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在前面的话-开窍的秘诀以及学习的误区

1. 写在前面的话-开窍的秘诀以及学习的误区

00:00
19:21

1.png





Hello 大家好,我是毛毛虫Claire


欢迎大家收听我们这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凡人逆袭宝典-《超强学习方法养成术》来一起学习下如何全方位的开发大脑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技巧


无论你过去的成绩怎么样,或者是当前的生活习惯或者态度如何,只要你想,你都可以变得更好。千万不要低估大脑改变的潜能。


不管你现在是十几岁还是三十几岁,你的大脑都会因为经验而不断的变化。并且你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改变很多对事情的看法。当你学完这套课程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工作效率,亦或者看问题的角度,都会发生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首先做下自我介绍,我是2008年国内本科毕业后出国,先到英国读了硕士,后来拿到一个全奖就接着读博。2013年底博士毕业后,发现自己对科研很感兴趣,又接着做博士后,研究员,2016年又通过技术移民到澳大利亚生活,在澳洲国立大学工作。


我其实做教育博主已经好几年了,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在网上,我都听到很多人说“我明年一定会努力做的更好”这样的言论。我相信你现在既然在听这门课程,自然也是这样想的。


但很遗憾,你明年不太可能有什么突破。主要原因是大家把“通过努力改变现状”作为目标,而不是更深层次的“改变自己”,前者是战术升级,后者是战略升级。


一个人如果想有持续的提升,必须在战略层面上操作,而不是战术层面。可是大多数人给自己的定的目标都是这种战术层面的,去应付眼前的一个任务,比如发奋考一个好学校,考某个证书,拿一个资质,提高某年度的业绩。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小都被灌输了一个错误的思想,就是你成绩不好,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可人没法保持拼尽全力的状态,尤其25.26岁之后精力状态是逐年下滑的趋势。所以我们要尽早摒弃“勤能补拙”的思想,开始在战略层面去寻求“改变自己”、“升级自己”。


比如我们人人又都认识几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好像并没有在学习上花多少时间,却总能在考试时名列前茅;而许多每天认真听讲记笔记、学习到半夜的普通学生,成绩却总是很一般。


再比如你规定自己每年读50本书,一年下来疲惫不堪,那就应该考虑升级自己的阅读能力,学习一些阅读方法。而不是工作学习一天了,晚上已经累的睁不开眼了,还撑着眼皮阅读。


再比如你计划学习英语,但是发现单词背完就忘,就应该反思是不是缺乏记忆方法。而不是我再早起一个小时晨读,再晚睡一个小时复习。


天道酬勤没错,但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完全可以事半功倍。


“勤能补拙”是战术,“升级自己”是战略。从长期角度看,“升级自己”获得的成果要远远高于“勤能补拙”。而我们这套课程,就是告诉你如何在战略上升级自己。


其实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的迷茫和困惑。我只能通过回想,或者从其他书本里获取只言片语来慢慢的反思。而我之前遇到的问题,现在大家也在一遍一遍的重复经历着。


于是针对大家的这些困惑,我开始整理总结之前写过的一些干货帖,针对大家所需,主要是在认知,方法,精力,注意力以及心理状态几个重要的方面帮大家一一走出困境。


例如“在短时间内应付一门考试”,“如何有效的集中注意力”,“如何解决看了就忘”等等关于的问题,加入了更多的实例以及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打磨、优化、总结出来的。亲测高效适用,屡试不爽,相信对大家学习技能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无论你是准备中考/高考/考研/考雅思托福的学生还是在工作之余正在疲于应付几门资格证考试的职场人士或是一名家长,想要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抑或者任何想要提升自己,却苦于没有方法的朋友这套课程不仅能助你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还能够帮你训练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快速提升自学能力。


也许有一天你不在再需要考试,但你永远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有挑战的生活。而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你会发现无论什么内容,即使没有基础,你都能快速上手。


其实关于学霸们讲学习方法的内容并不少,有的人可能从小就天赋异禀,不用怎么学习也成绩优异;又或家庭教育氛围良好,父母老师要求严格,所以从小开始简历上就光鲜好看。可是我们其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从中学时代开始就每晚12点之后才入睡,但是高考成绩平平,只能去一所一般的大学。


参加工作后你依然想继续提升自己改善生活质量,但考证考研考公务员这些大大小小的考试,对于你来说依然困难重重。即使你做了父母,也只能催促自己的孩子延续自己的学习方式,靠打“时间战”在考场上厮杀。


