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 Vol.26 美丽新世界

单读 Vol.26 美丽新世界

00:00
19:12

[本期音乐]

1.Oh No - Andrew Bird

2.Dreams That We Share - Back to Earth


[本期书目]



[知远口述]

       今天我们来读一本关于赫胥黎的传记,先来听一首《oh no》。

       这位叫薇薇安的读者,她说听您读历史心里就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思绪飞的累,若得休息一下寻个安稳,原来你听的声音不仅和百辗千回、个体跌宕以及小黄文配合默契,与厚重的历史也十分契合,而且您选的历史角度以及来自外部的切入点颇为引人深思,总之在您低音提琴般的声音中,声音怎么都入耳。她想问我:“听说你最近在听昆曲,不知道你怎么看待歌剧,喜欢么会去听么?”

       特别可爱的薇薇安,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一个听众,为什么老说我读小黄文呢?我都不知道在年轻一代里面到底什么意思,小高,小黄文是什么意思?是有点色情的东西吧。我觉得所有的好的作品都应该是色情的,在本质上是色情的,因为如果不是色情的话,就不能去勾引你敞开心扉去理解它。歌剧当然喜欢听,我不懂歌剧但我很喜欢听,我觉得我们节目中也分享过好多次歌剧,但我的歌剧的品味都很庸俗,我喜欢听玛丽亚·卡拉斯,我觉得那个希腊女人,总是让我魂牵梦萦,又一次我在肩上碰到一个女孩子,远远的看,她的样子有点像玛丽亚·卡拉斯,但是比她瘦一点,那一刻我觉得那个街道应该是丽都还是哪里,三元桥的街道,突然场景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空就消失了,脑子已经回响起玛丽亚·卡拉斯唱的哪个选段,《卡门》还是哪个选段,很奇妙的,我觉得自己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有点喜欢,但一知半解,不知道未来能不能改善一点。

哎呀,这个歌词写的很妙啊,但我不知道怎么去理解它。

“in the salsify mains of what was thought but unsaid

all the calcified arhythmitists were doing the math

it would take a calculated blow to the head

to light the eyes of all the harmless sociopaths

oh arm and arm we are the harmless sociopaths“

       我建议各位去读一读,这首歌叫《oh no》的歌词,很怪,因为里面有一些化学的用词,我现在没法去查,怎么跟矿有关系,总之是一个跟它的这种特别优美的、可爱的这种民谣式的曲风不同,歌词非常的坚硬,像摇滚乐歌词一般坚硬。Andrew bird也是一个很天才的一个民谣歌手,也是我最近刚刚发现的。以前学的古典音乐,他把这种古典音乐的技巧放在这种流行音乐里面,标志性的是吹口哨,口哨声很动人,想起来我都不太回吹口哨,小高你会吹口哨么?小高也不会吹口朝,我们这个单读的team很丢人,吹口哨对一个男生来讲是多么有魅力的一件事情啊,可以去高级的调戏一个女生,当然可以逗逗孩子啊,我们都不太会,不知道学来不来得及。这首歌叫《oh no》,很有趣的题目,我是无意中听到的,其实我是在一个美剧中看到的,叫《billions》,《亿万富翁》,讲的是一个hedge fund manager,一个对冲基金老板他怎么在资本主义中巨大的金钱游戏中,他有他的内幕交易,不道德的钱,一个检察官使劲在追查他,其实是某种美国的检察官的权利和金钱的权利的对抗,就是政府的权利和金钱权利的对抗,但里面很多人性的东西就会暴露出来。看的我津津有味,因为演的都非常好,那个男演员,演检查官的,就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电影《sideway》,《杯酒人生》里面的男主,胖胖的,很可爱的。然后演hedge fundmogul对冲基金巨头这个人,好像是演《国土安全》中的一个男主演。我印象很深的里面,检察官问对冲基金里面的一个工作人员,怎么描绘这个人,这个mogul,这个巨头的生活,他说如果你有了十亿美元以上的身价的话,就你去哪里就像一个巨型轰炸机到哪里,所有人都会感觉到你的移动,所有人都睡追随你的移动,反正有段很漂亮的描述,就描绘那种巨大金钱那种给其他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包括拥有这个巨大金钱的人,他的内心的感受,像一个king那种感受,很有趣。《billions》的节奏也非常快,我看了一季,忘了在第几集突然无意中听到首歌,因为这里面的情节都很紧张嘛,充满了阴谋,彼此的算计,然后突然听到这首《oh no》,吹口哨声过去,好像在理发店开始的那一幕,然后我一下就被这首歌带到一什么地方,我觉得应该是去中美洲什么地方,我一下觉得特别喜悦,我最近老在听这首歌。《on no》,oh 不嘛,跟这书的题目有关系,因为这本书是关于非常杰出的二十世纪知识分子 ——AldousHuxley,阿尔多斯•赫胥黎的传记,他的最有名的一本书,好像是人人都知道,叫《Brave New World》,你可以翻译成美丽的新世界,可以翻译成勇敢的新世界,这本传记翻译成《奇妙的新世界》,它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几部反乌托邦小说,奥威尔的《1984》当然是,赫胥黎这本《美丽新世界》也是,这Huxley是一个非常杰出的知识分子,他写了很多书,后来晚年还去好莱坞做编剧,然后对很多问题提出看法,但因为这本书太有名了,所以大家只记住他是这本书的作者。他也是一位超级预言家,就我们现在说到的各种AI、试管婴儿、人工智能,他当年都曾经预言过,那是1950年代,而且他对科技社会充满了隐忧,他是个真正杰出的人文知识分子,他在《美丽新世界》里面提到一个人为了反抗被科技力量驯化的世界里面他就抱着一本《莎士比亚》作为一种对抗方式,这个类比我也很喜欢,我觉得我们现在又生活在一个对科技无比崇拜的一个时代,我们需要奥登、莎士比亚,需要《红楼梦》来对抗这个新世界。我忽然想起来,现在大受欢迎的以色列作家,赫拉利,他不是写了《人来简史》和《未来简史》嘛,他在一次采访种就是说对他影响至深的作家就是赫胥黎,但很可惜在赫拉利的书里看不到真正的赫胥黎那种人文主义关怀的影子,我觉得赫拉利的书真的是一个被各种名次、对崭新观念的崇拜,有点吃不消。


