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译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要达到“圆美流转”,声律是一个重要因素。好音乐,其节奏与音调必是和谐的。文字的声调,借鉴音乐的节奏与音调,并受悉昙学的影响。“在文字正义观的基础上,为徒诗观的确立,为文人诗摆脱音乐的束缚,从而导致音韵学的产生,这种内在的本质规律,最终促成了永明声律运动”。沈约撰《四声谱》,谢朓作诗,较早地运用了其成果;“圆美流转如弹丸”,谢眺将这一审美观贯彻其诗歌创作。谢朓诗,可谓“永明体”旗帜,故,沈约盛赞谢眺,不言而喻。 谢眺诗,“诵”则“谐”,“谐”则“美”,“调与金石谐”,觉“圆美流转”🍀诗之声,是内心隐微之声,是文字价值之声,必伴有“义”。当义音合一,虽寥寥数字,却能以有限寓无限,到达高妙之境🍵
月朗星稀c 回复 @月朗星稀c: 读诗词,常“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写诗或读诗,终究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和灵心妙悟有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谢眺如一个摄影大家,善于摄取自然景色中动人的瞬间,抓取内心稍纵即逝的情感,以清俊圆美的诗句,将美传递给读者。如果谢眺能再活上36年,李白、杜甫将多读到多少“清发”、“讽诵”的诗篇?大唐是否会有另一番更盛气象呢?“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先森辛苦了,夏至,吃杯茶🍵🍀
先生准备和音韵学杠上了,云里雾里。只顾着听哩,也不知道听哩啥! 论一个学渣的烧脑时间 我看以后谁还敢说个三道个四,不论你个青红皂白,青山绿水,青枝绿叶……誓不摆休 先生晚安!
杨柳依依1922 回复 @杨柳依依1922: 以我的性格应回复你“哈哈大笑” 转念一想,有失女子温婉,那就回复个 “莞尔一笑”吧
这次课虽时间不最长,但内容很丰富!反复听,细琢磨。几点想法:1.先生仍然是从“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说起,进一步总结了音韵学的发展过程。永明体的声韵要求已经达到非常精细的地步,之后所以越来越宽泛。我想可能是后世诗人以文字表意境的能力越来越强,一首好诗有奇意妙境最重要,然后如果还能合美韵,那更完美。如果不能完美合韵,也不强求。2.谢朓的诗歌理论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其实我理解就是:一篇好诗好文应该就是一颗美丽心灵的自然心声流淌,不做作,不斧工雕琢,便是圆美流转如弹丸了。3.各时代的诗人作品毫无疑问一定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如阮籍就以“口不臧否人物,言近而旨远”自保,但内心压抑愤懑。
颜赟yy 回复 @颜赟yy: 谢朓开篇宏大,语言清丽,但结尾往往思郁泣悲,与时代背景、家族命运不无关联。而盛唐李白那便是气凌云汉,豪情万丈。盛唐诗人写的最多的是开阔的襟抱与胸怀,因为时代给他们展开了明丽的画卷与无限的未来。而安史之乱以后的文风便逐渐气骨衰微…… 学诗,可以涉及文字学、音韵学、美学、史学,把握时代脉搏、明了人性。真的很喜欢!谢谢先生的课,辛苦了!
先生,周末喜乐,有先生课听,每个周末便有期待
八病:沈约《四声谱》根据汉字四声和双声叠韵的特点,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五言诗应该避免的弊病,称为“八病”。
余霞散成绮,读寄ji还是qi?
_月熙 回复 @L温暖的猫L: Qi
我是第一个吗?先生周末好!
先生安好,晚上好
先生晚上好先生辛苦了,多喝水,注意防暑
梳理了一下听课的思路,对于中国音韵学的发现与发展脉络,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自东汉之后佛教东传,受悉昙学的影响产生了反切注音法,即有了对汉字声母、韵母、声调的完整描述。但那时的古人一直以音乐的宫商角徵羽五声来考量汉字的声调,直至南朝永明声律运动时期,由于汉字正义观下的徒诗观的确立,文人诗要摆脱音乐,纯粹依赖汉字系统来确立诗言志、文以载道的独立的价值体系,这种中国诗学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使得文人在找寻独属于诗歌的音韵系统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别于音乐宫商角徵羽五声的、平上去入四声的汉字声调系统,从而使得律化的诗歌不需要音乐的伴奏,也能达到与此前有音乐相伴时一样的表现效果,此之谓“调与金石谐”🍀
闪亮闪亮_qz 回复 @闪亮闪亮_qz: 愚钝的我只能理解到这种程度了😅 表音文字为语音而生,在语音上应该天然地更具表现力,然而以训诂排第一位的表意文字的汉字为载体的中国诗歌,却在方寸之间的音韵格律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让汉字的音与义得以完美地表现,使得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汉字真是很神奇✨ “从诗史而观之,谢朓就是打开唐代格律诗的那一把金钥匙。” 在诗史课的历程里,仿佛将要窥见唐风宋韵的盛世篇章🌈 先生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