因为我们都是资质一般的普通人,我们想成绩更好变得更优秀,但是苦于没有方法,有劲也不知道往哪里用。


比如我高中时候,物理成绩不是很好,每次课上物理老师提问还有谁没听懂的时候,或者有什么问题得时候,我都不好意思站起来问老师。我会在担心,如果我提的问题很简单,不就给同学们暴露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的我是不是太笨了。


所以,高中时候的我是想努力又不够主动努力。直到高考,物理还是我的弱项。好在其他科我学的并不差,最后勉强考上了一所211大学。但大学以及研究生的阶段,是我内心产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时期。突然间想通了一些问题,在学习上也突然开窍了。


所以下面就先和大家说说开窍的秘籍。开窍的秘籍我这里总结了2点。


1. 开窍的秘籍:


秘籍1: 从基础上解决难点,才有后期的顿悟。


我忘记哪位英语老师说过,ta说“学英语最大的敌人是单词,单词最大的敌人是遗忘,遗忘最大的敌人是重复。” 我们都曾经经历过边查单词边做阅读理解的经历,但读到后半段就忘记前面讲什么了。


也遇到过明明听清楚了听力题目中讲的是什么,觉得这个词很熟悉,可到底什么是意思却来不急反应,而错过了选项。完形填空更是靠死记硬背,稍微变幻一下句式就不知道怎么填了。归根结底,都是单词没有背熟悉。至于怎么背单词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中提到。


很多理科学科更是,像高数或物理对于很多人来说犹如天书的学科,如果自己实在弄不明白,找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学霸,只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抓住精髓,把几个大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路一下子就通了。


我推荐过很多次查理芒格的演讲录《穷查理宝典》,里面提到的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如果你只是孤立的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合成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你看,看似繁多,内容杂乱的知识点,如果把知识点通过整理归类成不同的模型,模型再组装成框架,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清晰有条理。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我再回头看之前学过的不同学科,突然间好像没有那么难啃下来了。


并且我们的考试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来考察我们的,比如前面的选择和填空考察的是零散知识点,计算题和论述题考查的是一个理论模型下的不同知识点,而最后的综合大题则是把几个理论模型整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学渣只能蒙一下前面的选择和填空,只有学霸学神才能将最后的综合大题给做下来


秘籍2: 坚持下去,突破瓶颈,融会贯通


比如我高中以前物理一直都是弱项,老师讲的我也认真的听了,可我就是想不明白,怎么努力都没用。然而到了大学,我的物理成绩居然在班里还算不错,并且自己也觉得物理的学习没有那么困难了,这就是我的“开窍”了吧。


而我为什么能够开窍,和我之前学习物理的积累有关,虽然学的不好,但是心里一直记挂这件事情。


两个小木块叠加着放到一个有坡度的传送带上,这个题目我们都做过。我高中说什么都不明白速度叠加的原理,考试全靠硬背题型的。大学后有次在商场里做自动扶梯,就是那种没有台阶的,像传送带的那种。


我不知道怎么突然想到了这个知识点,想起原来背诵的“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当时逛街都没有了兴致,只想快点回去把原来不会的题型翻出来看一看。再看到这些题的时候,小木块在传送带上的样子突然就变了,我突然就明白了高考前打死也弄不明白的东西。


你看,学到一定程度,突破瓶颈,融会贯通,你就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所以,如果你现在哪门科学的不好,一定不要放弃。除了坚持的学习以外,也要产生内心觉得它不难的心理。


如果你内心觉得自己物理不好,不会做物理题,那基本上你的心理已经给脑子暗示了做不出来,你的脑袋也许就是“假装运转”一下,便宣告结果放弃了。无论现在处在哪个阶段,内心的自信和坚持不懈的学习,也许不一定达到你预期的结果,但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2. 努力的误区


可是依然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我明明按照你说的努力了却没有任何提升?举个小例子,我读书时一度很努力,但成绩排名却一直得不到提升,多数时候反而下降。我时常怀疑自己,感到灰心丧气。我比以前更勤奋,为何名次经常不升反降呢?


大家或许都有类似的体验:


学生时代,同样的老师和环境,班级成绩却两极分化严重;

工作后,有些项目自己用尽全力,总还是稍逊别人一筹;

所以在这个部分,我还想说一下关于努力的误区。


在这里我总结了4个误区。


努力误区1:将时间安排得太紧密或太精密


我曾经在网上找了一套清华大学学霸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按表上的时间来执行,最后搞得自己焦头烂额,整天都在焦虑哪项计划又没完成。最后我终于决定放弃这种时间安排方式的时候得出了一个结论:这表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是太反人类了!


