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在五种人伦中的生命价值

4.3 在五种人伦中的生命价值

00:00
17:07

在五种人伦中的生命价值



⼀、知识点


1、基督教:


“基督教”一词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使用时比较混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罗马公教(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内,也就是英语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 由于历史原因,在华人中长期以来都习惯只把新教称为基督教。大陆的新教教会也从不称自己为新教,而只称基督教或耶稣教,而将罗马公教称为天主教,正教称为东正教。 港、台华人为了解决这一混乱状况,把广义基督教称为“基督宗教”,以与专指新教的狭义基督教相区分。这一用法现也渐被大陆学者所接受。把广义基督教称“基督宗教”,而“基督教”一词就专指新教。 基督宗教各派都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主,都以《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为经典,其中《新约》各章节都相同,而《旧约》有所不同,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内容比新教(基督教)要多几章。各派共同信奉的教义有“三位一体论”、“原罪论”、“因信称义”、“罪得赦免”等,但强调点各有所侧重,此外还有些各自特有的教义。在圣礼方面,基督新教只有两种,而天主教和东正教都有七件。在教会建制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天主教是教皇制,东正教是牧首制;基督教的体制较复杂多样,有长老制、公理制、主教制等,在实施主教制的一些教派中,其主教的权限远不如天主教和东正教大。


2、天国:


在中国道教中,指人成仙以后生活的世界。一个人去世后,敬重他的人希望他能去天国,所以才有了祝某某"天国安好"说法。


3、捐献遗体:


遗体捐献,指的是自然人及其直系亲属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家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4、多伦多:


多伦多(Toronto),位于加拿大安大略湖的西北沿岸,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安大略省的省会,也是加拿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多伦多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东南邻纽约,东北邻渥太华,面积为632平方千米。市区里有半数的居民是来自全球各国共100多个民族的移民,多元的族裔特色,使得这里汇集了世界上140多种语言,成为全世界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2016年,多伦多市人口273万。 多伦多下属五个区,分别是西多伦多、约克区、东多伦多、北多伦多和密西沙加。多伦多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金融、商业服务、电信、宇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制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和体育等产业具有领先地位。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多伦多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同时,多伦多也是世界上最安全、富裕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的城市之一。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信仰不是从理解出发的,信仰的出发点不是理性的理解,而是根本上面对虚无,在根本上领会到自己无限渺小,这是一种生命情感。所以欧洲的神学经常主张这样一句话,先信仰,后理解。


2、一切理性所安排的人生计划,随时就被虚无打断了,原来人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强大的理性和意思可以被虚无摧毁掉。


三、全文逐字稿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上一节中我们说到欧洲民族走了一条基督教信仰的道路,通过这条道路来解决终极关怀的问题。古希腊哲学不能满足终结关怀的需要,基督教信仰让他们满足了中介关怀的需要。我们中国人后来也多少了解了基督教,因为有大量的传教士来到东方,来到中国,传教师跟中国人相遇了,他们想要让中国人也变成基督徒,于是就要向中国人讲道理了,你们应当信奉上帝,只有上帝才能保证人间的正义,才能保证我们每一个有罪的灵魂最后得到拯救,经得起末日审判,死后到天国去。

    当然中国人就要问了,我们死后到天国去干嘛?他们回答了,跟上帝永远在一起,中国人还是不放心的继续追问,跟上帝在一起又干嘛?和上帝一样,沉思一切用那个词来说叫meditation。我们到天国去就去城市去的吗?这也太寂寞了。真有一点,高处不深寒。倘若上帝在天国有丰盛的宴席招待,我们倒是值得去一下。中国人会这么想。中国人很难理解所谓灵魂的拯救是件怎样的事。所谓末日审判,死后到天国去跟上帝永远在一起,这究竟有什么意义?中国人要理解这一点或接受这一点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因为中国思想没有两个世界的区分,因此也没有灵魂与肉体的区分。中国人会也会有灵魂的观念,但中国人的灵魂仍然是充满感性的。我可以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好多年前,我有一次在复旦的校园里走,突然被一个人拦住了,我看是一位洋人,他自我介绍,我是加拿大多伦多广播电台驻上海的记者站的记者。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广播电台最近要做一个专栏节目,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中国人普遍的不愿意捐献遗体?这是不是因为儒家的思想还深刻的影响着当代中国人?按照儒家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好随便的捐钓呢?我说这个观念老早就很淡漠了,你看我们今天中国有多少女孩去整容,把父母给他们的身体随便弄一弄,看来这个观念老早就没了。


