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4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4

00:00
09:22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4:找来合伙人!赶走亲戚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叫做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的创业故事。昨天说到了,就当他把新东方做的年入千万的时候,美国那边的大学抛来了橄榄枝,这对他来说是个重大的抉择,到底是完成之前的梦想,去美国念书,还是继续做新东方这个事业。其实正常人都肯定会选择后者,当年是因为没啥事业,所以留学就成了唯一的梦想,现在事业有了,这个梦想的空间,显然比留学更大。而且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指望着作者呢,所以不光有梦想,还是一种责任。



所以也是这时候开始,作者有了强烈的要把这个事业做大的冲动,不再是创业之初,只希望尽快赚点钱那种狭隘的思路了。现在他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真正强大的合伙人,他喜欢读历史,他发现无论是刘邦还是刘备,这些成功的帝王将相,都得有一群死党,拥有能力出众的一帮合伙人一起干。所以他找合伙人的标准就是,你必须得在某一方面超过我。老齐多说一句,这个非常重要,带团队的往往要学习唐僧,把你的孙悟空召唤出来,这才是事业合伙人,如果都是项羽那样,底下都是一些不如他,且类似他的人,这个事业必将出问题。



所以作者找来一批同学,包括王强,包凡一,徐小平。这些都是北大系列的。但这些人好多都在国外,于是作者亲自走访美国加拿大,一来是圆自己一个出国梦,把这些出国的经历也能带到课堂上,二来就是找找这些,最早出国的朋友。看能不能把他们带回国内一起创业。



当时徐小平在加拿大的温哥华,王强则在美国新泽西,一开始给人端盘子,还挺美的,说一天能赚50美元,干一天,相当于他在北大三个月的工资。作者先去找徐小平,但结果徐小平把这事给忘了,压根没去接他。让他足足站在原地等了2个多小时。经过一番寒暄后,作者发现当时徐小平根本没有工作,经济不是很富裕,为了省2块钱停车费,甚至把车子停到了很远的地方。



徐小平跟他说,他的理想就是创办一个唱片公司,作者问他需要多少钱,回答是30万,作者当即拍板,给他30万,但是有个条件,他必须回去跟自己一起做新东方。双方一拍即合。但后来,作者说,徐小平死不承认了,坚持说是被俞敏洪忽悠回来的,还说自己有很好的工作。



接着作者去找王强,王强是属于脑子很聪明的,到了美国发现英语系的学生,到这里就相当于啥都不会,所以赶紧转专业,学了计算机。毕业后他就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作者承认,当时王强是其他出国同学里混得最好的。作者跟王强喝了顿酒,告诉他新东方现在的情况。并告诉他徐小平已经决定回国了。在王强看来,确实被震撼到了,因为作者说,自己是全班最没出息的那个人,连我这种人都能赚到钱了,说明确实有机会。



第二天,他们出去到中餐馆接着吃饭,没想到,有人站起来,主动跟作者打招呼,说上过他的托福和GRE班,这就让王强更傻眼了。吃完饭他们去普林斯顿大学遛弯,哪人多就往哪走,果然很多中国学生,纷纷上前,跟作者打招呼。并都能认出他,就是新东方俞老师。这让王强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此时的王强,每年能拿到7-8万美元了,所以这一直让他下不了决心,确实他的机会成本比徐小平大的多。作者也不好,拼命劝说,只是让他三思。王强最终狠了很心,还是答应了。



其实作者除了王强和徐小平外,还去游说了其他人,但有一个博士同学,最终没有回来,后来无比悔恨。人生的重大机会,就这么失去了。作者告诉大家,人遇到机会的时候,还是要闯一闯的,有时候确实看不清是不是个机会,也许还是个坑,但你只要觉得这个事值得做,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跟着别人创业的合伙人们,大家总是担心丢掉好工作,几年赚不到钱。但其实你算算,这几年满打满算,赚到的工资十分有限。而跟着别人创业,一旦干成了,那可就是亿万身家。老齐最佩服的就是,蔡崇信和刘炽平这样的人,放弃上百万美金的年薪,去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最后分别做出了阿里和腾讯帝国,这两人现在的也是富可敌国。如果他们不创业,其实赚工资赚到现在,有1-2个亿顶天了,但现在他们少说都得有几百个亿。即便是干不成,你的损失也很有限,因为在创业之中,你很容易提升自己,掌握更多的能力,随后还会有人拉你创业的,或者再找份高薪的工作其实并不困难。



