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心学课】为什么人应该担当责任?

5.1【心学课】为什么人应该担当责任?

00:00
12:26

5.1【心学课】为什么人应该担当责任?


喜玛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5单元的1堂心学课:人为什么应当担当责任?我想用王阳明平定宸濠叛乱的事来讨论这个问题。平定南赣匪患之后,王阳明请求退休不成,升官至三品,继续留在江西。这一留,又遇上了宁王朱宸濠叛乱,却成就了王阳明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功。1519年6月13日,宁王在南昌起兵造反。当时绝大多数官员采取观望态度,只有王阳明以很少的兵力,用计谋击败了宁王,保住了武宗朱厚照的江山。

7月30日,王阳明写了《江西捷音疏》和《擒获宸濠捷音疏》,上报朝廷。这两封报告到达皇帝那里时,正好是他御驾亲征的第二天。按照常理,收到王阳明的捷报,应该班师回朝。却不想,这个皇帝非常奇葩,收到这个捷报后,假装没有看到,继续向南进军。王阳明在8月15日又上书,告知叛乱已经平定,请皇帝返回北京。

但令王阳明完全想不到的是,他的上书,让皇帝很不高兴。皇帝身边的人,一堆宦官,见到皇帝不高兴,有几个更加进言王阳明一定是和朱宸濠有勾结的,否者,他一个书生,也没有什么兵力,怎么能那么快打败宸濠。

因此,皇帝继续向南。王阳明手上抓着朱宸濠,却要等候皇帝御驾亲征。缘由只是皇帝一直有大将军的梦想,就好像我们今天的小孩,希望自己变身为变形金刚。

皇帝还为自己另外取了一个名字:朱寿,并封朱寿为“大将军”。

皇帝一直梦想着做大将军,而且能够做一个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宸濠叛乱,很难得的机会,皇帝一定要让“大将军朱寿”生擒宸濠。皇帝周围的人,为了让皇帝实现梦想,绝对不能让王阳明上报已经擒获宸濠。他们一直对皇帝说,前方如何紧张,宸濠的军队如何横行之类,等着大将军去剿灭。

这就把王阳明置于非常尴尬又非常危险的境地。这件王阳明一生最大的功劳,给他带来的不是什么奖励,而是丧命的危险。

这正是明朝官场的一般情形:真正做事的人很少,皇帝身边的人基本都是在搞事,争着哄皇帝开心;而大多数人,只是在看热闹。

在明清时代,不论好官还是贪官,只要做事,就会倒霉,重则灭九族,轻则流放发配。能够平安的,基本上都是无所事事的平庸官员。清朝有一个不倒翁官员传授“成功经验”:“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多磕头,少说话。”但这类平庸官员,为了皇帝的欢喜,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说别人坏话的机会。

王阳明在宸濠之乱后,心情沉重。他在一首诗中说:

世路久知难直道,此身那得尚虚名。

在这个世间要行正道,实在是太困难了。

另一首诗:

百战归来一病身,可看时事更愁人

道人莫问行藏计,已买桃花洞里春。

心灰意冷,起了归隐的心。

但是,作为心学大师,不能束手就擒,也像孔子说的,君子不去陷害别人,但也不能被别人陷害。这个时候,王阳明找到关键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利用了皇帝身边的宦官,虽同为宦官,却矛盾很深,借助太监张永的力量,才让自己逃过一劫。

按照张永的设计,1520年7月,王阳明重新上报,把功劳全部归于大将军,以及皇帝身边的几个宦官。皇帝回到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那些完全没有参战的宦官,得到了各种嘉奖。

而王阳明,却受到很多同僚的嘲笑。

为什么宸濠叛乱的时候,大多数官员都是观望?