[阅读节选]


      我现在来读读这章,是讲赫胥黎《Brave New World》的写作过程。

    《奇妙新世界》是赫胥黎的著名作品,他的名字与这本书联系在一起。在大学的教科书里、在报刊上评选的20世纪最具有影响的书记名单中,这本总会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没这样的名声会有双重后果。一部经典著作有它的“副作用“:它转移了人们对作者的其它著作的注意力,仿佛坐着就是考一本书出名的——这种荒谬的事情就印证在赫胥黎身上,尽管他写了50本左右的书,其中有11本小说。赫胥黎写”莎士比亚剧本《暴风雨》种米兰达的语言“一文,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其中典型的语言,这些语言后来竟成了新闻报道中的套话。经典的东西常常注定要被人误解的。赫胥黎的讽刺作品中含有非凡的预见性——它不仅预言人类胚胎研究,还包括大大小小的许多事情(虚拟的现实世界、社会行业中出现”休闲工业“、始终用电视来管理老年人病房)。他还认为试管婴儿不仅仅是一场“噩梦”,它是人们对科学、人类自由、文化、明珠、大众传媒对市民的操纵和现代消费者的资本主义等等所有这一切进行大检验的产物。我们现在都已经习惯了书的开头部分所作的想象——伦敦市孵化场、是熏陶世界各种的中心。正如我所写的那样,遗传学家语言,父母很快就能去选择他们后代的基因特点,因为一个人可能会像装饰商店里的一台多乐士机器一样混上一点别的颜料。

       可是,赫胥黎的这本书常常被认为并不是对现代消费主义的批判、并不是对人们的自由蒸发在“福特主义”之中的批判。在1946年的再版前言中,赫胥黎痛苦地指出,与通常乌托邦小说所描写的残酷镇压民众的政府相比较的话,未来的暴政存在于“全民奴役之中,因为人们没有受胁迫,他们是心甘情愿被奴役的。”2001年的顺从的消费者们忠诚地在名牌统治令钱俯首帖耳,这就反映了这样一种背景:用于维护基本权益的政治越来越变得中性化或被抛弃了,这就无情地证实了赫胥黎的正确。奥威尔在1985年创作了《1984》一书,他寄了一本给赫胥黎。赫胥黎回信说他很欣赏这本书但是认为他本人的书更具有预见性:听过广告和洗脑是人民驯服的手段确保人民“心甘情愿被奴役”——这要比用皮靴践踏人民高明得多了(奥威尔所描绘的暴政镇压人民的形象就是如此)。赫胥黎对待将来的描写,至少对20世纪晚期的欧洲的描写是更加貌似有理。

