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02|存在:透过现象看本质?

哲学02|存在:透过现象看本质?

00:00
17:15


【由一个西瓜和东坡肉引发的哲学思考】


欢迎来到哲学版块第二讲,我是张新刚。


记得高中政治考试的时候,遇到材料分析题时,我最喜欢写的一句话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每每写完这句话,就感觉自己是个哲人,能够看清楚世界的本来面目。后来等我真正念了哲学,才发现自己还是too simple,always naïve,太幼稚了。因为仔细琢磨这句话的时候,会发现里面大有乾坤。


比如,设想你眼前放着一个西瓜,你会怎么形容它呢?你可能会说:它的外皮是绿色的,瓤是红色的,它圆圆的,表面很光滑,它很大、估摸着有十斤,它是来自大兴的西瓜、吃着很甜等等。这个时侯,你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你是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嗅觉等等来感知世界。但对于一个不同的人来说,感觉并不见得都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有特殊的禀赋,比如有红绿色盲,那么他可能会说这个西瓜瓤是浅黄色的。甚至同一个你,感觉也会出现偏差,比如你刚喝完一杯甜甜的奶茶,再咬一口西瓜,会觉得原本很甜的西瓜不那么甜了。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西瓜呢?你通过各种感觉感知到的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这个西瓜去除了颜色、大小、味道、触感等等的性质,它还是西瓜吗?郁闷的是,西瓜的困扰还没来得及解决,前几天我又被一盘东坡肉给戏弄了。


上周,施展老师大发善心,请我吃饭,把我带到一个神秘的馆子,说这个饭馆特别厉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东坡肉”,吃了肯定终生难忘。我无比期待地等着这道菜上桌,并在上菜之后,第一时间夹了一块吃进肚子里,觉得就是普通东坡肉的味道嘛。这时候施展老师不怀好意地看着我嘿嘿一笑说,好吃吧,这东坡肉可不是用肉做的,是用菌菇和鸡蛋做的,这个馆子是个素菜馆,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吃着跟荤菜没有任何区别!作为一个肉食动物,施展的所作所为让我很是无语,我是说他也不是,夸他也不是,我看着眼前的这盘东坡肉想到了一个哲学问题:当一个事物的色香味足以迷惑你的感官时,你还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吗?西瓜和东坡肉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我开始对这个熟悉的世界陷入了深深的怀疑。


【柏拉图的两个世界】


其实,不止是我,有很多哲学家也琢磨过这些事儿,并且给出了非常不同的答案。比如,有一类哲学家就说,西瓜这个事物得这么看。西瓜肯定是有不同的性质,颜色、口感、大小、形状、触感等等等等,但这些是可以变化的,比如除了又大又圆的红瓤西瓜外,还有杯子大小的黄瓤西瓜,虽然颜色和形状差别很大,但并不妨碍它们都是西瓜。这说明,西瓜之为西瓜,肯定有个不变的东西,所有你能感受到的性质,其实都是附着在这个不变的东西上面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是要透过各种性质,去看事物的本体。最早做出这种划分的大哲学家就是柏拉图了。


柏拉图具体是怎么分析这个问题的呢?柏拉图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你生活在其中的日常世界,你通过各种感官认知能够看到、听到、触摸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事物都是在不停地变化,生成和毁灭的;另一个是纯粹的理念世界,它是永恒的、不变的,并非由事物构成,但却更为真实。既然有两个世界,那么这两个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柏拉图的回答是,物质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柏拉图在他著名的《理想国》一书里,用三张床的案例来说明他的两个世界和模仿理论。他说,在日常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许许多多张床,但是你会把所有的床都称之为床。这是因为不同的木匠在制作每一张具体的床的时候,都是看着那“床的理念”来制作的,没有任何一个木匠能够制作“床的理念”。木匠一边看着床的理念,一边把木头制作成床。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实物的床外,你还会看到关于床的绘画,即画家照着一张具体的床的样子,在画布上画了一张床。这样一来,就有了三张床:第一张是床的理念,是最真实的存在;第二张是木匠制作的床,之所以他做的家具被称为“床”,是因为木匠模仿了床的理念进行了制作;第三种是画布上的床,是对具体的某一张床的模仿,是那张床的“影像”。在这三张床里,毫无疑问第三张床,即画家画的床是离床的本性最远的,是对模仿的模仿。从柏拉图的这个区分可以看出,他对艺术家的评价并不太高,认为他们的工作离着真实隔了好几层。这一点我们可以留到后面讨论美的时候再说,让我们再回到柏拉图两个世界的学说,柏拉图认为,不光是具体的事物有理念,而且抽象的概念,比如美德,也有理念。