因为从前的燕王,推翻了建文帝,成为永乐皇帝。宸濠的曾祖父朱权也是朱元璋的儿子,帮助过燕王夺取皇位。所以,宁王成为皇帝,不能说完全不可能。根据中国历史的经验,皇帝后裔之间争夺帝位,最后鹿死谁手谁也不知道,所以,一般的官员都是观望,都是看戏。

王阳明在这件事上显现了儒家的本色:道义原则优先。

放下所有的利害关系,把生死放在一边,只做对的事情。

如果宸濠成功,那么,王阳明的命运就是灭九族。

事实上,当时宸濠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但王阳明还是义无反顾。

今天的我们看待这件事,会觉得很难理解。

第一, 我们会觉得,王阳明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那样一个昏庸的皇帝,值不值得?事实上,宸濠应该比朱厚照更有才华,换他当皇帝也许对老百姓更好一些。

第二, 我们会觉得,那么多人在看热闹,只有自己在真正做事,却被不做事的人陷害,差一点丢了性命。值得吗?换做今天的年轻人,在单位里觉得领导不公平,觉得大家不做事,只有他自己在做事,基本上是拂袖而去。

但对于王阳明来说,不存在这个值不值得的问题,只存在我该不该做的问题。如果我觉得该做的,那么。即使千万然反对,我也一往直前;如果不该做的,就算让我做皇帝,我也坚决不做。

恰恰在这一次极其不公平的对待之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基础进一步把自己的理论归纳为“致良知”。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越来越觉得致良知是“真圣门法眼藏”,以前还有所怀疑,但经历了一番风浪,对于良知全然信仰,良知可以帮我们平安度过各种艰难险阻。

王阳明又对学生说,人人皆有良知,就算朱宸濠,也有良知,朱宸濠被俘后,请王阳明厚葬娄妃,因为娄妃曾经劝他不要造反,现在回想起来,娄妃是对自己最好的人。。。。。。。。

《传习录》里反复宣说了二个意思:

第一, 良知就是每个人的本性,天生就具有的东西,比如孟子说的,我们看到孩子掉在井里,会有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就是良知。只是我们的私欲经常蒙蔽了我们的良知。所以,要修行,要“致良知”。

第二, 良知是反求诸于自己,是在我们自己身上,不在别人身上。就像宸濠之乱,王阳明冒着生命危险去平定叛乱,并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他自己,是因为他内心的良知要求他做一个君子,恪守为臣之道。又比如,孝顺父母,这个孝顺,并不在父母身上,而是在我们内心都孝的本性,所以,才会去尽孝。等等。等等。


所以,皇帝再昏庸,王阳明并没有什么怨言,因为他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尽到自己所处位置的责任。即使大家都不做事,即使大家都在做坏事,王阳明还是不会拂袖而去,还是会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这是王阳明心学关于做人的第五个法则:担当。

这应该是王阳明最了不起,也是最具有古典精神的地方:

从不趋利避害,而是义无反顾,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有所担当。

王阳明倡导良知。

良知就是我们做人的种子

这个种子就在我们的内心

只要让我们的心变得纯粹

良知就会显现

只要知行合一

良知就会显现

只要有勇气去担当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良知就会显现。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心学课“大多数人很难彻底,只能找到平衡”。在王阳明看来,做人,就是要做应该做的人做应该做的人,就是有所担当,

做应该做的事。王阳明心学,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做人,也就是这么简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崔丹_uh

    费勇老师 非常喜欢您的节目 今生有幸遇见您宦官 老师 应该读 huan

  • 睿智的小王子

    费老师,您好,希望你能帮助我的家庭,我哥 36岁了,性格内向,还没有结婚,不爱见人,做一件事情很慢,在工厂上班10年了,因为这个拖延不和人交流不上班一年了,见家里人总是给个背,也很少来家里该怎么办呢。他自己在一直呆在出租屋,也不出去走走,给他说也不听该怎么办呢?😭

    悦然_ds 回复 @睿智的小王子: 可以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 MrPenny_88

  • MX__v0

    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有所担当。不趋利避害,而是义无反顾。

  • 根源gy

    做应该做的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 睿智的小王子

    费老师,您好,希望你能帮助我的家庭,我哥 36岁了,性格内向,还没有结婚,不爱见人,做一件事情很慢,在工厂上班10年了,因为这个拖延不和人交流不上班一年了,见家里人总是给个背,也很少来家里该怎么办呢。他自己在一直呆在出租屋,也不出去走走,给他说也不听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