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次我们说了庄子生平的一些主要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继续介绍一下,庄子这个人的生平特点。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庄子的生平特点的话,那我觉得最适合的是穷、傲、博和情。这四个字蕴含了什么具体的内容呢?我们一个一个地具体来讲。
从头说起,先来说第一个字穷,庄子这个人是真穷,倒不是装穷。前面我们讲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庄子是做漆园吏,小的公务员,到后来也不干了,辞职了,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你不做官那就还有一条路,就是去教学生,像孔子一样,但人家孔子带了多少学生?三千弟子。
其中有大侠客子路,孔子经常游学遇到一些危险,子路徒手可以搏虎,有什么危险,有子路卫护料也无妨。有大富翁子贡,有经济来源。还有两个口才非常的出色的人,一个就是刚才说到的子贡,还有一个就是大家熟悉的宰我,白天睡觉那个,宰予昼寝,予也就是我的意思。
这两个人口才极好 外交能力极高,所以孔子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有学生冲锋在前,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处理这些杂事。
庄子不一样,我们从文章里边,大概只看到过庄子一个学生的名字,估计带的学生也不多,你说带学生收入也不多,这生活就出了问题了,经常穷得靠编草鞋,贴补家用。我刚才有一句话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说庄子是真穷不是装穷,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呢?
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潜规则,大家都认为这人穷,才能够把文章写得更好,把诗写得更好,诗至穷而后工,工整的工,所以很多人为了让别人认为自己这文章,诗写得好,装穷。有的还装凄惨,这个事常见。
庄子不一样,庄子是真穷,我们来看一下《史记》里边关于庄子穷的形象的描述,说有一次庄子去见魏王,也就是魏惠王,庄子衣大布而补之。穿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大衣服,上面打满了补丁,补丁摞补丁,正緳系履而过魏王。大家注意这个緳的写法,也有一个系字的部分,它也属于这个头,就是麻绳。
为什么这时候见魏王要系一下鞋带呢,一个,恐怕这鞋带断了,见魏王系一下。另外一个,既然见王了,把自己的鞋也正一下,都可以说得过去,我还是觉得前面那好,见魏王时候一看鞋带也断了,把鞋带系好。然后见过魏王,魏王上下打量一下庄子,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先生你怎么这么穷,这么潦倒啊。惫,疲惫,潦倒,先生你怎么这么潦倒。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庄子就说大王啊,我穷是穷,但我不潦倒,不疲惫潦倒,这个里边就做了一个分割,贫是什么?那是外表,如果你精神也潦倒,那就感觉到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对庄子而言。
所以庄子就说,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说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有道德而不能够去践行,那精神会感觉到潦倒。衣弊履穿,贫也,你看我现在衣服也破,鞋也破。穿的这个鞋也不像样子,这只是穷啊,非惫也,不是潦倒。
我觉得庄子分类分得挺好,普希金讲过一句话,王子即使穿上褴褛的衣衫,也掩盖不住高贵的本色,所以有的时候人的外表,这衣服穿得怎么样,并不代表着人的内心的精神世界。所以庄子把外在的这个形象的贫穷,衣衫褴褛,和内在的精神的贫穷,疲惫潦倒,做了一个很好的分割。
然后庄子就讲,为什么会这样,你不是问我为什么会这个样子,穿的这衣服都这个样子,为什么是这种穷的样子,此所谓非遭时也。我们经常讲一句话,时也命也,所以庄子也讲,现在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衣服也是破的鞋也是这样破的,我没有遇到好时候,没有遇到好的时代。
闻香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