阅读柏拉图的作品,会发现他的很多对话都是在讨论和追问美德。比如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虔敬?什么是正义?以勇敢为例,当你看到一个政治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临危受命,你会认为他是勇敢的。此外,当你看到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时,你也会觉得他是勇敢的;但当你看到这个战士回家之后,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家人,动不动就拳脚相加,你这时就不会称这个人是勇敢的,只会说他是粗鲁的、野蛮的。面对这么多勇敢的人和事,以及对类似的行动的相反评价,柏拉图认为肯定存在着勇敢的理念,正是这个理念使得现实中所有勇敢的行为能够被判定。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真正的勇敢是知道什么是应该敬畏的,以及什么是不该惧怕的。所以,面对良好的法律和美德传统,你应该怀有敬畏之心,特别害怕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那柏拉图会说你是勇敢的;面对国家危亡,你毫不畏惧个人安危,柏拉图也会说你是勇敢的。


讲到这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这句话预设了有一个现象世界和一个本质世界,而柏拉图就是创造出两个世界理论最重要的哲学家。但是,一旦划分了两个世界,也要承受两个世界的代价。因为,在这两个世界里,只有一个是更真实的世界,那么那个日常的、生活的物质世界的意义便大大折损了,因为既然日常世界不够真实,如影如幻,那么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它是不是可以被否弃掉呢?


【真实的世界在你的心灵之中】


面对西瓜和东坡肉的难题,除了柏拉图的方案外,还有更为刺激的方案,那就是唯心论的方案。因为根据唯心论哲学的观点,事物存在的基础是心灵。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唯心论者看来,你之所以能够知道事物是存在的,是因为事物对你的心灵产生了影响。比如三角形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想到了它,它才存在;周云蓬的歌声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听到了他的歌唱,但如果你充耳不闻,那么歌声对你来说就不存在。大哲学家贝克莱有句著名的话,叫做“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说法初听起来很怪诞,贝克莱的这句话在中学课本里也被大加批判,但其实贝克莱另有深意。


以我们的西瓜为例,面对一个西瓜,原本你可以假定存在一个西瓜的本体,在这本体之上附着了很多种性质,这个西瓜的本体是独立于你的感知而存在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你对这个本体并不能够感知到,那么它还真的存在吗?如果你对它一无所知,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此外,本体真的能离开你的感知存在吗? 


在这个关键点上,贝克莱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认为的确存在石头、树、西瓜这些物体,也就是存在一个物理世界,但并不存在一个柏拉图那样的理念世界。在物理世界里,众多事物的确存在,但它们之所以是你认识的这个样子,实际是依赖你的心灵能力,是你的心灵把一大堆观念集合在一起,才有了对物理世界的认识。通过视觉,你有了光和颜色的概念,感知到了它们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触觉,你感知到了硬和软,热和冷,运动和阻力。嗅觉为你提供气味,味觉为你提供味道,而听觉则将声音在所有不同的音调和成分中传达给大脑。由于这些感觉是同时被你感知到的,于是,所有的这些感觉就被标记为一个名字,因此被称为一个某一个具体的东西。例如,某种颜色、味道、气味、形状和一致性被同时观察到,那么它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东西,比如它是一个西瓜。同样,其他观念的集合构成了一块石头、一棵树、一本书,以及类似的可感事物;进一步,由于它们令人愉快或令人不愉快,又激发了爱、恨、喜、悲等等的激情。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要尝试证明说,怎么能说存在就是被感知呢,哪怕不被感知,也肯定有一个外在的物质世界啊,然后你还可能会说,如果不是在你心灵之外有东西能够发光,光照到你眼睛里,并让你产生视觉,那么你就看不到这个世界,所以,光不需要人感知就存在。然而,我可以反驳你说,你之所以能用这些感官证据来证明,存在一个物质世界,是因为你已经在心灵中预设了外部世界的存在,你刚才所利用的那些证据就已经是由感觉形成的了。而哲学家真正怀疑的就是你的这个预设,你实际上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感觉印象去印证或者证明感觉印象是实实在在的,而这不过是在循环论证。


