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次我们说到了庄子的傲。
他是漆园傲吏,傲得有资本,一个资本就是庄子的出身,来源于楚国的名门望族。第二个更重要的资本,就是庄子的才极高,学极博。
《史记》里边说庄子之学,无所不窥。我们从庄子和惠子的交往中就可以感觉到这一点,惠子可以算做庄子的对头,也可以算做是庄子唯一的知己和朋友,俩人的特点都是才极高,学极博。
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先生就认为,在庄子的书中什么学问都有,甚至包括生物学的知识,我倒不知道哪里是生物学的知识,但有一点非常的明确,就是庄子这个人是写生的高手,观察事物观察得极为细腻,这是我们说庄子的博学,这一点大家没什么疑问,从书中处处都能够感觉到这一点。
博的第二个含义,也是我重点想说的,就是胸怀的宽广博大,庄子的书给人最大的一个启发是什么呢?就是扩展我们的格局,我们不仅要待在地面上,还要飞在空中,哪怕是躺在阴沟中也要仰望星空,而庄子的书里边经常写这种远慕高举的故事,羡慕的慕,举起的举,远慕高举。
有人说庄子大而无当,是,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大本身便是一种当,它能够让我们有着一种站在高处,宽广的视野来看待人生。说到庄子文章中最著名的故事,那便是《逍遥游》中的这只大鹏,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读,因为它所带给人的就是一种远慕高举,一种博大的胸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其实鲲是鱼子,可是在庄子的文章里边,它变成了一个不知其几千里也的一条大鱼。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鲲还不单是鲲,它还可以变化,它变作了一只鸟,这只鸟叫做鹏,鹏有多大?脊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怒而飞,怒就是努力,努力地向高处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世界上有这么大的鱼吗?有这么大的鸟吗?没有。
但这都无关紧要,鲲与鹏的形象,带给人的是一种宏大的视野,博大的胸襟,努力地向高处飞,它的翅膀把整个天都遮住了,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海运,海上起大风,海潮海风,借着这个海潮,借着这个风力,将往南冥飞去。南冥者,天池也,往南方的天池飞去,所以这个地方描写完了,本来事情完了,可是庄子又开始重言,说有一本书叫《齐谐》,有没有也不知道,他自己说有这一本书,它记载的都是一些志怪,这个志就是记载了很多非常奇怪的事情。
所以这《齐谐》里就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为什么把这话念得这么重?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有一首《念奴娇·鸟儿问答》,开始就说,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你看这里边用到了水击三千里,扶摇九万里。所以你看,前边讲的时候再借助这个重言,把这再加重,强调大鹏高飞的那种气势。
事情结束了吗?没有。因为得有它的对立面才能体现它的伟大,它的对立面就是蓬间雀,蜩与学鸠,蜩与学鸠就嘲笑大鹏,我们一飞就那么高,你飞那么高干嘛?哪能飞得到。所以这个地方,当讲了大鹏和蓬间雀的事之后,庄子在《逍遥游》中就讲,蓬间雀和学鸠哪能知道大鹏的志向。
你看这个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得飞到一定的高度,原来是靠风飞起来的,现在飞到一定的高度里边,风也阻挡不了你了,不靠风了,飞到这样高度的时候,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往南飞。
人是在生活中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的限制,但是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是我们的高度不够,角度不对,宽度不足,常常自己纠结于一些愁烦,是因为我们看问题还没有上升到庄子这样的一个高度。
所以庄子的意思就讲,假如你像这只大鹏飞到那么高的时候,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你的时候,还有什么问题想不开呢?有人生的这种博大的格局,包括最难最难的事情,也可以坦然面对,最难最难的事情是什么?便是死亡。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谁都逃脱不了一死,那怎么样来对待死亡呢?所以庄子对待死亡的态度,那是一种真正的旷达,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庄子是真正的敢于直面死亡的人,因为历史上很多哲人对死这个字都很忌讳去谈,未知生,焉知死?
但庄子不一样,庄子觉得死亡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面对死亡的时候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种休息,于是我们来看,在《列御冦》这篇文章里边,所记载的庄子临终的时候那段放论,闻一多先生说这一段也许不完全可靠,虽然未必是实际发生的,但是这段更能够表现出他的这种特点和形象,我们来看一下这段: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列御冦》篇所记载的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他的学生们呢,想把他厚葬,厚葬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视死如生。庄子就说,吾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连璧,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你给我厚葬什么呢?
天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都是连璧,这送葬品还不是最好的了?星辰都是送来陪葬的,吾葬具岂不备邪,我这个葬具岂不是非常完备了?
这弟子就说,说老师,我们把你厚葬,把你埋到地底下,是害怕你被这个天上飞的鹰,被这秃鹫把你的肉给吃了,只剩个骨头,剩一具白骨。弟子说我担心这个,别被鹰秃鹫把你这肉都吃完了。
庄子就说你把我埋在地底下,那棺材烂了,我还不是被地下的蝼蚁把我的肉都吃没了?不还是终剩下一具白骨,你放在外面为鹰鹫食,放在地底下为蝼蚁食,你为什么把这个蝼蚁的嘴边的食夺了给秃鹫,你不是很偏心吗?这话很幽默,反正都一样,被秃鹫食被蝼蚁食都一样的话,你们这样做不是想不开吗?
这一段,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边大概是对待死亡最超迈的,最豁达的这样的一种态度。
所以我就说,有这样的一种格局,胸怀博大,那我们对这人世间很多的看法,也就有了一个更好的、更深刻的理解。
当然,在庄子文章中关于这个大的这种博大的这种格局的故事和观点几乎比比皆是,有的是滑稽,有的是激烈,有的是高超,有的甚至很辛辣,但是每一个都象征着庄子的这种博大的人格与胸怀,既然人格博大,胸怀超迈,就未必大家都能理解,所以有人就说庄子的东西我不懂。
是,庄子的世界我们很多人都不懂,原来民国的时候一个著名的教授叫刘文典,刘文典就说从古到今只有两个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本人,一个就是他,所以他对这一点非常自信,我们要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能够懂庄子的人,确实不多,你看那个大鹏一飞九万里,飞到什么地方?都已经成了太空人了,所以他的世界我们有的时候很难够得着,很难理解。
所以庄子有时也很感觉到寂寞,让我来评价庄子的这种感觉,博大的这种感觉,胸怀,以及他的那种孤单,那我觉得这样一句话非常适合。
庄子说,人生的这杯酒,我的庄子的这杯酒,我干了,你随意。
因为你未必懂他的这个思想,越不懂,我们也就越应该努力地去研究,去学习。
我是韩鹏杰 ,我们下期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