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107. 点检作天子

中国历史真相 | 107. 点检作天子

00:00
24:53

本期内容:

1. 大理国的皇帝们都很窝囊?

2. “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真相是怎样的?

3. 赵匡胤是怎样灭了南平武平和后蜀国?

4. 花蕊夫人有怎样传奇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一集我们介绍了唐朝末年,伴随着五代十国崛起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北边的大辽国和南边的大理国。

                       


严格来说,大理政权不算是少数民族,他们老段家本来就是汉人,只不过后来变成了今天的白族,你在小说里看到的段正明,段正淳,还有公子哥段誉,全是汉人,历史上也确实是大理国的正牌皇帝。不过呢,他们这些皇帝当得都有点窝窝囊囊。


段正明,是被权臣高升泰逼着退位的,《天龙八部》里风流成性的段正淳是高升泰死之前良心发现,把皇帝位置还给他的。


至于段誉,历史上叫做段和誉,虽然做了39年皇帝,也努力了将近40年,但还是无法改变高升泰家族专权的局面。《滇云历年传》上说他“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意思就是高氏掌权这件事,就如同瀑布向下飞奔的大水,他段誉在这样的天下大势之前,虽然个人挺努力的,但也是毫无办法。到了段和誉晚年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在高氏各派的支持下,互相为了皇位打来打去,他不忍心看着骨肉相残,也害怕自己被波及,万一某一个儿子野性大发,逼着自己上吊咋办?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段和誉选择退位去做了和尚,结果是又活了30年,活到了94岁,不说别的,这个寿命确实让人羡慕。


大理国皇帝经常退位为僧这事儿,在金庸的笔下变成了他们的一种传统,好像每一个大理国皇帝都是南朝梁武帝,对佛教痴迷得不行。其实,这件事是小说的演绎,并不是事实,大理国22位皇帝,只有10位退位为僧的,不到一半。这里面有的是被迫的,比如段正明;还有心灰意懒的,皇帝当得实在是太窝囊,比如段正淳;当然,还有段誉这样的,为了保住孩子和自己的性命退位为僧的,真正参悟佛法,大彻大悟的,严格来说,只有第八代皇帝段素隆。


当然,金庸老先生有一点说得很对,大理国立国300余年,一直都信奉佛教,全国崇尚佛法是事实,一般来说,只要遁入空门,没有人会对你赶尽杀绝,这也是皇帝们最后选择出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对大辽和大理的一个简单介绍,这是两个比大宋王朝诞生还早,并且一辈子都和宋朝纠缠不清的王朝,至于说另外两个也相当牛掰的存在,西夏和大金,他们还要等一段时间才出场,我们稍后再说。


这里顺便说一句,现在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些地方的人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觉得很愤怒。我觉得吧,这事儿你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就没有那么生气了。我们看看敦煌的文物,再看看考古的东西,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原来是汉人,后代却不再认为自己是汉人,比如上文说的大理段氏。也有反过来的,原来不是汉人的,过了几代,却吵吵嚷嚷一定要标榜自己是正宗汉人的,比如前面说的北魏,还有俺们大东北的渤海国,以及后面的大辽、大金、西夏等等,正所谓“夷狄入于中国则中国之”。用这种历史感去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历史虽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可是它确实告诉你了,这些问题根本无足轻重,不值一提。


当然这是用历史观看这些问题,如果是具体到一代人身上,那我还是信奉那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就比如说我们正在讲的,后周的这位柴荣大皇帝,他就觉得,统一天下,让全天下的人觉得自己是汉人,就是自己的责任,当了皇帝也不能享受。

                              


前面说过,柴荣琢磨了半天,认为统一天下的前提是必须干死大辽国,于是乎,后周全体动员,北伐辽国。但有句话叫人不能和命争,他柴荣虽然勇猛无比,北伐相当地顺利,可以说是所向披靡,甚至打得辽朝皇帝辽穆宗都打算放弃燕云十六州,回东北老家养老去得了,可也就在这时候,老天爷突然决定中场换人。