当我在准备这一讲的时候,我家里的音乐库随即播放了一首特别时兴的歌,是徐海俏的《空》,空空如也的空。如果你常刷抖音,肯定听过这首歌最著名的两句歌词:“不过是大梦一场空,不过是孤影照惊鸿”。听到这两句词,我突然意识到,这首歌不是简单的人生感悟,而是深刻的哲学歌曲,它在拷问我们:如果我们心灵之中的东西是唯一的,你意识构建的外在世界还存在吗?这就好比一个梦中梦,你在睡梦中梦见自己掐自己的大腿,来证明你不是在做梦一样,那么在梦中感觉到疼痛的你,究竟是在做梦还是清醒的呢?到头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会不会就是这么一场梦中梦呢?想到这里,我给这两句歌词改了几个字:“可能是大梦一场空,抑或是孤心照惊鸿”。


关于存在,我就讲到这里,希望你能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继续关于存在的追问。最后,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根据柏拉图两个世界的理论,在世界上第一张床被木匠制作出来之前,床的理念肯定存在,但是它是如何被木匠看见的呢?真的仅仅是木匠在某一个瞬间用理性瞥见了理念,就做出床来吗?人能否拥有“创造发明”的能力呢?如果日常的现象世界都是理念的模仿物,都不够真实,那么日常世界还有意义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我们的社群讨论。我们下一讲再见。


(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与知识爱好者们交流讨论,获得更多课程与学者的相关信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观天下志

    感谢大家在哲学板块的精彩分享。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提出问题,与人文社科爱好者一起讨论。我们会在大家提出的问题中选取问题内容,请主讲老师进行答疑,期待和你一起讨论。

    听友320143325 回复 @大观天下志:

  • 飘啊飘啊飘过

    柏拉图的两个世界这些理论多少有点像我们解几何题所画的辅助线,我们的目的是把几何题解出来,辅助线只是起辅助解题的作用,况且不同的解题方法可能还有不同的辅助线。 另外,我觉得这里把几个存在搞混淆了,一个存在是客观存在,另一个存在是对客体的感知意识,还有个存在是主观思考的存在。三个存在在这里都叫存在,但是如果混用了,就把人脑袋搅晕了

  • 燕秋2020

    上一讲讲的是无知之知,这一讲就要追问关于存在的问题,也只好以无知之知来试着思考一下。关于柏拉图两个世界的理论,我愿认同理念世界的存在。在人们还普遍过着天当房地当床的日子时,有没有床这个理念?如果有,木匠的床,就不是他一瞬间瞥见了床的理念,而是他有了床的理念才造出来的。第二个问题关于意义,个人以为,作为被赋予了认知能力的人,能不断的从所知所感的现象中去追寻最真实的理念,正是人生活在日常世界的意义。那些造福人类的科学发现,不就是人们不断地认识世界的意义吗?至于有些技术上的发明,追其究竟,又有哪个不是建立在人们对所处世界的正确认知之上。所以,老师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日常世界之于人的意义吧。

  • 1852004dkzc

    如果说世界是客观外在的主观感知。但这个感知本身是不确定(有偏差)的,因此客观本质是无法确定的。是否存在或者以哪种形式存在就更无从说起了。不确定也是一种结论,不必强求一定要有那个所谓的本质存在。

  • 风云一杯酒江山万里心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创新存在

  • Samuel02

    存在在哪里?到底存不存在?

  • 李李源

    哲学就是爱智慧

  • Alohahaloa

    我总会觉得,人类在这个世界中是很渺小的,以自己的感知来决定外界事物存不存在,会不会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啊

  • 吱吱吱鼠

    按柏拉图的说法,床发明前就有床的理念,那么计算机,空间站发明前也已经有相应的理念,一切都不是发明都只是对所谓的理念世界的模仿?那么这个理念世界从何而来?如何创造的?这不正说明他的理论完全错误。当然估计在他的年代,世界既是神创,当然人不过是从神的理想世界里拷贝这些概念到人世。但是现在的人还要被这种理论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