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80 王籍《入若耶溪》:精细的感知与把握

【秦汉魏晋南北朝】80 王籍《入若耶溪》:精细的感知与把握

00:00
33:55

原文: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译文:
小船畅行在若耶溪的溪水中,远远看去像是要与天际相接。
远处的山峰北面生出层层云霞,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作者简介:

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梁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王籍诗史。有文才,不得志。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闪亮闪亮_qz

    任何辉煌的文明成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正是无数的前人“举字为火”,在文学创作中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无数的后人擎着前人的薪火发展与开拓,华夏文明才得以拥有绵延数千年的绚烂篇章🌹 汉字的字源训诂解读容易“听糊涂”,只是因为音频课缺少一块黑板

    闪亮闪亮_qz 回复 @杨柳依依1922: 没有小黑板我们就自制小黑板,“听糊涂”的童鞋可以参考着听课

  • 颜赟yy

    每周一烧脑,就快烧到40度了。我想古人对于山水自然、诗歌背后音韵、文字的精准把握,很大原因在于心静,干扰因素少,把看电子产品、做奥数、物理题的时间都用于琢磨文字、诗歌、文章了。甚至,很多古人的技艺,现在也失传了。比如精细的纺织:只重50g的丝袍,现在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言归正传:古代儒家知识分子都是有着强烈的入世期望,在现世逼仄的情况下,不得已才寄情田园与山水,即便如此,还要琢磨打造出最完美的文学作品,使用最精当的文字。一个“愈”字,总算听明白了,本来从“逾”产生,后来取代了病字头的,所以,读yu(去声),但它“更加、愈加”意思来自“逾”。诗里用“逾”,是诗人经过仔细考量,把握平仄

    暮雨潇潇_hx 回复 @颜赟yy: 既然长年悲倦游,不是早应该动归念了吗?有没有可能是,此地动归念,zhang年悲倦游呢?

  • 鸿影零零星

    江碧鸟逾白,杜甫直接拿来用的!以前老不明白这句里的逾字,现在终于明白了!能这么系统细致的听到郦老师的诗词课真是幸福的像花一样!

  • 淇淇宝呗

    晕,大多数人都读四声,那就可以了,非得别出心裁

    1590443hlpk 回复 @淇淇宝呗: 这是对治学的严谨,你不求甚解想怎么读都可以,但不要说这种明明很丢脸还理直气壮的话,那你干嘛读书思考呢,别人怎么说就怎样呢,老师那么用心还要被你阴阳,不觉得差劲吗

  • 静等花开_05

    追随先生一路前行,如沐浴春风

  • 小尤皎洁的月亮

    先生好!辛苦了!

  • 陌景嫣一一

    如果引用的诗篇文章下面也有原文就好了

  • 亿氪星

    今天更新太早了,惊喜。

  • 清弦素箫

    先生辛苦了,感恩先生倾尽所有的讲解,每周最期待先生的更新

  • 许我青宁之小酒窝

    先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