公元959年农历五月,柴荣在拿下了燕云十六州里面的三个州之后,忽然身染重病,只好班师回朝。


就在这次班师回朝的路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宋史》里记载:“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啥意思呢?就是说柴荣得到一块大木头牌子,上面写着五个字“点检做天子”。这个“点检”是当时的一种官职,全名叫殿前都点检,是当时禁军的两大头目之一,另一个叫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我也不知道为啥柴荣把官名搞得这么复杂,直接叫禁军司令我们就省事了。


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句话表露的意思很明显,这个殿前都点检要造反篡位。当时的点检名字叫张永德,也是一位猛将,当年在高平之战,他是除了赵匡胤之外,另一位冲上去保护柴荣的将军,而且,他还是郭威的女婿,和郭威的干儿子柴荣平日里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那也是相当地融洽,可是现在涉及到皇权之争,那就对不起了。


就这样,柴荣回到开封之后,做出了下面的调整,免去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位,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宰相,然后把赵匡胤调到了殿前都点检的位置,同时,让不是赵匡胤一系的慕容延钊和韩通也掌握禁军兵权,以防范赵匡胤。


做完这些,柴大皇帝就放心地蹬腿归天了,公元759年7月27日,柴荣驾崩在开封,享年39岁。


 

107-2 周世宗陵


我们现在都知道,这哥们死之前亲手提拔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同志,最后真的篡夺了他的江山,事情的经过是下面这样的:


柴荣死后,他的儿子,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即位,一转眼,就来到了第二年,公元760年正月初一,大臣们都聚集在朝堂之上,向八岁的小皇帝磕头拜年,等着压岁钱。就在这时候,河北的两个州同时派人来报,说北汉和辽国这俩货不好好过大年,正月初一就派兵入侵,现在正大兵压境。


小皇帝,小皇帝他妈年轻的符太后,还有辅政大臣范质、王溥等人全都慌了手脚,一致认为只有新任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同学能力挽狂澜,拯救这个国家,就让他带兵出征,并且授予他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就这样,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大军北上,当天晚上,部队在一个叫做陈桥的驿站休息,赵匡胤喝得是酩酊大醉,你别管他是真醉还是假醉,反正发生了什么事情据说他一概不知。半夜的时候,赵匡胤被他的弟弟赵光义和下属赵普叫醒,一脸懵逼的时候,一件黄色的袍子已经披在了身上,将士们跪了一地,嘴里都高呼万岁。《宋史》上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也就是这群家伙都不给赵匡胤说话的机会,直接就磕头叫陛下,史称“黄袍加身”。


赵匡胤这时候装出一副被逼无奈的样子说,如果这样,你们能听我的命令吗?那还说啥,大家自然是激动地表示您说啥是啥,只要您当皇帝就行。赵酒鬼这时候也不醉了,条理清晰地下达了一系列命令,说咱们回到开封之后,对太后和那个即将被废的小皇帝都不得侵犯,对王公大臣都不能骚扰,对政府库房和老百姓都不能抢劫,违反的一律灭族,能答应不?史书记载,诸将士皆言诺,就是大家都答应了。


大家也别小看这件事,从大唐王朝覆灭之后,中原大地经历了五代22个皇帝,基本上所有造反的都要放纵手下烧杀抢掠一阵子,因为不这样,大家就不跟着你干,但是到赵匡胤这里,这件事他没干,这就是格局和眼界的问题了。


无论如何,赵匡胤带兵离开开封,喝了一晚上的酒,第二天就又带兵回到了开封,只是身份已经变了,你要是问,北汉和大辽国的侵略军咋办?这个吧,和当初郭威篡位一样,那俩货可能都不知道这事儿,自古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基本都是秋天马匹肥壮的时候才出征,大冬天出门打仗,而且还是进攻中原的强敌,只有郭威和赵匡胤这两次。甚至赵匡胤这次更离谱,大年初三出门打仗,这事儿你要是问东北人,他可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你,说谁大过年的出门干架啊,脑袋被驴踢了?这事儿我们一会儿再详细讨论。


