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丨欧洲杯、美洲杯落幕,“平民足球”为何能赢?

睡前聊一会儿丨欧洲杯、美洲杯落幕,“平民足球”为何能赢?

00:00
05:27
北京时间今天清晨,随着意大利门将多纳鲁马的飞身一扑,英格兰最后一个点球被拒之门外,激情燃烧了一个多月的欧洲杯足坛烽火终于渐渐熄灭。继前一天的美洲杯决赛后,又一项重大国际足球赛事在这个夏天画上了句号。借着球迷的热乎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足球。
欧洲杯落幕,镜头内外是意大利人的狂喜,与英格兰人的落寞——决赛前,成千上万的英格兰球迷聚集在温布利球场外,高喊“Football is coming home(足球就要回家)”。但“蓝衣军团”笑到了最后,意大利球员在胜利后对镜头喊出了“It’s coming to Rome(足球到了罗马)”。不出意外,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全世界球迷嘴里嚼不烂的梗。
这似乎是一天前美洲杯决赛的场景重现——同样是主场作战,“足球王国”巴西同样对夺冠踌躇满志。然而纵然开局进攻形势不错,但阿根廷凭借着迪玛利亚一脚写意的挑射,从马拉卡纳球场带走了胜利。失望的巴西球迷,只能坐看对手在自己的主场纵情庆祝。
在一些人看来,这两场比赛多少有些以弱胜强的味道。阿根廷得偿夙愿,时隔28年重夺美洲杯;意大利顺利捧杯,时隔53年再捧欧洲杯。聚焦两支球队的夺冠历程,我们似乎发现,多年的“球星决定论”在足球场上又暗淡了光彩。取而代之,人们更多将目光再次投之于“团队”二字上。有网友关注到:意大利队球员身价远远低于英格兰队,但恰恰是“平民意大利”把足球带回了家。不管队中是否有超级巨星,不看球员身价有多高,这项11个人的运动必然是一场传射配合的团队作战,每名球员都有可能成为队中的闪光点。
以意大利为例,3年前,“四星意大利”未能进入世界杯决赛圈,遭遇了历史性的低谷,此后虽状态回升,却也没能展露出冠军冲击者的姿态。除极个别球员,大部分主力只能在俱乐部强队中于主力和替补轮换间徘徊。在通常依赖超级球星个人闪光的杯赛中,“星味”不足、不被看好是自然而然的事。也难怪,这届欧洲杯之前,人们不自觉地将意大利排除在冠军候选之外。然而,正是这支平民味十足的意大利队,小组赛豪取3连胜,四分之一决赛击倒夺冠热门比利时,半决赛决胜状态上佳的西班牙。战术得当、配合无间的团队优势再次成为夺冠历程的宠儿。
同样,回顾阿根廷的夺冠经历,梅西固然是绿茵场上超级明星,但阿根廷为何能从大赛“亚军三连”的阴霾中走出来?队员德保罗道出了真相:梅西需要我们,而我们也需要他。面对对手一次次精彩盘带、冲击自己的后防线,梅西减少了戏份,融入团队、激发团队,在他频频回防时,他不是孤身一人。这一次,他身边有迪玛利亚、劳塔罗、马丁内斯等一长串名字,让对手精彩的个人能力无以施展。
有球迷感叹,如今的足球越来越“功利”了,球员就像一个个工具人,机械地执行教练安排的每一个部署,少了些天马行空,少了些灵光一现,少了些让球迷欢呼雀跃、让同行目瞪口呆的精彩瞬间。反过来想,这何尝不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当战术的价值被放大,球星个人的作用自然受到限制。回味比赛,哪怕少了些超级明星的个人镜头,却在球员的精神状态、竞技心理、取胜信念和技战术博弈中,依然可以触摸足球所承载的关于梦想、荣誉等一切精神内核。
诚然,“平民球队”未必是常态,球星仍将不断出现,球员个人的“桑巴舞步”“马赛回旋”仍然令球迷沉醉。但在足球比赛里,我们看见过太多孤独的身影、绝望的眼神。面对防守进攻的较量、输与赢的比拼,团队协作的力量、战术配合的效果永远不能忽视,那同样是足球动人心魄的美感所在。
这正是:技术看盘带,战术看配合。驰骋绿茵场,攻守各尽责。

(文 | 申智林 主播|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