点内容浓缩到1-2页的A4纸上。而考试的前一天,你不是从课本的第一页翻起,也不是翻看你那几十页的笔记,而是重点看这1-2页的重点内容。


当然有的人会说了,其实考前的2-3天,每天学习10个小时进行突击,也能通过考试。对,这样没错,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很多科目也是这样考前突击完成的。但是突击的内容,考完之后睡一觉基本全忘记了。


而我们希望对知识有一个长久的掌握,这样才能在今后持续的提高。那么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做“生成效应”。就是我们需要用记忆主动生成一个答案而不是把一个答案添加到记忆里。因此应该采用“少量多次“的分散式学习,这样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记忆。


好,到这里这节课的大部分内容我们就讲解完了,结束之前我们先帮大家总结一下。


我们先介绍了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低效率学习方法“,就是不过脑子的重复。例如在纸上一遍遍抄单词,或者大声朗读课文。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无法产生持久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


接着我们又说了“高消耗的学习思路”,就是很多人认为长时间就等于努力,其实真正的努力” = “长时间+反思+技巧”,任何不讲究套路,不反思的努力都是假勤奋。


接着我们介绍了三种非常实用的高效学习方法,分别是“学练组合的间隔练习法”“多个知识点的交叉练习法”以及“让思维更加开阔的多样化练习”。


即使今年来被很多专家诟病的具有短期效果的集中练习”,我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得当,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注意,任何一种练习方式都不是唯一正确的。可能你同学刚一开始就适合间隔练习,而你必须要上一个短期集中营来强化知识点才有效果。


这些都没有错,学习方法在于灵活的被自己所用,这样才能对知识有一个全面而长久的掌握。


好了,这次的内容先介绍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