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法战争中,七十岁的老将冯子材带领广西军民英勇作战,打得法国侵略军落花流水,赢得了中法战争的胜利。
而在战争爆发前,向朝廷推荐起用冯子材的,是两广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是直隶南皮(今河南南皮)人。
祖父当过福建古田县知县,父亲做过贵州兴义府知府。
张之洞从小非常聪明,读书很用功。
公元1852年,张之洞考中举人,这一年他才十五岁;公元1864年又中了进士,当了翰林院的编修。
以后,他做过负责浙江乡试的副考官,负责教育的湖北学政、四川学政。
公元1881年,张之洞前往山西担任巡抚。
山西官场风气的腐败,百姓生活的困苦,鸦片流毒的严重,对张之洞震动很大。
他开始惩治贪官污吏,严禁鸦片,提拔人才。
当时,有个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传教,他刊印了《救时要务》等小册子,还举办了仪器、车床、缝纫机的展览和操作表演。
张之洞会见了李提摩太,读了他的书,受到启发。
从那时起,张之洞产生了要办实业的想法。
公元1884年,法国侵略越南,中越边境的形势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张之洞立即上奏,提出加强云南、广西的兵力,整修天津、广东的海防。
不久,张之洞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去广东上任了。
中法战争爆发前,张之洞向朝廷大力推荐冯子材;战争爆发后,他为前线筹集军饷、提供兵器,为赢得中法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张之洞越来越感到,中国与西方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只有向西方学习,大力兴办实业,发奋图强,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
于是,张之洞在广东开设了水陆师学堂,创办枪弹厂,购买军舰,发展海军,创办用机器造钱币的制钱局及银元局,筹办织布局和制铁厂。
这是他兴办实业的开始。
张之洞大规模地办实业,是在到了湖北以后。
公元1889年,他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从卢沟桥到湖北汉口的卢汉铁路,这样可以贯通南北的交通。
他认为修铁路有不少好处,首先是可以把铁路沿线的矿产、土特产品运出去,对改善百姓的生活有好处;其次是可以运输军队需要的兵员和军饷。
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计划将卢汉铁路分北南两段修筑,北段由直隶总督负责修筑,南段由湖广总督负责修筑。
于是,张之洞被调任湖广总督。
这一年冬天,张之洞到了湖北。
除了筹办卢汉铁路,他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上。
由于是外行,他也闹过一些笑话。
为了筹建汉阳铁厂,他打电报给驻英公使薛福成,要薛福成在英国订购炼钢厂需要的炼炉和机器设备。
英国一家工厂的老板告诉中国的采购人员:“要办钢厂,必须先将那里的铁矿石、煤、焦炭寄来化验,这样才能知道煤铁的特点,可以炼哪种钢,然后再订购相应的炼炉和设备。
一点都不能马虎。
”谁知张之洞不以为然地回答:“中国这么大,什么东西没有?何必先找煤铁,再买炼炉和机器设备?只要照英国钢厂用的买下来就行了。
”结果,买回来的炼炉和设备安装在汉阳,铁用的是湖北大冶的,煤用的是安徽马鞍山的。
但是,马鞍山的煤无法炼焦,没办法,只好从德国买来几千吨焦炭,这样从公元1890到公元1896年,花了五百六十万两银子,还是没有炼出一炉钢。
后来改用江西萍乡的煤,但炼出来的钢太脆,容易断裂。
张之洞这才知道他从英国买回来的炼炉和设备采用的是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就容易脆裂。
后来,他向日本借款三百万元,买回碱性配置的炼炉和机器设备,终于炼出了优质的钢。
汉阳铁厂到底还是建成了。
它是一家钢铁联合企业,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等大小工厂十个,工人三千名,外国科技人员四十名。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的钢铁企业,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它晚了几年。
也是在这一时期,张之洞还办起了湖北织布局,织布局有纱锭三万枚,布机一千张,工人两千。
织布局办得比较成功,赚了不少钱。
张之洞还创办了制砖、制革、造纸、印刷等工厂,建起了湖北枪炮厂。
办实业需要大批的人才,所以张之洞也很重视教育,在湖北建立了农务学堂、工艺学堂、武备自强学堂、商务学堂,还派遣留学生去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张之洞办实业、兴教育,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
不过,他有富国强兵的良好愿望,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新文化的传播。
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