那么他们为什么还普遍的不愿意捐献遗体呢?因为我正要去讲课,所以我就简单的回答了一句话,因为中国人没有把灵魂与肉体彻底分开,他一时听不懂,于是拖着我说,你能不能讲的具体一点?然后我就说,我们中国人对死后生活的展望,跟你们欧洲基督徒对死后生活的展望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中国人还有一个风俗始终保留着,如果有一个亡者去世了,此人生前克勤克俭,非常激越,他积攒了一笔钱,买了一套培罗门生产的西装,他非常珍惜,只在隆重的场合才穿这套西装,一辈子只穿过两次。现在他走了,他的家人很难过,怎么办?没关系,有办法把这套西装给他送过去。

怎么送?用火来烧?中国人认为火是阴阳两界的分界线,通过火的燃烧可以把阳界的东西送到阴间去。但烧的时候一定要留心,那西装的纽扣不能是金属做的,金属烧不了,结果那亡者接到的衣服是没有纽扣的,怎么穿?我说不光烧西装,还要烧别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烧那个钱,那叫谢伯。改革开放了,中国经济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于是还要烧美元给他送去。当然是冥币。这还不够,你看他勤俭了一辈子,没住上洋房别墅,这也没关系,可以烧给他。


我有意思,在一座寺庙里就看到了烧别墅的这个场景,当然这个别墅是纸糊的,还四层楼,门口还有一辆小汽车。我注意观察了一下,这个牌照还是上海捐的,考虑很周到,如果是外地牌照,某些高价上不去怎么办?讲到这里,我就问这位加拿大记者了,倘若那亡者的遗体都捐掉了,那么请问他用什么穿西装?用什么住别墅?又用什么开小汽车?他终于明白了,我们中国人会这样想自己的事后生活,这辈子命比较苦,自己八字生的不好,没有富贵可想,但下辈子还是想要富贵的。灵魂到另外一个世界去,还在想着富贵。因此这个灵魂是感性的,不是纯粹的精神。


我们在前面第二讲里边讲了西方区分出两个世界,理性世界、感性世界。同样的,每一个人也被区分为两个方面,一个叫灵魂,一个叫肉体。但中国人也会说灵魂,但中国人所说的灵魂跟肉体没有彻底分开。中国人讲的灵魂还是感性的,他要求得到感性的幸福。你若问欧洲基督士,你一辈子按照圣经的教导做人,最后经受住了末日审判,死后灵魂到天国去了,和上帝在一起沉尸欧洲基地图认为这是灵魂最高的扶植。


中国人听不明白灵魂最高的幸福就是城市吗?欧洲基督徒会这样回答你,当我的灵魂到天国去之后,他终于摆脱了肉体的欲望对他的干扰,他获得了永远的宁静。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对你的回答。这样我们大概就知道了宗教经验的根本性质是什么。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宗教徒,他的信仰,你不要用理性去批判,这批判毫无意义。当然他也说服不了你,希望你跟他一向去信仰上帝,你没办法被他说服,因为你要求证据,上帝存在吗?如果它存在,它又是怎么存在的?他又是怎样的对我施加影响的呢?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最后他就说不明白了,于是你也就不信了。


信仰不是从理解出发的,信仰的出发点不是理性的理解,而是根本上面对虚无,在根本上领会到自己无限渺小,这是一种生命情感。所以欧洲的神学经常主张这样一句话,先信仰,后理解。你先要有信仰,然后你再试图说明上帝与人的关系,只是在这个时候理解会发生一点作用。


神学当中有哲学的思想,哲学是数据我们理解的,但是如果你是个研究神学的人,你的神学老师会跟你讲,当你进入神学的时候,你第一件事情就是信仰上帝,除非你不进入神学系,你也研究宗教,那叫宗教。哲学的研究,那属于哲学系,是被信仰做前提的,你可以去理解研究一种宗教,写出许多的学术著作,但这跟信仰没关系。


宗教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为什么会对一个素昧平生的路人也能私与爱?基多教讲不爱不爱如何可能?这在中国思想看来是不可能,因为我们亲身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自然要去报答,这是真切的上帝爱我们,谁知道?于是一个问题就来了,要有一种超越人之常情之上的爱,这叫上帝的超越的爱。


