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特辑-效率加速器】知识合伙人王泽蕴答网友问

611【特辑-效率加速器】知识合伙人王泽蕴答网友问

00:00
12:04

本期课程 

【特辑-效率加速器】知识合伙人王泽蕴答网友问

主讲人:王泽蕴

时间:2017年7月14日18点



课程重点 

数据分析师是什么职业?


分析师的工作,即像军师,又像医生。我更喜欢把这个职业称之为决策的舵手,不是买东西买太多要剁手的那个剁手,是掌舵手的意思。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做决策,定方向,还有诊断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分析与效率的关系:


分析师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和分析方法,而这不但可以应用在职业上,更可以用在生活中帮助我们高效决策。


像换专业、换职业、选择人生另一半,这很多重要的场景背后,其实都需要好的分析方法。当生命长度固定,我们认知的效率越高,可以经历的内容和质量也越多。


“数据思考”与“效率加速器”的关系:


很多人一听到数据,就觉得又抽象又枯燥,我只想解决具体问题啊,你跟我扯什么数据呢?难道说,我想要快点升职,还要先去学个数学吗?


这里的误区在于,数据其实只是表象的工具和手段,而数据化思维的关键,是寻找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是一种结构,一种逻辑,或是规律和规则。重点在于,正是这些模式,控制了我们所见到的事物和现象。


你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是在用数据化的方式,去寻找事物背后的规律,找到这些规律,就能高效地把事情做好。



数据的作用:


提高效率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其中,正确的事更重要。数据的意义,在于它就像黑暗中的手电筒光。可以帮助我看的更多、更清晰,但看清之后,到底应该怎么做,是需要多元思维能力的,需要我们去认真寻找事物表象底下,那一条决定它走向的模式或逻辑到底是什么。找到了,你的效率就有了。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他说“如果听用户的,我们根本造不出汽车,用户需要的就是一批快马。”。


为什么他能造出汽车呢?因为他知道,这要求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我要快。



总结:

对于有的朋友来说,一提到效率,脑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速度。做作业比别人快,升职比别人快,什么都快!别人只是买个菜,你可以一边买菜一边还背30个单词。这才叫效率。


但是,我们的短跑成绩,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啊。


我们并不是在谈一朝一夕的速度得失,谈的其实是,在我们漫长又短暂的一生中,如何尽量避免无效的浪费,这浪费,既包括时间、精力,也包括我们对自我、对客观世界的错误认知。所以,在这个话题包里,我们谈了一些跟短期速度无关,但是却跟人生效率有直接关系的问题。




精彩评论 


@7cjkw55566wchvhw9n5s —《这个「效率」怎么和教科书里的不一样?》


好像你每天记了很多单词 而且记得很牢 是不是很有效率,但是当你真正和老外对话傻眼了,发现曾经的努力都白费,因为努力错了方向。看似有效率,其实是把背单词认为是有效率的学习,没有把是否能应用语言变成效率衡量标准。所以不一样的衡量标准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果子三   —《你可能立了一个假目标》


看到有人问如果享受过程,过程一般是痛苦的,但其实也要看看到这个过程的角度。上一个工具包最后一期,渐彪欧巴的《【 自律强心剂】误入歧途者的情绪陷阱》讲的其实可以用在这个问题上。愉悦驱动代替恐惧驱动让人更好的自律。比如说被英语单词,背单词的过程大多数人觉得很痛苦,可以这样想想:【如果我背完了这些单词有哪些好处呢?】可以升职加薪,工作机会更多,背完2000个单词,我的英语可以上升一级,可能因此加薪1K每个月。那一年就多了12K啊,一个单词值6块钱,比我早餐还值钱呢。那还不感觉背,大把的背。这样想想是不是有动力多了,哈哈。



@J家爬墙小能手  —《你可能立了一个假目标》


今年要考教师资格证转行,制定目标的时候考虑到了AT两项,A:辞职一年在家复习留出足够时间来准备。T:每轮复习大概需要的时间段是多少。但因为自制不好加上没有其他几项,导致半年过去了,我总是今天翻翻这本书,明天看看那本书,今天做套习题,明天又重新看书,看似每天都自我安慰的有做事情,但实际半年过去,除了脑袋里原来有的那点东西和小聪明其实啥都没准备!今天听了真的需要继续细化目标,把其他几项加进去,然后细节到每天看多少书,每周测试看成绩这种,希望珍惜起剩下半年时间,最后完成目标吧!



