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从未像近两年这样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也从未像现在这样燃起如此的教育热情,这些被燃起的激情,源自于孩子们被日渐繁重学业压抑下木然的表情后面那一张张鲜活生动的笑脸,源自于迷茫焦虑的家长们一颗颗拳拳的爱子之心……我想,我应该做点什么,哪怕一点点改变,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比一万遍的说教更有力量!所以,我决定把每一个想法都付诸实践,迈出哪怕微小的一步,见证我们自己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过程!
什么是教育?
这个话题有点宽泛,教育是父母的权利还是政府的义务?是个体需求还是产业?是培养精英还是培养程序或生产流水线?教育又为什么会产生国际化?国际化的教育与近几年火热的传统国学教育是否会互不相容?带着很多的问题,我们邀请家长们一起与我们踏上寻找答案的旅程。
目前国内的国际教育现状?
我们所说的国际教育基本上就是以英系、美系为主的西方教育体系,又细分很多板块,如留学、考试等等。国内把国际教育炒上天,各类的留学产品、游学产品、双语学校、国际学校,竞争惨烈,家长们由开始盲目的热衷趋向于冷静的旁观,而信息的不对称和国内纷乱的国际教育形式造成了很多家长对于国际教育的误解。中国式聪明,再次被无限应用在国内的国际教育领域,雅思托福SAT再次成了新八股。引进A-Level课程、请着背包客外教的只会教语言的“国际学校”成了报名排不上队的贵族学校。国际学校等同于私立学校,等同于高收费的贵族学校,成了逃离国内繁重学业以及应试教育最好的选择。
关于东西方教育的差异?
我们关注国际教育,但不代表我们一定要把孩子都送出去,因为公立学校、国际学校或者直接留学,都有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学文化的兴起,你会发现,无论英国的全人教育理念,美国的公民意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重情怀重德操的育人观念,归根究底,最终都是殊途同归,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既可“羽扇纶巾”“运筹帷幄”,又可“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而我们,常常关注于形式多过关注教育的本质。不可否认,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教育专家,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越来越专业的去看待和思考问题,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开更加宽阔的大门。
关于墨尔文学校?
了解接触过很多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在选择考察学校的时候,我就想,什么样的国际课程是值得我们去体验的,外教课?不,绝不是一节简单的外教课。我们应该了解和体验的西方式教育,应该是,直属管理,精致校园,完善设施,标准的师资配比,专业外教,专业授课课程,以及业界口碑。
墨尔文中学,英国百年名校的中国设立的首家直属分校,成立五年持续保持升学率100%,今年更是70%的世界排名前50高校入取率。怎样的教育会培养出那么多学霸?为什么入校三年,学生的气质会有如此大的改变?英式学校不同于美式学校的宿管文化,也是让我想要推荐的理由之一。只有深入了解过,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学校对运动场和艺术综合设施的投入令人叹为观止,体育和艺术是入校的必修课,而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为应对考试,不停的挤压体育课、美术课的空间,一切为考试让路,但必修一年艺术课、体育课又耽误了多少孩子毕业,或是说又耽误了多少孩子申请世界顶级院校?好像并没有,运动、艺术、学业,好像可以完美的并存。
体验深思
我们常常为孩子担忧,要考什么样的高中,要考什么样的大学,而我们在墨尔文看到的,好像更多的是在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也就是职业规划,不为上学而上学,是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为热爱而用功学习,也许,发自内心的动力,才是最持久最不会失业的人生规划。孩子们永远是最真实的反应,我们眼前是一群快乐的小木匠和小泥瓦匠们,咦?那些曾经的网瘾少年们去哪儿了?原来不是只有手机才能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也不是只有手机游戏才会让孩子们专注无比。
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过孩子,是否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才让孩子错过了她原本应该具有的能力?
高昂的学费,并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培养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生根、发芽、开花的权利,土壤可以不同,施肥可以因材,浇水要勤快,所有的家长都应该做个合格的、学习成长型的花农,老师们也不例外。
关于中西方教育的话题和思考仍在继续,我们也从不会停止探寻的步伐,如果你对教育也拥有同样的热情,就请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关注教育,热心公益。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