我们怎么能领会到这种爱呢?领会到这种爱的前提是领会虚无。一个佛教徒的爱确实不同于儒家讲的人,儒家讲的人就是那个仁义道德的人,是推己及人的那种爱。而佛教徒首先必须领会空里,领会空里的智慧,叫波罗次。波罗次是最高的智慧,就是领会虚无,领会空里的智慧。倘若你能达到这样的智慧,当然这智慧本来你就有,只是被遮蔽了。倘若你达到这样的智慧,你就会有佛教徒意义上的不爱,这是大乘佛教的精神,那叫度众生。


六组会人总说波露自治就波露智慧,四人本自有之。证据在哪里?我们没有觉悟之前,我们作为凡夫所指,居然本来就有暴露智慧。什么叫暴露智慧?就是对虚无的领会,我们有还是没有?举个例子大概就能明白。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到一定的年龄,大多数人都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就是某人的追悼会,或者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是自己的朋友或自己的同事去世了,我们参加追悼会。骤亡者前几天还活蹦乱跳,他有伟大的计划要去实现,他以他的理想要去达成,突然中断了,他走了,消息传来,你结为震惊,于是你去参加他的追悼会了,走进了殡仪馆,站在他的遗体面前,你领会到什么?一切理性所安排的人生计划,随时就被虚无打断了,原来人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强大的理性和意思可以被虚无摧毁掉,你就这样站在他的遗体面前了,你遭遇到虚无,像这样的追悼活动,一般的一两个小时就结束了。


你从殡仪馆里走出来,走到街上,看见满街的路人,正如司马迁所说的,人群嬉戏,皆为利来,人群攘攘,皆为利往,自古到今没有改变过。这些路人当中,有些人是强者,市场经济舞台上的强者,有些人是弱势群体,但你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一样的可怜,跟一个去世了的亡者一样的可怜,包括你自己也很可怜。这时候一种悲悯之心就起来了,这叫大悲鸣,天下每一个人,无论强者和弱者都一样的可怜,你感受到了这一点,当你感受起来的时候,就是暴露至起来了。大智慧跟大悲铭是同一的。


我们把我们从殡仪馆里边走出来,对这个世界和人生的领会,这种暴露至层面上的领会延伸为一辈子我们就是佛,成佛并不是那么神秘。禅宗讲人皆有佛性,众生是佛,众生是赏,未觉悟的佛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中国人是在佛教的信仰中领会到虚无的,于是可以直面虚无了。因此我们中国人对西方的包括阿拉伯世界的宗教信仰、宗教经验还是能够认识的,能够理解的。好,这一讲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课程金句

长按图片点击保存,分享今日课程金句至朋友圈



课程文稿

各位朋友大家好,上一讲的最后,我引用了毛主席《纪念白求恩》里的一段话,说只要我们的生命能够有益于人民,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


但其实,中国人在传统的观念里,是并没有一个抽象的“人民”的概念的。我们首先感受到生命是父母赐予的,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和抚养,慢慢长大,那份亲情就在心中起来,我们对父母的关爱和抚养会有报答之心,这个报答之心就是儒家讲的“孝”——个人的生命意义在哪里呢?在家族中。


西方思想,并不在这条路上。马斯洛心理学听说过吗?按照马斯洛心理学说,每个人都有基本需要,这个需要又分几个层次,结果画出一个金字塔来,最底层的就是我们最基础的需要——生存的需要。


那么存活的需要满足之后,我们就需要健康;健康这一层的上面一层就是安全;安全这一层满足之后我们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在种种这些需要的最高一层次上,最高一层的需要被称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我读到这里我就知道,这真是西方思想。


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中,并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也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中国思想中是无法被理解的事情。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活在与他人的关系中。


人与人的关系按照中国的儒家学说,有五个基本方面,叫“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今天当然谈不上君臣了。其实还是有的——我们可以把我们所属的民族,我们属于中华民族,我们把这个民族可以看成是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个民族一个成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君”的“臣”。这就是今天的君臣关系。我们任何一个中国人走到天涯海角,都还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这就是今天意义上的君臣。当然这里边没有等级的意思。


那么父子关系向来都是在的——我们都是父母所生,双亲和儿女的关系就概括为“父子”关系。


若我们进入婚姻,就会有“夫妇”关系。


除了独生子女政策这个阶段之外,我们恐怕都有兄弟姐妹,就是“兄弟”关系。


我们在家庭之外和人打交道,就是“朋友”关系,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五个方面: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我们始终在这五种关系中——你不是君就是臣,你不是父就是子,你不是夫就是妇,你不是兄便是弟,你不是朋便是友。


离开这五种关系之外,你还说有一个individual,就是个体、个人,这究竟是意思呢?


