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录音)现代之后的绘画史4:1939-1960

(讲座录音)现代之后的绘画史4:1939-1960

00:00
48:45

说明

1对现当代艺术的解读本身未有定论,以下论调都属我个人观点,或有不足之处,诸君有不同看法欢迎讨论。

2最多只能添加20张图片


正文:

二战比一战更为残酷和无法理解,全球超过6900万人因战争死亡,犹太种族被有计划有步骤的屠杀,现代武器的毁灭性已经超越人类过往经历的自然灾难。面对这一切,艺术家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毕加索   这是你们的杰作!

格尔尼卡是绘画史上最好的战争场景,哪怕和长达几十米的战争壁画相比,也遥遥领先。

战争壁画着重描绘战场的广大,炮火浓烟的确吸引眼球,但花哨的表面掩盖了战争的残酷,本质上为我们呈现的仍然是自然和烟花的浪漫。而格尔尼卡却让人感受到了真实的痛苦与绝望。

断剑代表被毁掉(已经失效的)旧荣耀,鲜花代表人们最质朴的情感。在炮弹的力量之下,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都荡然无存。这也是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的杰作!这句话的意思。


二战最大的影响在于,它彻底摧毁了人们对温情脉脉的旧秩序的最后一丝幻想。包括艺术家和艺术,二战之后,古典主义彻底消失。


贾科梅蒂 事物之间、人和人之间都无法沟通,真空渗透于万事万物,任何一种生物都在创造着它自身的真空。

 

萨特:我们是痛苦的,因为我们自由!

和孤独一样,焦虑大概是现代赋予人的一种广泛属性,过去并非没有,但绝不是普遍现象。在现代一初,贾克梅蒂和霍珀都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今天,普遍的焦虑感更为强烈,我们身边很多看似荒谬的东西,都是为了填补空间防止焦虑而产生的。


霍珀  每一件艺术都是潜意识的表达,最重要的品质是无意识地放在那里的




培根  我想做的是扭曲事物,让它远超于表象,但在扭曲的过程中,它又忠实地记录了表象


慢快门,运动拖影。橡皮泥雕塑,用手毁掉。真实和常见被强行扭曲,过程的恐怖会让你想尽快让它变成一团烂泥,培根保留了这个过程。



博伊斯 艺术应该被感受,而不是在学术、逻辑上强求理解



博伊斯这句话就像他当初不理解鞑靼人为什么用动物脂肪把他包裹起来一样,但那救了他的命。由于文化,经历,认知能力等障碍,我们不理解的事物越来越多,这也是时代的副作用之一。但实际上我们所不理解的事物在某一个其它角度看起来都是极为普通,几乎是常识,就像我们知道自己饿了一样自然。


波洛克        我想成为自然

冰岛、隔壁、亚马逊、黄土高原、西伯利亚、爱琴海、爪哇群岛、月球、黑洞。。。。。。


德·库宁  画面上的形态象征着某种解放——从政治、审美、道德等价值上的解放。

秩序让弱者获得安全感,面对无理的画面我们会本能的反抗,抵触,咒骂,那都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只能用力量去欣赏力量。



罗斯科  我知道许多人身不由己地过着这种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静的空间,让我们扎根、成长。



詹姆斯特瑞尔




纽曼  我被我的画吞没,我希望观众也是同样的感觉


克莱因  去感受灵魂,去描绘当下。无须解释和语言。


汤博利

琼斯  对我来说有趣的是,它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被拿来的。这不是我的

琼斯和劳申伯格都可以算作早期的波普艺术家,但是由于不够典型我没有归入下一阶段。

劳申伯格 不是创造,而是在生活中寻找艺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风1900

    这才应该是人文口碑第一的音频节目!祝唯庸的那节目名不符实。

    narnar 回复 @风1900: 不应该这样比较,各有所长,我记得当时还是通过张老师找到祝老师节目的,两档都是坚持听到了现在。

  • 养甲鱼

    张老师越来越像哲学家了。

  • 黄大水儿

    张老师都有儿子了只有我一个人希望张老师跟艺术结婚么

  • 海绵不吸水_4h

    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是不是应该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资本的推动

    lvming1002 回复 @海绵不吸水_4h: 是的

  • 进步青年段某某

    不可说绝对的话,任何事只能是个人的理解和观点,一旦绝对就说明还未摆脱狭隘。

  • 听友225476223

    老师,讲的真好!这才是真正的教授,震撼了,天天如饥似渴的听

  • 听友105802677

    无主之作是李希特 不是他

  • 無產階級藝術家

    来了来了,守等节目

  • 抗浪鱼小姐姐

    想问一下法老说到的那个玩光的艺术家,把罗斯科作品现实化的,墙角做成圆形的是哪位艺术家?音频里没提名字

  • shesighs

    温情脉脉虽然短暂,但有过就好,毕竟现代性就是不想追求永恒啊。 孤独俩字儿也有微妙的区别。孤,茕茕孑立的瓜瓜,惨;独,狼一样的虫子,强。所以,我们可以把孤独分为消极的孤单、积极的独立,一体两面,万物常态。 主要还得看孤独的成因:是失去了亲朋,还是老想一个人玩手机。情绪状态也不一样:被动孤独通常绝望、丧,主动选择的孤独则兴致勃勃。 另外,我们这个时代的连结方式也变了。比如法老殚精竭虑讲艺术,你的亲朋并不一定听,那么在这个声音、文字的虚拟世界里,我们听众跟你才是有联系的。你不孤独,我听到有意思的内容,写了发给朋友,我也不孤独。其实年纪大了,跟传统看法正好相反,并不怕孤独…年轻时已经闹够了好么。

    养甲鱼 回复 @shesighs: 越来越喜欢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