现在给大家安利我现在的时间安排方法,不管是目前是什么基础,都很好上手。那就是ABAB的形式,以40min学习+10min休息+40min学习+10min休息为一组进行学习。这一共是100分钟,不到两个小时。


每完成一个这样的循环,如果你此时压力没有那么大,比如刚开始训练专注力,你可以只做一组,就是40min学习+10min休息。这样你可以从任意时间开始,在任意时间结束,特别灵活,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而强行完成一些没有效率的任务。


努力误区2:急于求成,搞题海战术


在我大学第一次考四级的时候,我就曾经在考前做了一遍历年试卷,又做了一遍模拟试卷,大概一共24套题。我妄图通过盲目的撒网,来获取更多的知识点。实际上收获甚微,勉强及格而而已。


所以这样题海战术的结果是,明明自己很努力,花了大量时间做了大量习题,但结果还是不够理想。我就走过这种弯路,觉得自己做了挺多题目,但是稍微一变换形式我可能就蒙了。因为对其中的知识点不求甚解,只贪多。所以记住,题海战术是一种战略型的失败。


把历年真题,仔仔细细的做完一遍,力求弄清楚每一个数字,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即使你只做了两三套,也比你求多求快要有效的多。我们都知道“贪多嚼不烂”,这句俗语放在学习上一样适用。


努力误区3:准备好了才开始学习


很多人在学习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且不限于下载学习资料,购买大量习题册,查找别人的备考攻略,下载打卡APP,以及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学习前做一些准备是没有错的,但是不要让这些事情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不要觉得少一项都无法学习。你难道没有发现,你们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位同学,ta根本就没有手机电脑甚至都没有钱去买多余的练习册吗?那ta是怎么学习的?


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可你把刀磨的再锋利,不去砍柴,甚至都没有上山,那这把刀有什么用?学习要先开始,一边学,一边发现更多的需求,然后改进方法。要先去砍柴,刀钝了再磨。


努力误区4: 不知道怎么磨刀


我们上面刚说的,要先去砍柴,刀钝了再磨。可是怎么磨?这才是关键所在。

我曾经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学渣”,就是很努力但不见成效。

后来我意识到,我只会学习具体的知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校和书本也只是教授我们知识,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高效的思维,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掌握知识。我想太多人都和我一样,花费很多时间砍柴,砍不动了用手薅。


我们几乎用全部的时间来获取知识,却没有精力琢磨“怎样磨,刀才会锋利”。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面临新的知识你会边学边忘,以后在工作共面对新的技能你也会手忙脚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我一直觉得学习是没有捷径的,但是人人都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注意,我没有说正确的方法,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学习的内容以及想要达到的目标不一样,那么方法就有所不同,所以没有哪种方法是绝对正确的。


虽然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讲述多种多样的思维技巧,应试方法,自学思路等等,但是你记住,别人的方法都只是给你参考。当你实行一段时间,发现不适合自己,千万不要一味的坚持。所谓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我们所面对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有套路的,尤其是应试考试。这套课程是让你积极反思和总结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借鉴他人的方法,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这套课程,我们会从三个部分来解决大家在学习上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个部分就是“超强学习方法养成的基本技能,例如:如何合理的使用你的大脑和规划时间?如何精确快速的记笔记?如何大幅度的提升自学能力?无论你还考不考试,这些基本技能对于后期工作和学习都非常的有帮助。


第二个部分一些实用的学习技能,例如:如何在短时间内准备一门考试?数学物理等理科怎么学明白?英语语文等文科有什么学习技巧?


第三部分则是几乎所有人在学习以及工作过程所面临的困境,例如:如何克服拖延症?如何解决走神儿的问题?如何克服心理和行动上的懒惰?


我想正在收听这门课程的朋友们,有的是希望自己在新的学期有一个新的面貌,能够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有的只是单纯的应付一门考试;而我相信也有很多人是希望全方位的提升自己,重建思维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学习能力来面对未知的竞争和挑战。那么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你都需要掌握学习的基本能力以及技巧


所以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就详细的分章节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学习的种种经验和技能。


好了,这次的内容先到这里,我是Claire,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