这场发生在陈桥驿的兵变在历史上被称为“陈桥兵变”,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回到开封,守城的石守信,王审琦本来就是赵匡胤的兄弟,自然是通行无阻,稍有抵抗的是副都点检韩通,但马上就被一刀剁了脑袋,剩下的宰相范质、王溥最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结果。


 

107-2 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赵匡胤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登基为帝。正月初五,改国号为宋,定都汴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史称北宋。


你要是问我,春节七天假能干啥?我们也许就是喝点儿酒,打打麻将,可人家赵匡胤华丽丽地实现了从一个官不大的殿前都点检到九五至尊的转变。


那么,为啥他这个王朝称为宋呢?因为赵匡胤当节度使时的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商丘,这地方恰好是春秋时期宋国的都城,就这样,它就叫了宋,不过这名字起的也不太好,后来大宋王朝对外一直在送,送钱送物送丝绸,这是后话。


后世的史学家一般都认为,这个黄袍加身,或者说陈桥兵变,毫无疑问是赵匡胤和他弟弟以及亲信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大戏,这样说有下面几点理由:


第一,同样身为二十四史之一的《辽史》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一年正月初一大辽国南面出兵的记录,而且所有历史材料里,除了《宋史》,都没有这个记载,这说明,什么北汉和契丹来犯,就是一个假情报;


第二,大军正月初一刚刚开拔,军队和开封城里马上就开始流行一个故事,也就是柴荣当年是如何捡到了一块木牌,木牌上又是如何刻着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点检为天子”,而现在那个骑在马上的赵点检,头上好像是有一团祥云在飘,如此等等。这个时机把握的如此巧妙,产生了两个后果,朝臣们开始慌乱,而军队开始归心,这么精准的事情,你说它不是事先安排好的,那鬼都不信;


第三,赵匡胤在出征之前,把自己的家人安排在一个别院集体居住,而且回来之后,正月初四即位,禅让的诏书居然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切简直是明显得不要不要的。


所以,有了这些理由,很难让我们相信这不是一场事先谋划好的政变,不过我们必须说一句,能够兵不血刃,并且几乎没有杀戮地从前一个王朝手里抢到政权,这一点,我们必须佩服赵匡胤,他虽然手里经常拎着一根铁棍,双手善使太祖长拳,但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赳赳武夫,政治水平那也是相当高,当然,你可以说这哥们是抄后周太祖郭威的作业,这个也对。

                           二


我们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前三位我们前面都详细介绍过,这个宋祖赵匡胤比起他们来如何呢?我们下面再来看他的另一个表演。


就在赵匡胤当上皇帝不久,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就联合了郭威的外甥李重进,一起勾结北汉,准备干死赵匡胤这个对后周不忠不义的新皇帝。可是面对天命在身的赵大哥,他俩没有半点机会,很快就落得一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不过打了胜仗的赵匡胤却很是迷茫,他找来了对他当上皇帝起了很大作用的知识分子,也是他的首席谋士赵普,开门见山地问,为啥唐朝灭亡以来,皇帝换了八个姓,几十位,像走马灯一样,我怎样才能终止这个循环——“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赵普就说了:“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意思相当地简单,就是说藩镇将领手里的权力太大,如果想长治久安,必须想办法收回他们的权力。


公元961年农历七月初九,赵匡胤在下班之后把当时的禁军头领石守信等人留下,说一起喝个酒联络一下感情,就在大家喝得正high的时候,赵匡胤叹了口气,说没有你们这些家伙,我也当不上这个皇帝,可是当了皇帝,我一点都不快乐。大家很奇怪,说为啥呢?是心里想着漂亮大妹子吗?赵匡胤说不是,我是想着你们这些糙老爷们,如果有一天,你们的手下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会不会砍了我的脑袋呢?


