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刚。很高兴和你一起读《西游记》。
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说到,唐僧饥寒交迫,看远处有楼台房舍,便叫孙悟空去化些斋饭吃,悟空觉得此山有凶险,放心不下。果然,他这一走,师父果然还是被妖怪抓了。
化斋的情节在《西游记》中出现过好多次,化斋便可能遇到危险,不化斋又要饿肚子,这可真是一个难题!咱们这就来说说僧人化斋的问题。
化斋一般指僧人向在家人募化斋饭的行为。
化斋最早源于印度,早期的婆罗门教修行者主要负责讲经,启迪智慧,不从事生产,由其他种姓来供养。
佛教继承了这种习俗,佛陀在世时,出家僧众禁止劳作,只能以乞食为生,每天日中的时候吃一餐。这有两个好处:一是降伏傲慢之心,二是给予信众积累功德善缘的机会,方便教化。
化斋也不是随便化的,可有不少讲究。化斋的时候,需要走在道路的一侧,保持谦逊的姿态,同时左手持钵(bō)。为什么要用左手呢?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后来,后人把指地的手改成了托钵的动作,所以僧人一般左手托钵,右手在胸前竖掌念说“阿弥陀佛”,这象征着上乞佛道,下化众生。
化斋只求维持生命的基本食物,不能有贪念。如果对方不给,也不可心生嫌隙。假若愿意施与,证明有缘,化不到,也不必强求。因此,化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化因缘。
不过,“化斋”与“化缘”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化缘”的本义是化度因缘,佛、菩萨、高僧教化众生,便是化缘。后来演变为僧人以募化的方式和众生广结善缘,可以指为了佛事而进行的一切募化活动,不单指乞食。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不自觉地受到咱们农业大国的改造,开始鼓励僧人依靠生产劳动得食,直接乞讨饭食的行为不再多见了。南朝时期,很多寺庙是有田产的,僧人通过自己耕种或者将土地外包给农户的方式获得粮食。在相对和平的年代,僧人不再四处行乞,而是由香客主动供奉香火、米面。
关于化缘,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在十八罗汉当中,有一位“长眉罗汉”。一天,长眉罗汉持钵外出,看见一个妇人在卖包子,便向她化斋。
不料妇人非常吝啬,生气地驱赶他。长眉罗汉便静坐下来,闭起双眼入定了。这妇人无论怎么用力,都无法将罗汉推走,只好不情不愿地包了一个最小的包子打发他。
长眉罗汉看透了她的心意,施展神通法力,让那个小包子和两边的大包子紧紧黏在一起,不论妇人怎么使力,也无法将它们分离。
长眉罗汉说:“我是个修成正果的阿罗汉,不需要饮食,只是我的同道们身体不好,不能出来化斋,我出来乞食,是为了让他们安心修行。”这位妇人听完,既惭愧又感动,把整笼包子都布施了出去。
这个故事说明,布施,表面是给,本质是得;不舍去吝啬之心,就没有办法获得欢喜和自在。所以,在佛家看来,化斋与布施,其实是一种双赢行为。
好了,我是和你一起读《西游记》的王刚,咱们下回再见。
现在都不要吃的了,都要钱了
佛教从上到下都是小心眼儿
说明说的拳头大 谁说的算
看看!看看!一直说要好好学习嘛,看看人家文化人,要饭都要得这么富有哲理
TingRadio 回复 @甜品猫: 嗯嗯
强拿硬要,不事生产,社会蛀虫
谁不想听可以越过去,但是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时代,宽容了别人,解放的就是自己!
都要像佛教这么想,大家都不用上班了,都要饭就完了
西游记就要看原著,给电视不是一个路子。电视改的也不错,但更喜欢原著
一本正经的妖言惑众
这佛教太有本事了,要饭要不到就使手段耍赖
聂思海 回复 @青藜111: 双赢的解释也是,佛教自己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