       赫胥黎有目的地创作者本小说是为了警告当时的时代趋势,但同时也反对了乌托邦观念本身——一个人可以设计出一副十全十美的社会蓝图然后强制实施之。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糟糕的乌托邦、一个反面的乌托邦或者是一个拙劣的乌托邦。不用说,以前没有一个人是这样来描述乌托邦精神的。据说,这本书在20实际50年代很受美国大学生的欢迎,因为书中描写了不受限制的和毫无犯罪感的性自由——“马尔萨斯保险带”会确保种性自由的安全。马尔萨斯可是一位比女性口服避孕药要早得多的先驱。即使今天,也还有读者是这样认为的。法国小说米歇尔•乌埃儿贝克在他1998年出版的小说《基本粒子》中所,赫胥黎小说中所描绘的世界“其实正是我们努力要实现的世界”。但是,最早阅读这本书的人之一伊迪丝•沃顿立刻就明白了赫胥黎说这些话的意思,“这是一部以悲剧的方式来谴责福特主义文化所带来的恐怖时代的杰作……她给我写信说,他在《朦胧麻醉》-书中已经‘提到了这种情况’,我得承认,他对事实的深入认识令我振奋异常!”赫胥黎本人在1946年又审视了这本书,这时,她的政治观念已经改变了,他遗憾地认为这本是一位“顽皮的怀疑一切唯美主义者”的作品,作品摆出了一种并不在乎的姿态:不管这些野蛮人——他们喜欢现代知识分子的异教徒们用一种更好的方式给他们带来希望的基因——在仅有的两种选择中最终选择哪一种:“在乌托邦国里过着疯狂而荒唐的生活或者在印度的村落里过着原始的生活”。后来,赫胥黎不满于这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相信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他的办法就是以经典的无政府主义原则在世界范围内组织起来——以克鲁泡特金互相帮助的信念而建立起许多小而分散的社区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或许,他的这种颁发对这本书而言倒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本不在那么具有“积极的意义”——不像他的最后一本描写“好乌托邦”的小说《岛》那样了。如何一个人能不那么冷漠、不那么绝望、不那么愤世嫉俗的描绘出一些令人信服的丑陋现象要比热情的肯定深刻得多。1946年的赫胥黎信奉“精神健全”,他预测,是我们心甘情愿被奴役的现代统治者最根本的任务只有通过下列措施方能完成:“大大改善采纳意见的技巧”、“人是分等级的观念的科学充分发达”、“找寻到酒精和其他麻醉剂的替代品”和“设计一套连傻子都能知道的优生体系来使人类产品标准化。这套体系在他的小说中”以古怪荒诞的形式向前推进,虽然这种推进或许还没有达到不可能的极端“。赫胥黎的结论是,在1932年,他已经阐述了六百年后的将来会出现的“恶梦”,但是,“今天看来,这种恐怖的恶梦很有可能在一个世纪以内就会降临到我们身上。“

       乌托邦小说或者科幻小说并不需要像写实主义小说表现的方式那样令人信服,但是需要使人相信的内在的逻辑。赫胥黎努力创造出并且持续不息地遵循着一条科学的可信的情节发展之路,同时也排斥了自己的看法。无须家庭生活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婴儿就使得国家队抚育过程更加容易控制,包括“睡眠教学法”或对青年人的洗脑。就像奥威尔作品里有“无产者”一样,赫胥黎的这本书中也有“第四等者”,他们的价值太微乎其微,根本不值得去操纵他们,故而他们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动物般地自由。消费资本主义使得全社会都具有憧憬“大家的福特”和“T型车标志“地心想,这种资本主义被巧妙地描绘成一种商界的理想:只有大规模的购买才会带来利润,“我们密切关注着一切农村运动项目都得使用精心制作的器械“,这不再是一个笑话,这是当今的现实。宣传者的韵味本事由市民演唱出来的,可如今在不用脑子的广告丛林中,只能是怀旧的陈年往事,但却摆脱了人们的可怕的诅咒。“准现代化”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正生活在毫无痛苦之中,因为这种生活是有一种名叫甘露的麻药支撑着。这本书里充满有谋,例如,以“大英博物馆大屠杀”和舰队街的“感情工程学院”来喻讽迄今为止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的无知。或许,意味深长的是野蛮人——书中最有趣的任务,因为它具有反抗精神,指明了一条出路:他挑选了一套莎士比亚的著作,以此来回答文化的荒漠、文化的贬值、文化的孤独和文化的反思。王室审计官蒙德评论此书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必须在幸福与人们所说的高雅艺术之间进行选择”,指的是野蛮人约翰对莎士比亚的痴迷。然而,这句话却被某些批评家用来作为赫胥黎在文化上自高自大的证据,这种澳门表现让“普通人”对知识分子的自由所带来的艺术心存感激和以想象的方式来随心所欲地玩弄反对的昏昏沉沉的健忘和傻乎乎的服从,赫胥黎此时处在了一个难以忍受的“自以为杰出者”的位置上。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论调,俺又是在一切严肃场合频繁地被提起的论调。此书以约翰声称“宁要不快乐的权利而不要导致心甘情愿被努力的毒药”而告终。在他的隐蔽的住所,约翰实践着一种无节制的赎罪生活,就像荒野上的基督徒一样,克制着自己的肉欲。后来,在书的结尾处,他在绝望中上吊了。