作者曾经见过不少政府机关工作的人,都说我想下海,可是错过了机会,其实他们不是错过了机会,而是机会就摆在那,自己不愿意去罢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这么多年,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熬年头,所以熬了太多的职称,级别,然后下海就会觉得非常亏。这其实也是一种损失厌恶的心里,所以在这点上,作者高度赞扬了徐小平和王强,还有后来加入的包凡一,他们不管在外国怎么样,最后都放弃那些东西,回到新东方推动创业,最终促成了新东方的上市,当然他们自己也都成为了亿万富翁。



接下来我们看本书的第三阶段,创业维艰,在中国一开始的创业,大部分其实都是家族成员,也就是一家人一块干,也有跟同学和朋友一起创业的这种模式,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家族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利益一致性,双方也都表示信任,而且工作分配比较明确,一开始作者的妻子,也在新东方门口帮他收报名费。自己人收钱肯定最放心,而且不用支付薪水。



有些初创企业,在得到融资之后,就开始嘚瑟,比如搬到高档写字楼,或者扩大办公室规模。这种企业其实很难走远。不珍惜资金,不懂得钱到底怎么花,肯定会出问题,当遇到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持续融资遭遇困难,他们就会马上陷入麻烦当中。甚至最后很多业务都没问题,只是因为缺乏资金经营不下去了,就是我们常说的现金断流。2020年的疫情,其实让很多企业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作者说家族企业可以极小的压低成本,比如财务部,人力,市场,行政,这些后勤部门全都是不需要的,因为家族本身就是一个组织架构。新东方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他也叫来了不少亲戚朋友,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也得干行政,后勤,打扫卫生,录制磁带,甚至开车这样的工作。由于都是自己家的买卖,所以不需要有什么干够8小时的规定,大家都是自觉自愿,不辞劳苦的干,吃住都在一起,让他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但随着企业逐渐壮大, 没有组织架构的问题,会逐渐让企业混乱。也就是说,当公司发展壮大的时候,一定要去雇一些跟创业者完全没关系的人,这都是作者经验之谈,也是教训之谈。



土匪是可以很有战斗力的,老大说了算,但是一旦编入正规军,那么问题就大了。最后他发现,政令不行,他说的话,那些亲戚朋友,都不听了,一旦创始人家族中间发生矛盾,就会让招来的这些员工,出现迷茫,不知道该听谁的。员工也会有一种讨好的心态,知道这是老板的老婆,这是老板的二舅,谁也不敢得罪。跟这些亲戚产生矛盾,员工一定是被牺牲的一方。所以企业内部就开始变得息事宁人,然后越来越平庸。



他发现管理的好的家族企业,老板必须要有绝对话语权,家族成员可以留在企业里,但是必须只能辅助,比如马云的太太张瑛一开始也是阿里的创始人,而且带着重要的市场团队,但后来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退出了。这才保证了马云的一言堂地位,否则一旦家族出现问题,那么公司肯定混乱。甚至一个小矛盾,都可能让公司崩溃。



自打徐小平和王强,回国加入新东方,作者就发现,家族成员,开始跟这些大学同学产生了矛盾,家族成员认为,王强和徐小平,不过是个打工的,而这两位老兄,则也非常耿直,他们认为自己只向俞敏洪汇报,不对任何人负责。而此时出现矛盾,作者开始左右为难,那么后来作者又是如何化解这种矛盾和危机的呢?他推出了一个叫做原始合伙制的东西,这也是中国合伙人的由来,那么这个制度,如何让一个小作坊的家族企业,走上上市之路的。咱们明天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