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章:说书人的印记

148章:说书人的印记

00:00
08:06

镇元子与孙悟空情投意合,留了他们师徒五、六日,唐僧取经心切,于是一行人辞别五庄观众仙,继续西行。唐僧吃了和小孩一模一样的人参果后身体轻健,精神爽朗,一鼓作气上了一座险峻高山,虎狼成群、巨蟒盘踞,孙悟空挥舞铁棒,一声大吼,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一行人终于顺利进山,唐僧的坏脾气突然上来了。

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

自三个徒弟齐整之后骄横惯了,孙悟空又最好表现,显示自己的无所不能,所以使唤他,成了三藏法师西行路上的一件乐事。刚刚经历了狼虫虎豹,唐僧饿了,立马就伸手要吃的。作为徒弟,为师父化斋也是分内事,可孙悟空生性高傲,逞惯了口舌之快,总要唧唧歪歪说说唐僧的不是。当然,在四圣试禅心之后孙悟空莫名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所以指点师父、训斥师弟也是他西行路上的乐趣所在。唐僧毫无疑问是这一行人的组长,总是被这样一个徒弟干扰着,心里能痛快吗?在五庄观,猪八戒几番言语都切中了唐僧的要害,他已经对孙悟空起了不满之心,只是没机会发作而已,现在孙悟空对领导的温饱问题嘟嘟囔囔,唐僧正好开骂,注意唐僧的话语,张口就说自己救孙悟空出山的功绩,类似于爸妈对孩子念叨自己的养育之恩,然后冷眼看孩子怎么表现,这种语调是自五庄观被猪八戒不断挑唆之后才出现的。孙悟空自为了师父那是忠肝义胆,鞍前马后,申辩一句,唐僧立马把问题上升到一个高度,直接把眼前的这顿饭与上雷音寺联系了起来,高瞻远瞩,思想深远。“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这番话起码体现了唐层意思

1、对于个人温饱问题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并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才能,以战略思想高度引导队伍认识到吃饱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深入推进化缘工作的开展;

2、重视思想教育工作,时刻加强队伍理论学习,不断提取经职工的理论素养;

3、善于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在思想工作上运用反讽推进,为队伍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果然,孙悟空立刻认识到化缘工作的重要性及对西行取经将产生的重大而积极深远的意义,迅速做出改变

孙悟空知道今天若不满足了师父的吃饭愿望,自己只有被上刑的残酷后果,当下不敢再顶嘴,让大家稳坐,自己准备去找吃的。当然,这里绝对没有在地上画圈,孙悟空现在还没什么理由要限制大家的活动范围,因此腾云而起。西去方向荒凉无人,终于在正南方的山上发现一些桃子,于是让大家安坐,他去摘桃。

从接下来的一段开始,作者的笔锋突然有变,如果说前面《西游记》(除附录)的作者是个有条不紊的布局高手,那么在接下来的文字中,行文突然带上了说书者的风格。因为在这之前,《西游记》的行文不急不缓,徐徐展开,众多的线索靠人物的对白、情节的发展加作者的诗句来显现;而在接下来的文字中,突然多了一种浮躁感,仿佛怕埋下的线索不够说明问题,又或者怕读者读不出其中意味,开始加入过多的注解,类似说书人的自问自答。这种笔锋在《西游记》的前文极少出现,因为这种写法显得作者急躁,沉不住气,对于一个宏大的布局来讲,有些注解显得画蛇添足。提出一个待考证的理论:本节故事混入了他人的风格,可能是后世在编撰、整理时采用了一些不同的版本校订,较明显的特征如下:

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见长老左右手下有两员大将护持,不敢拢身。他说两员大将是谁?说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虽没什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他的威气尚不曾泄,故不敢拢身。

按《西游记》的行文习惯,“他说两员大将是谁?说是八戒、沙僧。”这一句实在有些多余,试想,引文若改成“只见长老左右手下有八戒、沙僧护持,不敢拢身。二人虽无大能,然天蓬元帅之威,卷帘大将之气尚不曾泄,故怪不敢拢身。”应当更合乎作者的行文习惯。一路读《西游记》下来,畅快淋漓毫无阻碍,就到此章节的时候突然有些小阻梗,细看,就是这些略显多余的文字,有种本来在电影院看大片正入戏的时候,突然被瞬间转移到了茶馆听书的感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热闹的空城

    知道的听西游记,不知道的还以为听新闻联播呢。

  • 小小的韭菜花

    哈哈哈 笑死我了这一集

    匠心有声书 回复 @小小的韭菜花: 您也保重身体

  • 炸小黄魚

    这么好玩儿的书,还没多少人发现呢吧?

  • 倭瓜大妈

    上纲上线

  • 13833991

    主播以前一定是政府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