石守信等人一听就傻眼了,酒也立马醒了,扑嗵嗵跪了一地,说我们都是蠢货,没考虑到我们手下要是有这样的蠢货可咋整啊,陛下您赶紧给我们指一条活路。赵匡胤就说了,人这一辈子啊,实在是忒短了,为啥你们不多积累金钱,做大地主,多多地找一些漂亮大妹子放在家里,这样一来,我们之间就和睦相处了。原话是:“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结果就是,第二天一上朝,各位将军就说自己有病,什么脚气皮肤瘙痒肥胖症等等,一定要辞职回家,赵匡胤笑嘻嘻地都答应了他们,就此收回了禁军的所有权力。


以上呢,就是通俗版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主要的根据是一本叫做《续资治通鉴》的书,是清代学者毕沅写的。


可是我要说的是,第一,没有什么兵权被释,实际上,禁军将领们是被解除了兵权,可是这些家伙马上就被调到了更重要的领导岗位,那就是节度使。具体是这样的,原来的侍卫都指挥使石守信成了天平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改为归德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改为忠正节度使,侍卫都虞侯兼镇安节度使的张令铎,改为镇安节度使,也就是说,赵匡胤虽然不让他们在中央晃荡了,但建立了四大军区,而这四大军区在接下来北宋平定十国的历程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人家这些将领根本不是被剥夺了军权,只能回家喝酒听戏,而是走上了更重要的领导职位;


第二点是,喝酒抱怨皇帝难当这事儿在《宋史》和《太祖实录》里都没有记载,史学家的考证也证明了,很大几率,那一天赵匡胤并没有请这些家伙喝酒。


最后一点就是,你听了之后,不觉得这事儿有点颠三倒四吗?赵普说的是如何削弱藩镇的权力,而赵匡胤这家伙一转身喝了一场酒,就把中央的禁军将领给撤职了,然后让他们去藩镇带兵,这到底是削藩,还是加强藩镇?无论如何听着都不像是一个连贯的故事。


所以,我的结论是,“杯酒释兵权”这段,有极大的可能性是《续资治通鉴》的作者毕沅,在某一天喝酒喝HIGH了之后,写书也HIGH了,放飞了自己的想象,编造出来这么一个玩意。


不过有一件事必须说一下,赵普的削藩政策却一直都是北宋的国策,赵匡胤在8年之后,对藩镇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收回了部分兵权、财权和行政权,我们后面会说到。


无论如何吧,赵匡胤当了皇帝,又加强了中央集权,下一步很简单,他也想一统天下,吞并各个割据的藩镇。

                             三


据说有一天夜里,外面下着大雪,他和他弟弟赵光义深夜踏雪访客,来到那个知识分子赵普的家里,见面就说,我现在啊,还是一晚上一晚上的睡不着觉,吃多少药都没用。赵普就问,老板,您又咋滴了?赵匡胤说床太小了。


赵普一听就明白了,老板这是说大宋天下太小了。不过呢,老赵说的也是实情,当时宋朝只占领着黄河中下游和淮河一带地区,长江以南有占据了荆州的南平和刚刚吞并了楚的武平,东南有庞然大物南唐和瘦小的吴越,再南边还有雄霸今天两广和福建地区的南汉,以及上面提到过的大理,西南有占据四川天险的后蜀,西北是回纥和各路军阀,北边就是老对手北汉和大辽。这么一算,这床不仅仅是小了,而且也忒挤了。


赵普想了想之后,对赵匡胤说,实事求是地讲,北边大辽的实力实在太强,自从石敬瑭这个王八蛋把燕云十六州给了他们之后,更是如虎添翼,这个我们暂时只能退让,北汉倒是很好打,可惜,打下来它,我们就要和大辽直面硬刚,这个不划算,所以,陛下应该先南后北,一句话就是扫平南方,然后北图。


