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1030【公元371年】桓温在金銮宝殿召集文武百官,罢黜皇帝司马奕

资治通鉴1030【公元371年】桓温在金銮宝殿召集文武百官,罢黜皇帝司马奕

00:00
10:38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十一月十五日,桓温在金銮宝殿召集文武百官。罢黜皇帝这件事,多少年代都没有过,因之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方面的典故和程序,大家被恐怖抓住,目瞪口呆。连桓温面对这种可能引起风暴的场面,也心神不安,脸色明显地露出极度紧张,不知道如何是好。国务院左执行长(尚书左仆射)王彪之,知道事情既己发动,绝不可能中途停止,遂对桓温说:“明公辅佐皇家,古代自有前例可以遵守。”下令拿出《汉书·霍光传》,于是,礼仪程序,一时之间,全部制定(霍光罢黜西汉王朝九任帝刘贺事,参考前七四年六月)。王彪之身穿正式官服,挺身而出,神采坚定,一点也不恐惧,文武官员行事规章,都请他裁定,因此对王彪之都十分佩服(顺着当权派的指挥棒,手舞足蹈,只有辛苦,何来恐惧)。最后,宣布太后褚蒜子命令:罢黜皇帝司马奕,改封东海王;由丞相、主管政府机要(录尚书事)、会稽王司马昱(本年五十二岁)继承帝位。文武百官在太极前殿集合,桓温派大营指挥官(督护)竺瑶、散骑顾问官(散骑侍郎)刘亨,入宫取出皇帝印信。司马奕头戴平顶帽巾,身穿单层布衣,从西堂步行走下台阶,坐上牛车,出神虎门(建康宫城【台城】西门),群臣叩拜送别,无不唏嘘叹息。执法监察官(侍御史)、宫廷事务管理官(殿中监)率军一百人,护送到东海王府。桓温率文武百官,带着法驾(参考前一八○年闰九月),到会稽王府迎接会稽王司马昱,司马昱就在大厅上改穿衣服,同样的头戴平顶帽巾,身穿单层布衣,面向东方,流泪哭泣,向皇帝印信下跪叩头,双手接受。当天(十一月十五日),司马昱登基(十四任简文帝),改年号(之前是太和六年,之后是咸安元年)。桓温来到太极殿中堂,分别派出部队戒严。桓温脚部有病,皇帝司马昱下诏,请桓温坐轿进殿。桓温拟妥了一篇文稿,打算仔细陈述所以罢黜及所以拥戴的本意。想不到司马昱和他一见面,便流泪不止,桓温惊愕惶恐,竟说不出一句话,即行辞出。


太宰(上三公之一)、武陵王司马晞(七任帝元帝司马睿的儿子,现任帝司马昱的老哥)喜爱军事,桓温对他十分忌惮,打算一齐罢黜。询问王彪之的意见,王彪之说:“司马晞在皇族中,辈分最高,而又没有明显的罪状,不可以只仅仅因为猜忌怀疑,就对他处罚。阁下拥立圣明的皇上(司马昱),自应尊重和帮助皇家,跟伊尹、姬旦媲美。这是一件大事,请再作考虑。”桓温说:“这件事已成定案,你不必再提。”


十一月二十一日,桓温上疏指控:“司马晞聚集地痞流氓,他的儿子司马综傲慢残忍。袁真叛乱(参考前年【三六九年】十月),他们互相勾结,近来他猜疑恐惧,将发动政变。请免除司马晞官职,以亲王身份返回王府。”新坐上宝座的皇帝司马昱批准,连同世子司马综、梁王司马

等官职,一并免除。桓温派魏郡(侨郡·郡政府设首都建康)郡长毛安之率他的直属部队,接管皇宫警卫。毛安之,是毛虎生的老弟。


十一月十六日,皇帝司马昱尊皇太后褚蒜子为崇德太后(在辈分上,褚蒜子是司马昱的侄媳)。


最初,殷浩逝世(参考三五四年正月),最高指挥官桓温,派人带着信件前去吊丧。殷浩的儿子殷涓既不答礼,事后也没有晋见桓温道谢,却跟武陵王司马晞来往交游。广州(州政府设番禺【广东省广州市】)州长庾蕴,是庾希的老弟(庾希,参考三六二年二月),一向跟桓温结有私怨。桓温对殷、庾两大家族的强势影响力,深为厌恶,打算铲除,于是,一连串合法的屠杀——冤狱开始。


十一月十七日,桓温派老弟桓秘胁迫新蔡王司马晃,前往太极殿西堂叩头自首,招认跟司马晞、司马晞的儿子司马综、国史编撰官(著作郎)殷涓、太宰府秘书长(太宰长史)庾倩、秘书(掾)曹秀、随从官(舍人)刘疆、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庾柔等,阴谋叛变。晋帝司马昱面对着司马晃,悲从中来,忍不住痛哭流涕。桓温下令,全体逮捕,交付司法部(廷尉)调查审判。庾倩、庾柔,都是庾蕴的老弟。


十一月十九日,桓温诛杀逊位皇帝司马奕的三个儿子跟儿子们的娘亲(即田美人、盂美人,母子同时毕命,史书上没有记载一句他们的遗言)。


十一月二十日,总监察官(御史中丞)谯王司马恬,接受桓温的指示,上疏请依法行事,诛杀武陵王司马晞。司马昱下诏说:“我心中悲痛,不忍心听这种事,何况要我出口,最好是再做讨论。”司马恬,是司马承的孙儿(司马承死于王敦之难,参考三二二年四月)。


