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70期:关于教育的8句大实话,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都应该知道

2021-1270期:关于教育的8句大实话,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都应该知道

00:00
06:51




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


这句话有点残酷,但确实是真的。


李敖说得好,铁杵能磨成针,而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


不是谁都适合学数理化语数外史地政,都适合在教室里刷题。


通过文化课的考试实现人生阶层的跃升,这个途径注定只属于一部分人。


望子成龙是对的,但龙生九子,还各不相同,我们普通人生出来的孩子,当然也是各种各样。


把所有的孩子都集中在高考的赛道上,其实是一个误区。 




天分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据说爱迪生那句“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后面还有半句:

“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有时候孩子成绩不好,真不是因为他不努力。


过目不忘的人是存在的,你一段课文还没有背会,他已经背完了全篇。


逻辑思维出众的人也是存在的,你一个公式还没弄明白,他已经能举一反三。


人家的天分,你可能努力一辈子都达不到。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需要一个智商的下限,低于那个下限,再努力都达不到人家的高度。 




学习成绩和人生成就并不完全成正比


值得欣慰的是,不是每个青史留名的人都是学霸,也不是每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都是学霸。


学习成绩代表的是一个人对现成知识的记忆使用归纳整理等能力,在高考的竞争中,这是全部,但在人生的竞争中,这只是一部分。


良好的智商当然有助于人生的成功,但高的情商、逆商同样是重要条件。


人生越往后走,拼的越是综合实力。


只要你别的方面突出,脱颖而出的机会照样多得是。 






老师的作用是培养而不是塑造


老师并不能决定谁学习好谁学习坏,决定谁成为什么。


同一个老师教的同一个班里的学生,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什么水平的都有。


老师只是一个园丁,学生最终能长成什么,要看是一粒什么样的种子。


你是玫瑰的种子,不可能长成牡丹,你是狗尾巴花,必然不会长成丁香。


老师的作用是悉心培养,浇水施肥,让所有的花都茁壮成长。


教育的作用在于,让每一粒种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谁家的孩子像谁


和家长见个面,你会发现不仅是长相,从脾气秉性到一些小动作,孩子都和家长一模一样。


这一部分来自于基因的遗传,一部分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熏陶。


至少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上看不到多少老师的痕迹,却能百分之百看到家长的影子。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耳濡目染是最重要的教育,想让孩子成人,自己先得注意。


如果孩子的成长不遂人意,别质问老师,先反思自己。 




孩子的学习谁都指望不上


学习不是求人办事,有熟人就容易,而且官越大越好。


认识校长没用,认识教育局长也没用,认识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还是没用。


当然,成绩不好,寄希望于补课,也没用。


想想看,在学校一个星期没有把知识学懂,可能靠周末学懂么?


一个学期没学懂,可能一个寒假或暑假学懂么?


最起作用的还是父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养成好的习惯,现在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


指望花点钱找人帮忙,希望基本都会落空。






所有的爱好都需要从娃娃抓起


别相信什么孩子的童年要快乐成长一类的话,正常的童年,怎么过都是快乐的。


不是让孩子什么都不学天天玩,或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快乐。


很多事,对于很多人来讲,小时候错过了,可能就一辈子错过了。


尽自己的条件,让孩子从小学尽量多的东西,培养尽量多的爱好,接触尽量多的新鲜事物,能让他一辈子受益。 




离劝你不读书的人远点


改变命运的途径有千万条,但读书永远是最好的一条。


不管你是不是读书的料,天分如何,在求学阶段都必须要把该读的书读完,而且尽量读好。


这是你这一生做任何事情的基础。


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读书改变命运,因为人家就出生在罗马,不改变就是成功。


但你不行,你需要改变。


更何况,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历练。


记住,如果有人劝你不要读书,说读书无用,那么这个人不是傻,就是坏,一定要离他远点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不喝_奶茶Cha

    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