这条计策其实一点儿都不新鲜,人家柴荣当年就是这么干的,不过赵匡胤挺高兴,说就这么办。


第一批倒霉的是南平和武平,公元962年,武平发生内乱,年仅11岁的,世袭老爹武平节度使职位的周保全有病乱投医,居然派人向大宋求救,赵匡胤听到之后,简直要笑疯了,正愁没有招儿,天上掉下一个黏豆包。马上,他派大军借道南平,也就是荆州,南平的二世祖居然还真借了,知道春秋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兵法里,这就是一条最简单的假途灭虢的策略,结果当然不出意料,武平的动乱是平定了,但是赵匡胤的大军顺便就灭了这个国家,然后在回来的路上又顺便干掉了南平,从此荆州和湖南大部分就归了大宋。


公元964年,赵匡胤又发兵6万,讨伐后蜀。这个后蜀的地盘虽然比前蜀要小,但也包括了四川,还有陕西、湖南的一部分,在当时算个大国。它是在前蜀灭亡之后,由另一个节度使孟知祥建立的,这时候的领导人是孟知祥的儿子孟昶,这哥们刚上位的时候很是勤奋节俭,把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旧五代史》里记载他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尔俸尔禄,民膏民脂。”这句话甚至到现在,也是很多国家写在公务员手册里的话,无论你是省长,还是市长,别忘了是人民在给你开工资的。


可是到了后期,这位孟昶就开始奢侈淫糜起来,尤其是娶了一个媳妇儿叫做花蕊夫人的,两口子都是才华横溢之辈,每天就是吟诗作词,吃喝玩乐,反正不差钱,连晚上尿尿的尿壶,都要用七种宝石装饰。而且据说为了取悦花蕊夫人,整个成都的城墙上都种上了她最喜欢的芙蓉花,这也是成都为啥又叫蓉城的原因。


这样奢靡的生活,自然是抵御不了外敌的,大宋军队仅仅用了66天,就灭亡了这个后蜀,孟昶和花蕊夫人一起被送到了赵匡胤面前。因为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花蕊夫人的美貌和才气,赵匡胤就让她当场做一首诗,这个女人还真就做出来了,全诗是:“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的名字叫《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在后世相当地有名。《五代诗话》里评论它说“愤而悲矣”,既愤怒又悲伤,是的,后蜀有十四万军队,而且占据地利天险,却让几万人轻松愉快地打了进来,说一句“更无一个是男儿”确实不过分。


史书记载,由于花蕊夫人的美貌和才华,七天之后,她老公孟昶就蹬腿死了,官方说法当然是病死的,赵匡胤还装模作样地悲伤了几分钟,然后当天晚上就把花蕊夫人带到了自己的床上,至于说后来如何,正史里语焉不详。野史上说,花蕊夫人得罪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被后者一箭射死了,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但肯定的是,花蕊夫人没有得到和她在后蜀一样的宠爱。


无论如何,精于诗词之道的花蕊夫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她的痕迹,而另一位更加精于此道的人即将出场,此人不仅世俗的地位比花蕊夫人更高,而且在词坛上的地位更是无人可比,号称中国“词圣”和“千古词帝”,那么,此人是谁?中国文化里,诗词两字并列,词又是什么?赵匡胤统一中国的伟业是如何完成的?这些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斯巴拉西哟

    柴荣死于用毒高手赵光义和赵普的合谋

  • 1393590pogo

    柴荣破局的方法应该是去废除检这个职位

  • 汤圆缘

    “正愁没有胶,天上掉下来一个粘豆包”,哈哈哈,老师太幽默了

  • mgreenhill2

    射雕英雄传里的南帝也是大理国皇帝

  • 楚歌Peter

    以历史观看:其实汉人也是很的多民族的融合,难怪有很多黄皮肤卷毛的汉人

  • 多丫子

  • 三丫家的丫

    被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骗了好多年

  • 1373099ynrd

    期期不落,这两天更新挺快

  • 疯狗吃太阳

    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赵匡胤...

  • 大猫猫猫9898

    公元961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