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
书名:《群体性孤独》
作者:雪莉·特克尔 (Sherry Turkle)
今日主讲:李长安
主讲人简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青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评论顾问,多家媒体财经专栏作家和特约评论员
01 听前思考
手机里数量众多的朋友圈、似乎从不间断的联系,但这些是你真正的朋友吗?
是什么让你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02 书中金句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
我们似乎一直致力于赋予物体以人性特质,同时却满足于用物化的方法看待彼此。
我们并不一定要反对技术,但要以一种尊重我们自身的方式去塑造技术。对于任何一项技术我们都要问,它是为人类目标服务的吗?这个问题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目标是什么。在任何时代,技术都是反映我们价值取向和未来走向的机会。
03 精华笔记
一、作者与书
本书一开始在序言中讨论了技术对人们关系的影响。作者提出的问题是:技术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吗?书中说,技术,作为人类亲密关系的纽带,如今已经成为人们从现实关系中解脱的工具。在诸如“第二人生”这样的网络虚拟世界中,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虚拟化身、虚拟住房、虚拟家庭和社会生活。概括来讲,书里一共包括了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讲机器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第二部分是讲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也就是机器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现实与网络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来证明人际关系的“虚拟化”。有一个老太太想找一个保姆照顾自己的生活。当她来到应聘女孩罗尼租住的房间以便面试女孩时,正巧罗尼的室友也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室友是个年轻女孩,21岁左右,很专注地在她的黑莓手机上打字。她的两个大拇指被绷带严严实实地包扎着,小拇指上还夹着夹板,让人看着都心疼。我觉得应该安慰一下她,就说:“那一定很疼吧?”但她只是耸了耸肩膀,说:“没事儿,我还能打字。”我告诉她我是来面试罗尼的,能否帮我敲敲罗尼的门告诉她我来了。这个女孩看上去非常惊讶:“噢,不行。我从不敲门,那样太冒昧了,我会给她发短信。 ”于是,她发了一条短信给离她不到5米的罗尼。作者感慨道:我们的生活为何变成如今的模样,我们是否满意这样的生活?
作者经过调查发现,一个有吸引力的网络自我,就像一个强壮的、健美的体形,它也需要“锻炼”。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女孩说道:“如果我的Facebook留言板上的留言和分享都还是上周的,我就会很着急,因为这样让你看起来像个呆子,这一点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人们就是从这个方面来对你进行判断的。” 还有的年轻人害怕加父母为好友,据说是担心父母追踪自己的行踪,发现自己的隐私。
现在我们知道,一旦电脑把我们连接起来,一旦我们融入了网络,问题就不再是我们如何使电脑保持忙碌,而正好相反,是电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无比忙碌。我们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同伴”,但是我们却被“自我表演”的压力搞得疲惫不堪。
一个半世纪之前,一位叫梭罗的年轻人决定隔绝自己与全世界的关系,来到美国波士顿附近的瓦尔登湖边隐居,在那里和自己独处了两年又两个月的时间。某种程度上,梭罗是在追求一种脱离人群的自然生活,这虽然有点自闭,却不无回归本真的朴拙之趣。一百多年过去,时间走到网络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像梭罗那样,完全脱离网络、脱离WiFi、脱离手机,过那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事实上,现在的情形似乎有点错位: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无法脱离网络、手机,在网络上,他们往往看起来活跃、生动、有趣;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部分人,越来越倾向于脱离真实的社会生活,他们在真实生活面前显得自闭、沉闷、无趣,习惯于躲进自我封闭的“瓦尔登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离群索居者。
三、结语
网络世界诱惑你说:“终于有这么一片天地,让你热爱自己、热爱朋友、热爱人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许多人以虚拟化身的方式生存着。在这里,他们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富有、更年轻、更苗条、穿着更体面。同时, 我们也深深迷恋着诸如机器宠物这样的社交机器人。技术往往在这时候弥补着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而我们的确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物种。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彼此连接,同时也可以互相隐身。比起面对面交谈,我们更习惯于发微信、发短信交流。
网络时代的“瓦尔登湖”,就这样让一部分人置身于情感的荒漠,他们逐渐走向自闭,仿佛彼此不再需要。网络时代,究竟让人更开放还是更孤独?
由此可见,我们对科技的期待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待却越来越少。我们正处于一个完美风暴的静止中心,浑然不觉已成了科技的奴仆。我们不会放弃互联网,也不可能一下子“戒掉”手机。我们自己才是决定怎样利用科技的那个人,记住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好像就描述了一些现象而已,似乎人人都知道啊
感谢分享 但是个人感觉有点啰嗦
网络就是一定“虚拟生活”?谁规定的?
听友32967697 回复 @听友82637112: 不能说完全虚拟,至少不够真实
感觉观点有些片面了。甚至直接区分了“现实”和“虚拟”的概念,但所谓的“虚拟”就不能是另一个“现实”吗?
虽然说了那么多,难道有谁以为能逆转吗?扯!
照书念的爽啊😄
感谢李教授的推荐,好读书、读好书、有内涵、不孤独!
放下手机我就听不到你了。老师
很熟悉的场景,就连春节家宴都是这样。今年过年我家主办,我就先想好几个话题,希望戒掉手机几个小时
所以嘛,放下手机,多读书。有书,有我,有内涵,不孤单。
小蚊子_va 回复 @俭约知礼: 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