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课讨论了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有趣,值得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我没有去食堂吃东西,就买了一个煎饼果子,然后在校园里边走边吃。这个时候旁边来了一个同学,他看到我买了煎饼果子,就很惊讶地说:赵老师,你也吃煎饼果子啊!
我就点点头说,这煎饼果子很好吃。这个时候我就发现他的手里边也有一个同款的煎饼果子,已经吃了有几口了。他看了看我手里的煎饼果子,再看看自己手里。然后说,我本来觉得煎饼好难吃啊,都不想吃了。但是看着赵老师你吃得这么香,我突然发现我的煎饼也变得很好吃了。
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个事情就比较有趣了,为什么我吃煎饼的样子改变了他吃煎饼的感受?类似的情况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你手里有个东西本来并不太喜欢,满意度也没那么高。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喜欢的一个人他用了一个同款的东西,立刻你对自己手里这个东西的满意度就快速地提升了。这个实际上就属于别人的购买行为改变了你的消费体验。这件事情背后我们要引入一个关键词叫做消费者剩余。
我来举个例子解释一下。比如说你五块钱买了一个煎饼,你觉得这煎饼不值,它也就值四块钱。我五块钱买这煎饼吃亏上当了。这个时候你吃了两口以后心情就特别不好。正在这个时候,你发现赵老师来了,高高兴兴拿一个煎饼,一边走正在一边吃,吃得这叫一个香。你就想一个问题了,看来煎饼没那么差,连老赵这种人都这么喜欢吃。连他这种精于算计的人都天天来吃,说明煎饼它可不只值四块钱,它能值十块钱。于是一瞬间你对煎饼的估价从四块涨到了十块。
你花五块钱买的煎饼,你对它的估价是十块。十减五等于五,这五元的差值就叫做消费者剩余。简单来说,消费者剩余就是你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差值。消费者剩余越多,你的满意度就越大。
而实际上消费者剩余跟你对商品的印象密切相关。如果你觉得这商品很棒,高端大气上档次。它值很多很多钱,这种印象就会极大地增加你的消费者剩余,然后你的满意度就会增加。比如你在淘宝上看了一款裙子,觉得平淡无奇,没什么感觉。结果突然发现下拉的网页里边有一张图,上面写着杨超越同款裙子,穿上以后幸运无比,心想事成!人家真的配了一个杨超越穿同款裙子这照片。
看着这个照片和宣传的语言,一瞬间你对这衣服的印象改变了,你觉得这东西不错,感觉挺好。本来你觉得它就值一百块钱,店铺报价是八十块钱,消费者剩余只有二十,这个满意度还是比较低的。不过看完杨超越的广告,你突然觉得裙子能值八百块钱,店铺的报价是八十,这时候消费者剩余就暴涨到了七百二。一下子你的满意度增加了,然后你瞬间就想买这个裙子了。
这个就是为什么你正在吃一个泡面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生活好凄凉啊,突然你发现百家讲坛赵老师也在吃同款的泡面,一瞬之间你满意度增加了,觉得生活变得高大上,而且泡面很好吃,明天再来一桶。
消费者剩余它来自于你的主观感受,而这种感受跟社会舆论、传播导向、广告形象、名人代言都有一系列内在的联系。一个人在购物消费的时候,他有一个基本的动机,就是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不过一旦有了这个动机,就难免要被广告忽悠。正所谓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从南头到北头,买的没有卖的油。在购物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擦亮眼睛,保持冷静,多想一想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际需求。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在听这段语音的时候,您对平讲平说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没有呢?各位朋友,咱们明天接着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