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篇】史湘云的几个谜团(下)

【湘云篇】史湘云的几个谜团(下)

00:00
13:02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今天的定场诗是史湘云判曲《乐中悲》里的最后两句。

上一期说了史湘云姓史之谜,说了她话多之谜,也说了她对黛玉、宝钗的态度评价反转之谜。今天接着说她身上的其他谜团。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史湘云长得漂亮吗?

你可能想都不用想,就会认为史湘云是个大美女。能入选十二正册的人物,是仅次于宝钗、黛玉的三号女主,怎么会不漂亮呢?

当然我们有很多理由认定史湘云是个大美人,可问题是书中从来没有正面描写过她的相貌啊!在书中也从没有谁夸过史湘云长得漂亮啊!

这便是史湘云的第四个谜团,相貌模糊之谜。

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史湘云长什么样。但书中写过她的身材,第49回,史湘云脱去外套,露出一身男装的打扮,越发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反而比她的女孩子装扮,更加俏丽。

“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并不是贬义词,这其实是形容女孩子身材高挑的好词。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史湘云的相貌呢?可能还是与她的影射有关。

上一期我们重点说了她姓史之谜,史家有历史的隐喻,主要是喻指南明史。而南明那段历史,是被清王朝千方百计隐藏的、篡改的、扭曲的,让人看不出这段历史的真面目。所以我们不但不知道史湘云的真面目,也对史家的事也知之甚少。比如书中没有交代她父母的名字,只是说她在襁褓中,就父母双亡,也不知道她父母是因为什么原因双双去世的。她的两个叔叔:史鼐和史鼎,书中对他们的事迹也是一笔带过。以至于我们都觉得史家都不配进入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的排序,书中排序是贾史王薛,其实按照家族的实力来说,史家是最弱的,所以真实的排序应该是“贾王薛史”。而“贾王薛史”,谐音“家亡血史”,这个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一个关于国破家亡的血泪故事,这是一段血泪史,由于清朝残酷的文字狱,注定了这段血泪史只能隐写,只能语焉不详、点到为止!

所以作者对史家的事写得语焉不详,欲言又止;所以我们不知道史湘云的真面目,就像清王朝掩盖了南明历史的真面目一样。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ninihiwell

    越听越佩服作者……好苦心思……每每听到至死不降的事迹,都忍不住落泪……

  • 红迷412

    湘云的湘,指的不是湖南。是苏州吴县的湘城!吴梅村老家!史湘云就是,湘城史说

  • 1810805itfa

    听到这里,为什么我一下子会联想到“蕉叶覆鹿”之“蕉下客”——探春??? 忽觉毛骨悚然!

    Taolivia 回复 @1810805itfa: 她吃了探春

  • 东篱闲谈

    吴梅村去世时,蒲松龄32岁,不知道聊斋志异中的《夜叉国》和《林四娘》写成没有。如果红楼梦确是吴梅村所写,这里就有个谁借鉴谁的问题。

    人到中年_y5 回复 @东篱闲谈: 我正想说这个问题,原来你早发现了。还涉及论证的逻辑问题

  • 南园波波

    非常佩服播主,确实一步步折服。

  • 酌饮相思浊酒

    讲的好!

  • 王贝语的嘎拉哈

    在网上搜刮了一礼拜的红楼梦种种,终于明白索隐派为啥不受待见了。 尤其是新索隐派推完全脱离文本的阅读研究,完全用人物故事框架寻找影射真实历史人物。和求证派完全用书中出现的风俗产物礼仪情节去对照当时社会。本质上两派没有区别。一个是靠故事框架去联想想象,一种是靠些细枝末节对照现实,本质上都是刻舟求剑。这是一本小说,不一定出现一个明朝的人物就是写明朝,出现一个清朝的风俗就是写清朝,有个姓曹的就是曹家的事,有个红就得写朱家事。那还有石头呢,里面还藏着孙猴子不成。汪海林写剧本把他恨的人写成主角的孙子,谁知道曹雪芹他有没有这么干呢?

    I夜妖I 回复 @王贝语的嘎拉哈: 我觉得你们说的那也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确实,反封建的思想是后人根据自己所在的时代语境总结出来的,但是你也不能排除作者对当时他所在时代的底层劳动人民有着深深的同情,他的反封建意识是自然流露的原生性的思想,不是通过某种主义引发,他的反封建思想并不是这本书的主旨,但也绝不是简单的家族兴亡和情情爱爱,否则也不会成为禁书。如果说成书年代还没有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推论出这本书没有反封建性,那新朝还没有货币体制改革理论呢,那王莽的所作所为又算什么呢?难道真的是一个穿越者的所作所为吗?其实那就是类似于基因突变一样的理论突变,就是一个原生性特定事件,但是与以后是某种理论有着极高相似性的事件。

  • 听友237975219

    家亡血史

  • QG秋戈

    想知道刘姥姥讲雪地里抽柴火的红衣姑娘的故事暗喻什么?还有当时怎么出现突然走水的情节,又是什么意思?

    1881589dxcx 回复 @QG秋戈: 我也好想知道这一段

  • 月白烟桥

    有个小疑问:说吃鹿肉梗来自聊斋是不是不太对呀?吴本写在明末清初,聊斋写成的时间是在后面吧?是聊斋对吃鹿肉进行解释了吗?

    红迷412 回复 @月白烟桥: 把福王煮了吃的福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