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捐书的理由

06 捐书的理由

00:00
11:23

捐书的理由

王西冀

现在要介绍起我来,可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很多场合人们都会提到一点:“他出过不少书。”虽然介绍的人努力地想说出书名,却没有几个说得全的,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寒暄客套之词,但渐渐地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其实是让人很为难的,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推介,可以拿出来说说的,就是这一点了。


很多人说我是“写手”,就是手可以写写的那种人,其实暗示的是我“手无缚鸡之力”,但却引得有些人误以为我真有两下子,偶尔会表现出对我的些许尊重。有时我想,名不正言不顺的传统演化到今天就得有品牌意识,有个名称含金量就不一样。既然是“写手”,总写过一点东西的。近日搬家,不由得挂念起了过去写的作品,翻捡出一看,哇,积稿盈尺,心里不禁生出些“没白活”的快慰来。


面对一大堆旧报刊如何处置是好呢?照理,送进废品站才是最英明的决策和最果断的措施。可文章总是自己的好啊,养了一二十年的女儿就要送给另外一个男人为妻,父亲的心里总有些说不清的滋味哪!为此我很是纠结。有朋友看出了这一点,建议我把文章结集出版,就像商品,重新包装后再上市蒙人。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时下正流行 “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你不表扬我,我就“自我表扬”一番,主动把话头引出来,看你周遭的人还不附和着说点什么!


好在曾经炮制过几本书,对此轻车熟路,匆匆忙忙地我又整合出一本旧作集《故作多情》。


没想到,书一出版,我的自尊就开始踏上“历险”之路了。


以为我很能写点东西的人最先表现出了失望。翻完文学含量很低的二三十万字,他们算是把我的底子悉数摸清了,开始不以为然起来。一次喝茶,照例是以“戏说”我开题。有一个年轻的同志,显然是少年不老成的那种类型,看得出本意是想奉承我一下的,话一出口却道:“没想到你写的东西和我们的一样。  我以前也爱写,如果留下来比你的还多!”我一听,知道他还是给留着面子,没有直说:“比你的还好!”我的脸颊顿时热起来,就如舞蹈演员在台上走了光,观众是大大地爽了一把,自己却被一览无余了。


不过,这样的场合一多,我也就习以为常了。让我后悔的倒是书中收进了老婆的文章。文章结成集子后,我不习惯也不敢找,其实也是没门子请名家写序壮胆,顺手牵羊就把老婆写的《心的宁静》拿来作序。和她同名同姓的人倒有不少是名人,正可以混淆视听。翻过这本书的人觉得,如果用文学标准来评判的话,只有这篇可以入流。一些朋友出于鼓励,或者用来替代“今天天气如何如何”的开场白,碰面时谈到了我出书的事。我正高兴着想借机谦虚一番, 可对方马上来了个急转弯,说:“没想到你老婆比你厉害!”我心有不甘,欲抓住话头深谈下去,企图多用点时间来改变对方的看法,但通常这时人家又把话题转走了,我也只好顺着讲点别的,心里却很后悔自己的“千虑一失”,让老婆大大地抢去风头。不过,最近我估摸出了另外的原因,很多人并没有真看正文,翻翻序是避免碰上我谈起来尴尬。这倒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今后老婆出书,我一定争着写个序,让别人在她面前也来一句:“没想到你老公比你厉害!”


    自然,中国是讲人情的社会,总有主动送人情的。一个公司CEO和我提过好几次,要为我开作品研讨会。他自称与王蒙特熟,是那种可以称其为“老王”级的关系,王跃文似乎也可以从湖南赶过来,我的“老朋友”郁钧剑应该会乐意捧捧场子,都是国家级的大腕。每次提起这事我都会热血沸腾好一阵子。朋友们也认定这是个出名的捷径,要求我“狠抓机遇不放松”。不过,想象着王蒙先生真的光临,面前摆着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子,很多不及格的东西变着法儿地放在里面,他老人家面对这“天下第一难题”是说话呢还是不说话?王跃文可是个说话直的人,他的《国画》就因为写得像真的,惹得很多人不高兴,倘若他来了不配合,不给面子,讲话“不到位”,岂不是自讨没趣?钧剑好歹是桂林老乡,会照顾人,讲点好话的可能性是有的,可万一开会那天他没来成怎么办?特别是想到CEO掏钱把会一开, 别人以为这是一种交易,我怎么应对呢?想着想着,我的额头就开始冒汗,心的依托慢慢松开,虚的空间就越来越大,似乎很多东西正要乘虚而入,只觉得如果答应这位CEO的好意就是“冒险行为”。于是就变着法子推脱,推脱的理由一次与一次还不一样,显得理由很多很充分的样子。


在我的自尊几经“历险”后,我便开始严格要求起自己来,不敢请人写推荐文章宣传,送书也矜持得很,有时干脆装出不想送的神态,研讨会更是不敢让人策划。这么一弄,书的印量虽然不多,却积压下不少,房间里堆得到处是,好在自己的个子小,穿行其间不碍事。散发出去的两千多本书情况也相当复杂,有的是受书名蒙骗当作爱情小说来买的,有的是见着作者名字似熟非熟以为是名人而买的,有的则是朋友给着面子买了压根儿就不看的。总之吧,原因和表现多种多样,结果都是“谬种流传”。骗人银两不很打紧,现在的人恐怕不在乎几十元钱,骗人神气、骗取时间则罪莫大焉。为此,我很内疚,见到自称读过这本书的人就只好道个歉。


总得找个办法弥补下吧! 收回书恐怕不好办,如果硬要这样做,也有炒作的嫌疑。想来想去,给社会捐点好书倒是一个办法,反正自己买的书大都没有看,反正这辈子肯定是看不完的。想法确定下来后,我便开始做藏书的筛选工作,拿出来又放回去,放回去又拿出来,陆陆续续地送出了近三千册,可以一比一地抵消副作用了,我心里才开始好受起来。


我的一个从政的朋友这段日子正在准备出书,喝茶时他很是真诚地请我给点建议。我慢腾腾地品了一口他带来的好茶,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好戏在后头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