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心所安处,便是良知

211.心所安处,便是良知

00:00
18:32


学生问及如何区分所持的好恶是否为良知?先生说,问心无愧、心安理得处是良知,但需要时时省察,内心气机一动,便去观察内心是否有一丝的攀附和助长,这需要不断去练习,如擦镜子一般擦掉内心的污垢。对于天理,阳明先生只教学生去好好体察,不需执意于含义;因其所含甚广,不单有本自具足的仁义礼智信,还含了我们的性命修持、造化次序等,并非一时能说明白。但有学生问及,先生举例说明,不断放低自己,就是无我状态,无我便不为气所乱,便是天理。

1、把【欲】作【理】有何表现?

2、如何确保我们照见的是【良知】?


《传习录拾遗》

(七)

问:“据人心所知,多有误欲作理,认贼作子处。何处乃见良知?”先生曰:“尔以为何如?”曰:“心所安处,才是良知。”曰:“固是,但要省察,恐有非所安而安者。”

(八)

先生自南都以来,凡示学者,皆令存天理、去人欲,以为本。有问所谓,则令自求之,未尝指天理为何如也。黄冈郭善甫挈其徒良吉,走越受学,途中相与辨论未合。既至,质之先生。先生方寓楼饘,不答所问,第目摄良吉者再,指所饘盂,语曰:“此盂中下乃能盛此饘,此案下乃能载此盂,此楼下乃能载此案,地又下乃能载此楼。惟下乃大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i欣茹

    讲师节日快乐,传道授业解惑,一代明师

  • 桃之夭夭_5tu

    卑下,不是轻溥自己,不是自卑,自卑亦是我私之重而成。 这里卑下是无一毫人欲之私。

  • 桃之夭夭_5tu

    下,是无我之私,无我即是良知、本心,良知、本心方能率性而为,而率性之谓道,亦是天理。 无我才能感知事、物之性,率性依理而行。 就像海,能纳百川,是没有好恶之分,能依众江河之性。

  • 吉平2010

    认清内心言很重要

  • 大悦__

    心所安处、便是良知

  • 梦唤真诚

    问:据人心所知,多有误欲作理,认贼作子处。何处乃见良知? 先生曰:尔以为何如?曰:心所安处,才是良知。曰:固是,但要省察,恐有非所安而安者。   先生自南都以来,凡示学者,皆令存天理、去人欲,以为本。有问所谓,则令自求之,未尝指天理为何如也。 黄冈郭善甫挈其徒良吉,走越受学,途中相与辨论未合。既至,质之先生。先生方寓楼饘,不答所问,第目摄良吉者再,指所饘盂,语曰:此盂中下乃能盛此饘,此案下乃能载此盂,此楼下乃能载此案,地又下乃能载此楼。惟下乃大也。

  • 江湖俗子

    无我是以万物为我,以天地为我。

  • 江湖俗子

    有我是一切烦恼之源

  • 1569375orjm

    "非所安而者″,讲师举的例子非常好,一听就明白了。而且我就是这样的。

  • 清醒改过迁善

    跟《道德经》:知,不知,上,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