十一月二十一日,桓温再次上疏,坚持诛杀司马晞,措辞凌厉粗暴。司马昱亲笔写一份情意委婉的诏书给桓温:“如果晋王朝的大运还可延续,请您接受上一次诏书;如果大运已去,我请求避开贤能上进的道路。”桓温看到,汗流浃背,脸色大变(此时的皇帝,已没有使桓温“汗流浃背,脸色大变”的威力,以桓温的骄悍,怎么会有这种反应?几个字就使他“汗流浃背,脸色大变”,他岂敢罢黜皇帝)。最后只好让步,奏请撤销司马晞父子三人所有爵位,贬作平民,连同家属,全体放逐新安郡(浙江省淳安县)。


十一月二十二日,把新蔡王司马晃也贬作平民,放逐衡阳郡(湖南省湘潭市西南古城乡)。而殷涓、庾倩、曹秀、刘疆、庾柔,一齐斩首,屠灭全族。庾蕴服毒酒自杀。庾蕴的老哥、东阳郡(浙江省金华市)郡长庾友的儿媳,是桓豁的女儿,所以桓温特别赦免庾友全家。前徐、兖二州州长庾希,听到家人遭到大祸,跟老弟会稽郡(浙江省绍兴市)军事参议官(会稽参军)庾邈以及儿子庾攸之,逃到海陵(江苏省泰州市)的荒村湖泽之中。


桓温既诛杀殷、庾两大强势家族,声威烜赫,高级咨询官(侍中)谢安,看到桓温,都远远地下跪叩头。桓温吃惊说:“安石(谢安别名),你这算干什么?”谢安说:“岂有君王叩拜,臣属反而作揖之理!”


十一月二十四日,大赦,文武百官官阶各擢升二级。


十一月二十五日,桓温离开京师,前往白石,上疏请求返回姑孰。


十一月二十六日,晋帝司马昱下诏:擢升桓温当丞相,仍兼最高指挥官,留在京师辅政。桓温坚决辞让,请求返回基地。


资治通鉴原文 

己酉,温集百官于朝堂。废立既旷代所无,莫有识其故典者,百官震忄栗。温亦色动,不知所为。尚书仆射王彪之知事不可止,乃谓温曰:“公阿衡皇家,当倚傍先代。”乃命取《霍光传》,礼度仪制,定于须臾。彪之朝服当阶,神彩毅然,曾无惧容。文武仪准,莫不取定,朝廷以此服之。于是宣太后令,废帝为东海王,以丞相、录尚书事、会稽王昱统承皇极。百官入太极前殿,温使督护竺瑶、散骑侍郎刘亨收帝玺绶。帝著白帢单衣,步下西堂,乘犊车出神虎门,群臣拜辞,莫不歔欷。侍御史、殿中监将兵百人卫送东海第。温帅百官具乘舆法驾,迎会稽王于会稽邸。王于朝堂变服,著平巾帻、单衣,东向流涕,拜受玺绶,是日,即皇帝位,改元。温出次中堂,分兵屯卫。温有足疾,诏乘舆入殿。温撰辞,欲陈述废立本意,帝引见,便泣下数十行,温兢惧,竟不能一言而出。


太宰武陵王晞,好习武事,为温所忌,欲废之,以事示王彪之。彪之曰:“武陵亲尊,未有显罪,不可以猜嫌之间便相废徙。公建立圣明,当崇奖王室,与伊、周同美;此大事,宜更深详。”温曰:“此已成事,卿勿复言!”乙卯,温表“晞聚纳轻剽,息综矜忍;袁真叛逆,事相连染。顷日猜惧,将成乱阶。请免晞官,以王归籓。”从之,并免其世子综、梁王逢等官。温使魏郡太守毛安之帅所领宿卫殿中。安之,虎生之弟也。


庚戌,尊褚太后曰崇德太后。


初,殷浩卒,大司马温使人赍书吊之。浩子涓不答,亦不诣温,而与武陵王晞游。广州刺史庾蕴,希之弟也,素与温有隙。温恶殷、庾宗强,欲去之。辛亥,使其弟祕逼新蔡王晃诣西堂叩头自列,称与晞及子综、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刘强、散骑常侍庾柔等谋反;帝对之流涕,温皆收付廷尉。倩、柔,皆蕴之弟也。癸丑,温杀东海王三子及其母。甲寅,御史中丞谯王恬承温旨,请依律诛武陵王晞。诏曰:“悲惋惶怛,非所忍闻,况言之哉!其更详议!”恬,承之孙也。乙卯,温重表固请诛晞,词甚酷切。帝乃赐温手诏曰:“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温览之,流汗变色,乃奏废晞及三子,家属皆徙新安郡。丙辰,免新蔡王晃为庶人,徙衡阳;殷涓、庾倩、曹秀、刘强、庾柔皆族诛,庾蕴饮鸩死。蕴兄东阳太守友子妇,桓豁之女也,故温特赦之。庾希闻难,与弟会稽王参军邈及子攸之逃于海陵陂泽中。温既诛殷、庾,威势翕赫,侍中谢安见温遥拜。温惊曰:“安石,卿何事乃尔?”安曰:“未有君拜于前,臣揖于后。”


戊午,大赦,增文武位二等。


己未,温如白石,上书求归姑孰。庚申,诏进温丞相,大司马如故,留京师辅政;温固辞,仍请还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