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十项核心原则 3

价值投资的十项核心原则 3

00:00
09:39

价值投资的十项核心原则3:为何预测与实际结果总是大相径庭?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价值投资的十项核心原则,昨天我们说到了,太多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其实都忽略了尾部风险。我们总是忽略了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从而经常让预测看起来非常的滑稽,比如2007年,次贷危机逐渐爆发,分析师们预测利润增长会降至2.7%,这其实已经反映了悲观的预期,但结果却让人郁闷,利润不但没增长,反而下降了2.5%,也就是说,分析师的结果足足高了5个百分点。后来分析师们坚信2008年,一切都会好起来,但实际情况,这一年却出现了金融海啸。分析师的预测与实际的结果,总是大相径庭。那么为啥分析师还在不遗余力的预测呢?答案是,客户想要,尽管不靠谱,但客户就是喜欢听预测。



我们看第四章,分散化的风险,和相对业绩竞争的坏处,作者再一次标新立异,分散投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去追逐相对业绩。其实并不能分散风险。分散化投资,反而是美国基金业绩普遍欠佳的主要原因。分散化交易,被盛赞为投资者的免费午餐,但是他却经常被滥用,还得拿著名的长期资本举例,他们就把投资分散到了很多的市场和地区之上,但是实际上他们交易都是一个模型做出来的,也就是说,实质上是趋同的。所以极小概率的黑天鹅出现后,他的分散交易,最后集体崩溃。



华尔街有句俗话,叫做熊市中唯一上涨的就是相关性,老齐解释一下, 就是说,一旦遭遇整体市场下跌,那么你再怎么分散也是没用的,所有股票都会下跌。而且不光是股票,连债券和其他衍生品也是如此,比如2007年次贷危机,就是次级抵押债券发生了集体崩溃,而且这些东西还牵扯了很多其他资产,比如房地产,股市,甚至保险。巴菲特就说过,只有当投资者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他们才需要广泛分散投资,美国共同基金平均持有100-160只股票,而作者认为,这简直可笑。因为根据他的研究,投资组合只要持有30-40只股票,基本就跟大盘的波动一致了。这里有几个数字还是很有用的,根据研究,持有2只股票,可以消除42%的非市场风险,什么是非市场风险,也就是不是市场波动所造成的风险,比如这家公司突然爆出财务造假,然后股价暴跌,甚至退市。持有4只股票,可以消除68%非市场风险,还有8只股票能消除83%,持有16只就消除了91%32只,就消除了96%,所以我们自己如果要想做股票组合,最好也了解一下,你的股票最佳比例在8-20只之间,这样你既能管理的过来,也能充分消除非市场风险,避免黑天鹅出现。财务造假这个事,你是不可能提前预知的。



投资大师安全边际的作者卡拉曼表示,在短期相对业绩的竞争中,没有赢家,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就像在咬自己尾巴的狗,越是市场不佳,他们也就越悲观,因为害怕自己失业,这些人很难做出逆向的观点。他们并不会去标新立异,为了绝对收益放手一搏,而是去努力消除误差。从而保住自己的饭碗。老齐多说一句,现在基金里面也会让一些小基金做点特立独行的事情,比如好的基金经理,可能手下好几只基金,最小的那一只跟最大的那一只持仓不太一样,这就是为了出类拔萃而准备的,业绩不佳没关系,直接关闭他就可以了,不影响大的基金运行,而如果业绩大好,那么就赶紧借势再发一些新基金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曾经很厉害的基金经理,你买进去之后业绩就开始变得平庸,而那些业绩具备爆发力的基金,一般都是不怎么被人关注的基金。



第五章危险的现金流折现模型,也就是我们说的DCF估值法,现在的股票价格,就等于他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之和。这目前是投资圈最流行的一种估值方法,几乎所有的大学金融专业都在讲这个。那么作者怎么连这个也要否定呢?我们看他的理由。