我们活在这人世间,就活在这五种基本的社会关系中了,我们如果把这五个方面的关系统统抽象掉,还剩下一个叫“个体”的“人”,用英文表达就是individual,然后说“他有自我价值”,这在中国思想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近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可以被称为个人本位的社会,他们抽象出了原子式的个人,这种对人生的自我认识,在中国思想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中国人当然也会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国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吗?不是。你这一生充满意义的缘故是什么?你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可能获得成功了,那么你成功最想让谁知道?让父母感到欣慰。


假如你在婚姻关系中,你就要让妻子或丈夫有幸福感;若你有儿女,你就要让你的孩子有光荣感,有未来光明的人生道路。


在种种这些关系中,我们才感受到我们人生的成功以及这种成功的价值。离开这些关系说一个个人的成功,这有意义吗?


对中国人来说,最让我们感到喜悦的,感到有幸福感的人生是什么?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中国人没有抽象的自我价值的概念,中国人把每一个个人的生命意义总是跟家族关联在一起——个体会消失,家族将继续绵延,我们每个个人,为这个绵延不断的家族做了贡献,这就叫光宗耀祖。


人生最得意的时候,就是衣锦还乡,这是中国人向来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表明个人从属于家族,个人的生命意义体现在他对家族所做的贡献上。因为是家族,就要追溯到家族最早先几代的人,也就是祖先,祖先崇拜直到今天仍然还是中国的基本的风俗。


我们对祖辈的追忆,以及对我们祖辈他们的祖辈的那种崇拜,表现在我们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


举个例子,比方说清明节,清明节就要扫墓了,冬至也最好去扫墓,还有一个叫中元节,也要祭奠祖先。今天的中国人在这一点上仍然是中国人。


按照中国儒家思想,中国总会说一句话叫: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经常说为什么要做好事?为什么要积善、积德?什么叫“余庆”?“庆”到谁?


不是第二代,余庆是“庆”到第三代的孙辈。中国人向来会这么想:假如某人获得成功了,每每就被称为“祖上有阴德”,得到了祖上的庇佑。在这件事上我们现在是很认真的。


现在中国人在清明节认真不认真?非常认真,所以大家都去扫墓,交通堵塞,所以你得换一个时间,但是如果你不去心不安的。我们对家族的记忆没有断掉,我们对祖先的崇拜也没有断掉。


在儒家思想中,中国人把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他的终极关怀问题的解决,交给了“家族本位”,交给了“祖先崇拜”。


中国人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要信仰什么?信仰超越现实世界的神。在基督教那里是上帝,在伊斯兰教那里是真主,而中国人并没有这样的信仰。因为中国人并没有区分出两个世界:一个超越的、彼岸的、神的世界;另一个现实的、我们都在其中的、日常的感性世界。


中国人的信仰在哪里呢?我们现在在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牌嘛,上面三行字:


第一行叫“人民有信仰”;第二行字叫 “国家有力量”;第三行字叫“民族有希望”。


这三句话说得对,并且这三句话的次序还不能颠倒——国家有力量的前提是什么?人民有信仰。人民有信仰,这个国家才会真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前面两句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这样,这个民族就有它的未来。


在今天中国情况如何?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民有信仰吗?若有,他们的信仰在哪里?


中华民族会成为一个宗教的民族吗?不会。有人就不信,和我讨论:“你看现在中国不是也有许多基督徒,基督教在中国现在还发展的蛮快,最近这些年许多人加入了,在农村尤为多。这种现象你如何解释?”。


在农村的留守老人那里,他的身边并没有儿女盘膝。这是他们进入基督教的一个根本原因。


中国儒家描绘的人生,一个人年纪越大就越幸福。因为他得到的尊重是最高的。比方说《红楼梦》里,贾府中谁最尊贵?是贾母。


贾母坐在那里,谁敢乱说话?中国人向来如此的。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越老越不幸,然后你还要挣扎着表示自己还年轻。


但是在儒家思想中,在儒家所描绘的人生价值中,老才是幸福人生的全面展开了:你老了,八九十岁了,你其实已经没什么用了,但是你坐在那里,四世同堂,家人围在一起吃饭,你不动筷子谁敢动筷子?虽然你一点用处都没有,你是个垂垂老矣的人,但全体家庭成员都尊重你,如果家庭内部有什么矛盾、冲突,你说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你就那么尊贵。