@kisstheworld   —《“换位思考”到底有多难?》


完全有!甚至说我的工作就是不断用数据说服人的过程呢!我是一个地产公司的项目成本负责人,最近营销部门要确定交楼装修标准,想要提升装修标准,以与周边竞品做一个区隔。他们给出的方案纷繁复杂,小到毛巾架,大到衣柜等等等等,都想要增加,又不确定要增加哪些我作为成本负责人,去调查了他们想增加的部件的各项单价,算出总需要增加的成本,以及增加的成本对最终利润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成本最高的几项~看到数据后营销部门能意识到不能盲目地增加交标,因为会对利润率有比较大的影响,于是我们双方通过探讨最终确认了交标。



@自由小琦琦 —《听一万个成功者讲话,不如听一个失败者的故事》


人们想学习成功的人因为自己本身现在是失败的,里边曹启泰的例子只有懂得反思的人才会想知道他是怎么把钱亏光的,大部分可能永远不会那么有钱,所有也不关心钱是怎么亏的,更关心钱是怎么赚的。就好像我们会特别希望自己变好,而不关心自己会不会变的更差。好像我们反正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一样。但是反思,避让那些不会成功的渠道,尽可能获得大数据才是现在这个时代成功的关键,我们看到事物发生会习惯找一个浅显简单的道理来解释,事物背后运行的机理往往是更复杂更深奥的。



@死神若永生 —《听一万个成功者讲话,不如听一个失败者的故事》


听完这期,我的理解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仅仅要正向思考,还要逆向思考。比如说生活中想要提高情商,我们不仅要看情商高受欢迎的人是怎样待人接物的,还要看情商低不受欢迎的人是怎样带人接物的,二者相互对照找出一一对应的节点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共同的点。不过有时候某一个问题正向思维容易有效一些,有时候反向思维容易一些,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觉得在遇到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都考虑一下,也许会有别样的灵感。对于思考题,我认为不仅应考虑为什么6800公里的时候讨论热度高,还应考虑在6800公里没有参与讨论的人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不参加,以及后面里程数增多参与或不参与讨论的人是出于何种原因,相互对比找出共同的点。



@死神若永生 —《选择越多才越有效率?》


这次的主题在于如何更为有效的认识事物并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这期节目可以和好好说话中的区分谈话中的感受和事实联系起来。在以认知事实的前提下,通过对比来分析差异可以加深对其的影响,但是形成深刻的印象并记忆需要融入自己独特的体验。在评判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多个维度的标准。可能不对,但是我觉得,对于口味奇怪的薯片,是一种新的体验与尝试,而不仅仅是一种对比。而对于牙膏,我觉得是市场由多种功能以网络消费者向专项功能更为细化市场的转变,减少消费者为了自己所不需要的功能而付出的额外成本。



@奇葩说粉丝_   —《选择越多才越有效率?》


我个人觉得不是选择越多越有效率,是有需求的选择中,选择越多越有效率,而且需求越具体越有效率。例如去买超市之前,你已经定好了需求是什么,牙膏。就去买,这时候你比单纯的去超市漫无目的的逛,有效率。然后你来到货架上看到这么多牙膏,你的需求不明确的时候你就在犹豫哪个好,这时候没有效率,只有你的目标明确到为了防蛀牙,很具体,效率才高。就像去吃饭,为什么那么多菜。每次客人点菜,或者我们点菜都要想半天,因为没有需求,需求不具体。另,我觉得细化市场是从经济学来说明牙膏的差异,这里从心理学解释,我觉得都是正确的,毕竟我觉得牙膏的多样性不是由单一原因才造成的,也有可能基于消费升级,个性化需求造成的。



