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何尝不是另一种研学

“在路上”,何尝不是另一种研学

00:00
03:13

近日,上海高校大二学生唐同学从上海坐公交到北京的视频火了,从上海坐公交到北京耗时6天5夜、跨越1810公里,乘坐1291站公交,车费共计381元。最夸张的一天,早上五点半赶首班车,晚上十点才到目的地,满打满算有16个小时。对于唐同学的公交出行,点赞者有之,抨击者也不在少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生耗时近一周,用“很笨”的法子,从求学地上海前往首都北京。说起来笨,做起来一点不容易。路上要不停地做攻略,确保一路向北,而且尽量遵守“能坐公交一定坐公交”的游戏规则,对很多连地图也不会看的年轻人而言,这样的“公交旅行”实在吃不消。然而,唐同学乐在其中。

这一代的年轻人,缺的不是用脑子,而是缺亲身践行的勇气和付诸实施。业余时间被手机绑架,在本职学习和工作之外,无论是想的还是做的,都在不停地萎缩。不要说坐公交跨越1810公里,就是坐公交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都会让大多人望而却步。越是在便捷时代,诸如骑行去上大学、坐公交穿越中国的事越是可贵,对匮乏亲身经历的年轻人而言,这样的“在路上”,何尝不是另一种研学?

那些在网上嘲笑唐同学“闲的”“无聊”的人,带着急功近利思维看待年轻人的“想走就走”,焉知其中的“妙不可言”?在这个前人用科学、技术把生活装点得无比便捷、无比舒适的时代,可知大多人因为技术依赖而变成“思想侏儒”。当我们沉迷于手机导航系统的“一键到位”,可知越来越多人连方位都不识了。当我们习惯于从网上搜各种“帮带”服务时,可知很多亲身经历的快乐正离我们远去。唐同学坐公交从上海一路到北京,其中克服多少困难,解决多少“不确定”,忍住多少“算了吧”,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的精神意志力收获,也只有他自己能“笑纳”。

年轻人最可贵的是说干就干,别那么多的患得患失。大学生坐公交上演上海-北京“双城记”,这样的勇气和闯劲值得肯定。多少人经历了好久的思想风暴却迈不出第一步,也因此错过了很多人生风景和智慧?“行万里路”的风景在路上,连第一步都走不出,焉能感受到“在路上”的“快乐并成长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愿你喜欢的人平安喜乐

    可以行走万里路

  • 干活vv给爸爸

    hfd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