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中国近代史(3)|粪桶妙计能御敌?

樊登读书:中国近代史(3)|粪桶妙计能御敌?

00:00
08:05

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但是过了好多年之后,一二十年后,太平天国,也用过这种战法。鲁迅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后来收入了中学、大概是初中课本,我问了很多初中生都知道,叫《阿长与山海经》,这是他回忆小时候家里的女佣阿长的故事。阿长对他说,长毛——就是指太平军——长毛攻占了绍兴,连我们也要被长毛抓去,城墙外面有部队来进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了,再放的话就要炸了。


那时候鲁迅,一个小男孩不懂事,他就很奇怪,说当时为什么要抓你?你长得那么丑,于是阿长就跟他说了这一番话,那么她本来就跟鲁迅讲神神怪怪的故事,这个鲁迅就很崇拜她,鲁迅原话是说:不知道他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这已经是杨芳用马桶战法的20年后了,还是这样。


另外我顺便说一句,估计很多听众都读过,甚至在学校里学过鲁迅这篇课文,也就是说只要你留意,那么随时都能有史料,随时可以了解历史。而这种认为女性具有破除魔力的观念,来自于传统认为妇女不洁的深深的歧视。在19世纪中叶,杨芳在鸦片战争中还以粪桶妙计御敌,也确实不足为怪了。


我们前面讲过,林则徐和两江总督裕谦都认为,洋人的膝盖不会打弯,洋人腰硬腿直,一击即倒,可以说这是当时相当普遍的看法。你像林则徐是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就相当于我们的广州军区司令,裕谦是两江总督,相当于南京军区司令,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高层的领导人,对世界都是这样看的,御敌之方是这样的,他们的备战方案是在这样的信息基础上制定的,为什么会这样?这还要从许多年前,一件可能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讲起。

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认为,中国文化最优秀,华夏文明之外的其他民族都是化外之邦,而且又根据距离中国的远近,把这些化外的“狄夷”或“蛮夷”又分为“熟番”和“生番”;所谓“熟番”就是指距离华夏文明比较近,时间长了渐渐被我们感染了、改造了、烘熟了,叫做“熟番”。距离华夏文明太远,没被我们改造过的,叫做“生番”。


而中国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其他的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国,这是一种宗藩关系,这些国家都要向中国进贡,所以又称为朝贡体系。这种朝贡体系可以说有悠久的历史,那么到汉唐时期,朝贡体系已经确立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从汉武帝起,能否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成为统治者是否英明、王朝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甚至是皇帝权力合法性的来源之一。


到明清的时候,朝贡体系的各种规章制度已经非常精密了,其中最主要的是藩属国要按时携带特定的贡品,按照指定的线路,当时叫贡道,就是你进贡必须走哪条路,来到中国的京城,住在指定的官邸——清朝的时候是在通州、理藩院,随后按照指定的礼仪将贡品向中国皇帝呈送,作为宗主国,中国皇帝要对朝贡国还赐。


如果这些藩属国有新统治者继位,比如说新的国王什么的,那即位就要有中国皇帝的册封,他们那些只能叫国王,有中国皇帝册封他们才有最后的合法性,因为中国的皇帝是天子,只能有一个,你越南朝鲜那些你只是那一块行政最高的领导人,你不是天子,不能受命于天,你们不具备天子的道义的合法性。


我们知道后来清王朝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只在广州一口允许对外经商,城外划了一块地方,作为外国商人的居住地,不能出此商城。并且指定了中国只有13个商行可以特许与外国人通商,并且主要是出口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大黄;而进口,主要是为朝廷服务的,进口一些外国钟表、玻璃制品,所谓的叫做奇技淫巧。


特别奇怪的是,中国从明朝到清朝皇帝,都对钟表特别感兴趣。故宫就有个巨大的钟表馆,实际上你到承德避暑山庄也有钟表馆。


那么这样的时间一长,实际上你看中国大量出口茶叶、丝绸、瓷器、大黄,那么只进口主要是替皇家消费用的那些东西,就形成巨大的贸易的不平衡,中国是顺差,对英国来说是逆差。而1793年是乾隆58年,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了,特别想扩大它的商品市场,派了一个使臣马格尔尼、作为特使,率领有700余人的庞大船队,从英国来到中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作为大英帝国的特使,他名义上是为大清乾隆皇帝祝寿,实际上是想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英国,开辟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


他有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希望清政府开放市场,扩大与英国的贸易,表明英国对中国并无领土野心;二是在中国首都设立一个常驻的外交机构,建立经常性的外交关系。其实这件事你仔细想想,背后蕴藏的涵义是多么重大!但大清王朝,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也不可能有一个人、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意义,反而大家满心欢喜,认为这是吾皇天威远播,使远在天边的英国、或者叫英夷,与其他藩属国一样,仰慕中华文明,为了祈求教化,远涉重洋,来为我大清皇帝进贡祝寿,主动要求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因为中国从前还不太知道有这么一个国家——然而,双方最后却因为觐见皇帝的礼节、而发生激烈的礼仪之争。


中国人认为,你既然是来进贡的,因为进贡的使臣叫做贡使,觐见皇帝,那当然要像其他藩属国的贡使一样,按照天朝体制,代表本国君主,向天朝上国、万国之主的中国皇帝双膝下跪——就是说你应该代表英国国王向中国皇帝双膝下跪,行三跪九叩之礼。对此,马格尔尼坚决不同意。从7月下旬到9月中旬,这两个月的时间,双方一直为是否下跪争论不休、互不相让,甚至权倾一时的和珅,也专门为此会见马格尔尼做他的工作,但是也没有结果。


因为马格尔尼觉得别的我可以接受,代表国王来跟中国皇帝下跪却万万不可,最后就没有达成通商协议。但当时的中国人不理解、不相信,英夷的使臣,见到天朝上国皇帝居然不下跪?于是,就有人编造出英国人不是不愿意下跪,而是他们的膝盖天生不会弯曲,想下跪,但是跪不了!那几十年来,大家都相信这个谣言了,连林则徐、裕谦都相信了,当然林则徐稍微进步一点,他没有认为是天生的膝盖不能弯曲,而是认为他们的军装裹束太紧,所以伸展不开,并且都以此作为备战的一个基础。


所以我们要记住,知人论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历史背景,那也是一种过去的信息。我们谈到对信息的了解,你了解一个错误的信息,你在这种信息的基础上备战,就会导致战败的结果;而你了解错误的历史信息,你就会对一个历史人物做出错误的评判,对历史事件做出错误的解释和理解;而现在是从过去的历史中发展而来的。如果你对历史是一个错误的了解,那你对现实也很难做出正确的把握。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大家想想,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几十年后能推动使用洋枪洋炮,洋务运动,用机器生产枪炮、军舰,甚至办学校学习西方科技文化,这确实是很了不起的,很了不起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