他说现金流折现,预测是一个核心,你必须得精确地算出,未来现金流的具体情况,这个预测才有意义。但是根据数据统计,预测24个月的平均误差为93%12个月的平均误差是48%,也就是说你连一年后的业绩基本上都很难预测到,错误率都非常大,2年之后的现金流,压根就不可信。这里面价值股的预期表现和实际表现,还稍微接近一点,而成长股基本会差很多了,分析什么认为他们可以年化17%左右的增长,但实际结果只有7%。所以我们其实根本就无法准确预估,未来的现金流。那么这个价值估算,也就失去了基础。



然而现金流折现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连折算率也是有问题的,总体而言我们会按照4-5%左右进行估算,但这个东西也并不准确。再有就是统计问题,如果这些数据向任意方向变动1%,那么放大到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数据测算当中,就有可能让终值大幅度的变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每年增长率是10%30年增长17.5倍,增长率如果是11%,那么30年就会增长23倍,增长率是12%30年下来就是30倍。所以2个点的误差其实非常小,但是放大到30年,结果几乎差了1倍。所以这就有一个巨大的矛盾,折现率要算的很长,就必须要求数据足够精确,但数据却又不可能精确。超过1年的数据,变化就会极大。



那么到底该怎么估值呢,作者提出了一个新方法,叫做逆向工程DCF,也就是把他过去的增长率和利润全都列出来,看现在这个增长处于什么水平之上,然后再去跟股价进行比较。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这是一个常态偏慢的增长水平,可信度就比较高,如果他的增长已经是历史新高了,那这个就很难持续。



格雷厄姆当年给价值投资定下来两个标准,一个是资产的价值,要看清算价值和净资产,净资产这个在报表上就有,清算价值怎么算,格雷厄姆说,流动资产里面,现金可以100%计算,应收账款只能计算80%,存货只能计算66%,不动产,厂房机器设备这些东西,一旦做旧就会大幅贬值,所以得按照15%计算,清算价值就是公司价值的底线了。也就是你把公司买过来,再卖掉都不会亏钱的底线。我们看到很多投资大师,他们重点看的就是现金和应收,有的公司价格甚至会低于账面现金,这就是白捡钱的机会了,通常这种情况只发生在特大熊市里面。至于盈利能力,格雷厄姆认为,市盈率不能超过16倍,10倍市盈率最为合适。



第六章,价值股的风险,真的比成长股风险更高吗?这其实只是个错觉,一直以来市场都有争论,价值股和成长股比较,到底谁的风险更高,一般认为价值代表过去,成长代表未来,没有什么估值是成长化解不了的,但作者却认为成长股风险更大,可能是他的归类跟我们不太一样,他只是把市场上最贵的20%的股票,归为了成长股,把最便宜的20%股票,归为价值股,所以得到的结论是价值股,收益大于风险,而成长股风险大于收益。但其实老齐不太同意他这个分类。他这个算法应该准确的叫做冷门股和热门股。



市场有效假说认为一切价格都是合理的,股价估值最便宜,说明他的风险最大,而估值最贵则表明潜力最大,但显然不能这么去简单理解,根据数据统计,在市场大跌的时候,反而是这些价值股更加抗跌,而估值最高的股票,则跌幅最惨。而在经济扩张的时候,也是估值更低的股票未来表现更好。所以无论怎么算,都是冷门股更具有优势。



作者他们还做了个数据,在GDP预测小于2的时候,未来12个月的大盘表现是上涨20%,成长股平均涨16.6%而价值股涨22%,而如果GDP的预测大于2的时候,未来12个月大盘的表现是17%,但成长股只涨10.9%,价值股却可以涨22.5%也就是说,当越悲观的时候,未来市场的机会也就越大,乐观的经济加上乐观的股票,反而会大大压低收益率。所以作者显然更看好价值股,当然我们再次强调,作者所说的价值股,只是冷门股,跟我们传统意义上说的价值不太一样。



下面我们看第七章,通货紧缩,萧条和价值投资,这就说到了周期,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经济周期,跟股市周期具有很强的同步性,这点从日本就能看的出来,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周期分析,得到更好的回报呢?周期跟价值投资又有哪些关系,我们明天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