       迄今为止,赫胥黎在这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感觉或许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亲眼目睹了1930年至1931年的苦难和经济大萧条,其时他正在写这本书,他的感觉通过约翰的命运表现出来了。后来,他又成了一个有答案、有解决办法的人,他的引人入胜的世界政府的理念也可以被认为是赫胥黎在这个时期的感觉表现。世界政府随时准备让持不同政见者生存下去,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受到控制——控制大众被普遍认为是一切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而在集权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思想家或者有思想的人是毫无用处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糯米和红豆1980

    我评论的内容与本期内容无关。是钱的事儿。忽然看到节目售价爆降到99元,折扣力度强至50.25%。受到了刺激,所以来发泄一下情绪。很喜欢这档节目,本想待节目做到年中再买,这样可以接连不断的听一天,其过瘾程度,有如盛夏守着一冰箱的啤酒,畅饮。但是终究没忍住,即使如挤牙膏般每周听上20分钟,也还是付费收听了。许知远的节目的魅力足够,我向往的心劲儿也够大。7月19日上午10点,喜马拉雅让我认识到,我的这份“热爱”,价值100喜点。这个世界这的越来越二进制了,只要细分,就能定价,定价几何以及是否合理是另外的问题,而我的情感被定价,我有些愤怒,有些无奈。可以推测,我慢慢的会习惯,会无感……

    单向空间 回复 @糯米和红豆1980: 你好,这是夏日暑期临时调价,算是给所有单向粉丝的清凉福利。价格并不能代表它的价值所在,它的价值应该在每个人的心中,希望您能理解。

  • whitewaves

    他为什么要在节目里读赫胥黎。为什么时而感到焦灼和想要逃离这个时代。他所抵抗而又栖身其中的时代太过于强大,我们因懦弱臣服于物质,因愚蠢沾沾自喜于被奴役。而他所做的,是试图唤醒更多的人 。满怀人文主义的时代何时到来?真正的知识分子有思想的人何时才能受到应有的尊重跟理解?被物质和权利麻醉的人们何时才能重新回归本质性的思考和个人构建?受困于以上问题的可爱天才,理应拥有更加自由纯真的性情,有更多美酒、香烟、美女、美好的人、事物陪伴,希望许知远你快乐,一切都好。

    宁可欲依 回复 @whitewaves: 说的好

  • Dingfeng

    应景

  • upup_1t

    希望第一季可以重新上线 好怀念

  • 米妮_cb

    小编你好!在哪能听到单读的第一季?

    丸尾同学 回复 @米妮_cb: 我也想知道啊

  • whitewaves

    不断被无序闯入诊疗室的病人和病人家属打断的青年医生,我想年少时他有多么真诚向往救助人后来的心中就有多么厌恶人。 拔掉手机耳机,医院空阔的走廊响起,许知远这个令我已经感到些许腻味男人的声音。当我回到自我,反复倾听这个声音,我走过炎热夏季被太阳炙烤得发烫的柏油马路,耳机里伴随许知远絮叨的背景音乐从左耳传至右耳,飘上蔚蓝晴空,某个瞬间,我觉得自己回到了久远年代纯真无忧的夏季,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从未有过地理解和欣赏这个看似散漫不羁的男人。

  • 听友81988730

    天天魔幻现实主义

  • 小福酱的御用铲屎官

    不许调戏小高。

  • 听友40065896

    难得来一次北京,第一站就去了心心念念的单向街书店。花家地店真的是很漂亮啊,绿色爬墙而上的藤蔓遮挡了几乎所有的光源,人坐在里面读书就好像是在暴风雨天气中窝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看书似的,阴暗又舒适。书店不大,但是选书实在是精良,没有一本不愿看的,拿起来便没有一本再想放下的。台湾的诚品让我大大地失望过,单向街却完全没有,大概是最爱书店中的Top 1了吧。许先生,看来你还是做一个“勉强的创业者”好些的,做一个扎挣在时代中的知识分子好些,不商业、不轻浮。

    clzscx195 回复 @听友40065896: 老板的眼光對你心

  • 然不虚

    哈哈还是得告诉许老师,女孩子不喜欢男人对他吹口哨,这有点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