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刚。很高兴和你一起读《西游记》。
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说道,唐僧受百花公主之托,前去宝象国,宝象国国王听闻来了个大唐高僧,非常高兴,马上把他召(zhào)了进来。唐僧说:“我奉天子之命,前往西方取经。先前领有文牒,到了陛下的国度,理应倒(dǎo)换。”
这文牒是什么东西?上面写了啥?倒换文牒又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细细解说一下。
通关文牒是古代通过关戍[shù]时使用的通行证,兼具了身份证明、护照和签证的功能。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盖章。汉唐时期,阳关、玉门关都是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交界的重要关口。为了防止西北匈奴、突厥[jué]势力威胁中原的安全,从西汉开始,当地官吏就开始在阳关发放通关文牒,以作为出入阳关的通行证。当时,凡是要去西域的商队、僧侣,都得申请到关牒后才能西行。而西域诸国也很重视由阳关都尉盖印签发的关牒。
通关文牒还有许多别名。自汉代到明清,“通关文牒”曾有传(chuán)、节、过所、公验、路证等许多称呼。汉代的外交使臣苏武出使西域,曾被匈奴扣留19年,但始终持节不屈,节就是使臣出使的凭证。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也是以节作为“通关文牒”。普通百姓的过关凭证则称为“传”(chuán)或“过所”。
“传”相当于身份证,“过所”是通行证,这两者需要同时使用。
魏晋到隋唐,传逐渐取代了节,成为公务人员的外出凭证,而百姓使用的通行证则统称为“过所”。到了明清,“路证”成为一种普遍的称谓。清朝末年,文牒被西方护照制度取代,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护照。
古代的通关文牒,应该包含入境原由、滞留天数、入境人数及姓名、国家印章这四个要素。唐僧拿到的这份文牒其实并不算规范,唐僧到西梁女国的时候,女王看了唐僧的通关文牒,发现上面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名字,还擅自在文牒上加了三人的名字。
在《西游记》中,通关文牒是唐僧取经路上升级打怪的重要装备之一。那么,唐僧手上的这通关文牒上面写了什么呢?翻译一下,其实就是唐太宗写的介绍信:
我是南赡部洲的大唐天子,自登基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前不久却因为没有救成泾(jīng)河龙王,去地府走了一遭,好在阳寿未尽,又被放了回来。此后我便修建道场超度亡魂。恰逢观音菩萨出现,指点我西方有佛,还有经书,可以超度亡魂。于是我特意派遣玄奘(xuánzàng)法师到西天拜佛求经。如果到了你们地盘上,希望你们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
除了上面这些文字以外,还有唐太宗宝印九颗。《西游记》中,李世民的前世可是四御之一的紫薇大帝,与玉帝齐名。再说了,在当时,唐王朝几乎是天下最强的国家,唐僧还是李世民亲认的御弟,哪有小国胆敢不自量力地得罪唐僧,挑衅大唐呢?这份文牒可以说是唐僧的护身符。
文牒结尾的“不灭善缘,照牒放行”也意味深长,意思是取经可是佛祖的指示,你们就算不顾我李世民的面子,可不能不给观音、如来面子。如此看来,唐僧的后台可真够硬的,有唐王李世民、观音佛祖么多大佬罩着,其他国家的人自然不敢动唐僧了。
好了,我是和你一起读《西游记》的王刚,咱们下回再见。
自己看书真的会漏掉很多细节
很高兴听王老师讲《西游记》
确定不是南赡shan部洲吗
什么玩意天庭元帅大将,菜狗一双,有点能耐的妖都战不过,且全然没有战友情,遇难则蹿
醉色迷离 回复 @KMhxf: 猪八戒战力在天庭里本就很一般,哪怕他厉害些,大乱天宫前他都该出场了。而西游路上遇到的妖怪实力大部分都是精英。猪八戒品性本就不靠谱,不然孙悟空怎么会提醒沙僧防着猪八戒。
王老师正常说话就好啦,这里像是哄孩子一样,觉得自己穿越到儿童时代
刚哥这么一说,那唐僧起不类似于,高干子弟,取经呢,就是去美国留学镀金。钱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证书不是问题。取经的经书意义不大,就是这个过程很重要,就是镀个金。
支持王老师
特别喜欢这个
上面写的:要不他过去,要不我过来。
看十遍小说,也不如听一遍解惑。
大灰狼2017 回复 @ShiftK9934980: 除了大唐,向西的其他国家并没有限制老百姓自由流动,所以什么通关文牒是以大唐之心度其他国家之腹了,长安城是宵禁的,半夜还在街上,金吾卫可以直接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