@夏天星真名被人占用了   —《效率的提升源自反馈的复杂》


作为一个自由摄影师,创造也就是拍摄的时候总是很开心,但是拍完修图师特别枯燥的……目前欠了好几个艺人的图没修呵呵呵呵……每次我为了激励自己,把修好的图放进另一个文件夹,待修的图片每修好一张删除一张,这种行为居然是有学名的……嗯决定除此之外,我再每修好五张图就奖励自己看半小时arashi的演唱会~~~修好一整单的图片,奖励自己买买买,花的还是自己的钱。sad



@果子三   —《“跨界”让生活的节奏飞起来》


我自己本身的工作是运营营销这一块的,拓展渠道,沟通,表达都是平时需要的。从去年开始我就开始练习写作,想提升自己写文案这一块,去年开了微信公众号,有原创标,每周写一两篇,现在偶尔接一些出版社邀约的书评。我觉得自己的核心可迁移技能就是,写作,推广,表达吧。 



@源Ann  —《“跨界”让生活的节奏飞起来》


学医大学生,历经考试月多年练就的速记能力,习惯性以的形式记忆。还有观察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也不错,我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兴趣很广,沟通能力一般。至于斜杠,也许可以从事心理学工作。个人挺喜欢商业的。



@死神若永生 —《“节省时间”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听到富人看电影如果不好看就会立即退场时蛮感慨的,因为自己以前也有过类似的经验,当时自己是坚持看完的,因为感觉花了钱不看不是太亏,真是浪费时间在沉没成本上。这期的终点在于目地性要明确,并且目地性应该精准单一,就像一个刺客一样,一次行动只有那个唯一,一击出手,不论成功与否,都立即离开。最气的是看到中间会忘却自己的目标也忽略自己的效益而迷茫而忙碌却又碌碌无为。感觉最核心的是我要 ,而不是 我怎么了。是把自身的感受体验与目地置于所有条件的首位,是我要达到如何如何,而不是我怎么怎么了至于结果我就管不了了,是对自己负责,对结果负责。



@张英_7s  —《速度是检验效率的唯一标准?》


少爷讲的好清楚,例子特别生动又贴近现实,对利用时间的效率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欲速则不达。我认为效率最大的慢是接到工作任务后不是马上去做,而是先花一些时间来分析一下这项工作要达成的意图和目的效果,跟领导沟通一下预期不明确的地方,找到合适的方法。



@演员黑桃K   —《速度是检验效率的唯一标准?》


效率的快慢只是处理问题的一个表面维度,富有善意和耐心的沟通才是让人具有安全感的情感表达,让双方对问题有了一致的了解和连接,问题本身也就解决了。执中老师的问题本质并不是看病,而是由于不舒服引发的看病焦虑和不安。耐心的医生恰好能够给人以安全和可靠的心理暗示,这也是一种疗愈吧。就像冈仁波记录的虔诚的朝圣者,一步三拜,看似缓慢,实则在灵性的追求上是相对于朝圣者的高效率。




知识合伙人 



王泽蕴:畅销书《不做无效的营销》作者,一本帮助年轻人了解并掌握数据,从而提高效率的书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若迟

    感觉是温柔版的马薇薇

    路过世界的旅客 回复 @白若迟: 声音好像啊,语气也像

  • 葡萄8856

    还是老僵尸讲的更好

  • 听友83789571

    想要提醒一个点:不要变成唯数据论者。分析公司是否应该搬家的案例中,要数据化呈现员工上班距离,但是也别忘了其他非数据性的因素:周边的交通情况、人的出行习惯、生活方式等。数据很重要,数据也可能会说谎,会误导你。

  • 曾小怡_ss

    不愧是大师。真心佩服。

  • 九命猫_5j

    买了好好说话1、2,以及小学问也加不进一个群

  • 严妮_5l

    真的蛮不错

  • 1_5h0

    不错

  • 一杰_ss

    我挺喜欢你的音色和节奏,王泽蕴,我记住你了……

    大星星hehe 回复 @一杰_ss: 原来你是来找中国好声音的啊

  • 佚灵

    跟新了我对效率的认知,谢谢啦

  • 听友84671225

    说话听着容易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