西方人知道中国儒家在生活中的贯彻,他们都说儒家好,有一个美国人就说:是不是也应该把儒家的伦理吸收进美国社会中呢?看来他们很羡慕了。


在儒家的价值观中,向来是一个人越老越好,儿孙盘膝,儿女与我同在。


但在今天的现实中,儿女到哪里去了?打工去了、读书去了、留学去了。倘若儿女还在,他们其实还会在儒家的价值观中的。但现在,这种价值观在现实中实现不了。


于是有人告诉他们:主与你同在。


——这就是农村许多人加入基督教的基本原因。


如果我们继续讨论:一个加入了基督教的中国人,他心中在想什么?他参加基督教的宗教活动的时候,形式上可能跟所有的欧洲基督徒一样,星期天做礼拜,饭前祷告,睡觉前也祷告。


当一个中国的基督徒在祷告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是不是想着自己有罪的灵魂,亟待上帝的拯救?他心中是不是充满了神学的观念?


其实他没这么想。他在祷告的时候在这样想:主啊,我向来忠诚的侍奉着你,我的儿子今年要高考了,你得帮我。


所以当一个中国的基督徒在参加宗教仪式的时候,心中依旧充满了中国价值。


中国人可以把菩萨当神,也可以把耶稣当神。在十字架面前也拜一拜,在佛像面前也拜一拜。这种表面上对神像的崇拜,实际上实在崇拜自己更向往的幸福的生活。


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神。中国人的终极关怀,不是通过对超越世界的神的信仰来满足的,而始终是在家族的绵延、繁荣这样的价值中得到满足。


我们讲了中国人的终极关怀的解决方案:先是儒家的,后来又有了佛家的。


下一讲,我们就来讨论欧洲人如何满足他们的终极关怀的需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无味小青柑

    我本无我,何须度。王老师的课,犹如黑暗中透过裂缝的一缕光,美得如此耀眼

  • 1360146bgms

    毛主席写的老三篇,对于中国人来讲就是解决了信仰问题!

    都市的童话_8q 回复 @1360146bgms: 那时是新世界的一律光,现在的人们都迷失自我了

  • 催眠音乐赛尔FM

    感谢楼主!真好听!欢迎大家进入我的音乐地带,点我头像。

  • 就是米mi

    实在不喜欢所谓的光宗耀祖

    追寻彼小星 回复 @就是米mi: 那为什么很多北漂或者其他城市打拼的人,还在挫折中,并未成功中,不敢回家,不敢面对父母,光宗耀祖还是可以理解为,成为父母的骄傲,父母的安心,不为自己担心,这一种连接在祖先的传承之中。

  • 阳明书童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体现个人价值,而不是在抽象的个体中体现自我价值!很不幸,我们也看到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信仰非常多元且混乱,里面不乏拜物教,社会达尔文主义,西方自由主义,犬儒主义等等。从新找回中国人自己的根本信仰,并将其作为社会信仰的主心骨,是当代知识分子们的主要任务! 同时我们很幸运遇到王教授这样一直为中国人的信仰不断发声,这声音传到众多年轻人的耳里和心里。

    听友267506545 回复 @阳明书童: 有自我的人追求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的东西是自己认定的,只要不害人,想追求什么就追求什么,根本无需什么光宗耀祖。那些把靠辈分和年岁获得的尊重当做幸福真是可怜,而抬头仰望者最适合去当奴才。

  • 马伟_2v

    讲的太透彻了

  • 1316915gtnb

    王教授是在用毕生的心血解读生命的意义,博大精深又细致入微。感恩!

  • 天鹅湖_7u

    很喜欢王老师的课,感觉王老师是用平视的态度,在启发学生。而不是像有些老师用俯视的态度,在教训学生。这一点尤为令人敬佩!

  • 用户5458019577

    过分重视家庭家族会造成重私德轻公德。每个人都只维护自己各种家庭亲戚同学朋友的小圈子,但是对于社会公德很淡漠,为什么那么多制假贩假,就因为他们认为对自己家庭亲戚好就够了,损害不认识的人利益无所谓,这些人死活和我无关。但是最终公德诚信都没了,所有人维护小圈子成本都变得非常高,因为你能相信的太少。

    听友1108965 回复 @用户5458019577: 那还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的说法呢

  • 三柳烟

    人生的意义在于照看好一个家。灵魂的家是身体,身体的家是家庭,家庭的家是国家,国家的家是社会,社会的家是大自然。

    Robards 回复 @三柳烟: 高!我先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