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哲学版块,我是张新刚。
在进入正式的课程之前,我想先给你发出来自哲学思考的邀请函。
提到哲学,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是不是著名的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又或是中学课本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还是那些你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到一起就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的大厚书呢?这些的确都和哲学相关,灵魂三问关心的是对自我的理解,唯物论和辩证法试图给出一种关于世界的说法,那些大部头的哲学著作呢,是在用晦涩的概念和体系来阐发哲学家对终极问题的看法。不过,这些都只是哲学和哲学思考的一些表现或者表达,还不足以回答哲学是什么。
哲学究竟是什么呢?一个最偷懒的回答就是:“哲学就是爱智慧”,因为“哲学”这个词来自古希腊语philosophia,而在古希腊语中这个词的原义就是“爱-智慧”。但这个回答并没有给我们更加实质的信息。毕竟,人人都爱智慧,天底下有谁会爱愚蠢呢?而且,智慧又是什么呢?如何能获得智慧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恐怕更麻烦,因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好嘛,哲学家都说自己一无所知,那爱智慧又从何说起?
谁成想,我们询问哲学是什么,竟然把哲学带入如此尴尬的境地,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也只有哲学这门学问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再次回到“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不敢保证能给出你一个确切明晰的答案,但有一些线索可以帮助你接近这个问题的答案。
【线索一:哲学要求我们对熟悉的世界陌生化】
我们每个人自出生以后,便开始学习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从学习说话开始,我们自然而然地就学习使用很多概念,遵循特定共同体的价值观,按照习俗的要求恰当地行事,努力做一个被社会认可的人,并且按照已有的知识来理解这个世界。换句话说,从降落到这个世界上开始,我们就特别努力地想融入这个世界,让自己熟悉这个世界的话语体系和解释框架,尽快地成为这个世界上的熟人,好在这个世界上游刃有余地生活。但是哲学恰恰是要将你熟悉的世界重新陌生化,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你去质疑、并澄清每个人日用而不知的普通概念。
比如说,我问你现在是几点,你看了看表或手机,不假思索地回答到:是北京时间下午5点30分。你能够非常熟练地辨别时间,知道分针和时针指示的含义,但是你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是什么?你只是使用时间,但却从未思考过时间是怎么来的。我如果继续追问你,为什么一秒钟是这样的时长,时间的刻度是客观就有的还是主观规定的?时间的刻度能不能改变呢?古代中国就是用时辰而不是小时来度量时间,似乎也没有任何问题。关于时间的追问甚至还可以更加彻底一些,人为什么会有时间感?时间是外在的流逝,还是你心灵的感受?面对这些问题,你恐怕就开始含糊了。
到这里,理解哲学的第一条线索就出现了,哲学要求我们对熟悉的世界陌生化。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里,很多时候都是不假思索地使用一些既有的体系,但其实并没有反思它们存在的前提,这就是日用而不知,一旦你想知道这背后的道理,那么恭喜你,你就开始哲学思考了。
所以,要进行哲学思考,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自己开始与熟悉的世界陌生化,把自己习以为常的事情重新加以审视,去反思你未经反思就接受的一切。在这个意义上,开始哲学思考才是你成为你自己的关键时刻,我们可以将这一时刻称为你的第二次出生。因为你的第一次出生并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甚至出生后接受的教育和灌输也是父母和社会直接给予的。而只有你有意识地思考你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道理时,你才真正开始自己的生活,你才拥有经过你自己确认过的新生命。所以,将熟悉的生活世界陌生化既是哲学思考的开始,也是你自己给自己赋予生命的时刻,从此以后,你开始有意识地营造自己的意义世界。
【线索二:哲学是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但却不提供一劳永逸的答案】
那么,理解哲学的第二条线索又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说。
听到今天,你已经听了几十讲的人文通识课,前面几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学科来给你一些知识和思考,那么哲学和前面这些学科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我想,最大的不同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哲学提出的问题和其他学科不同;二是哲学对问题的回答与其他学科不同。
与其他学科相比,哲学提出的问题更像是终极问题。比如说,历史学家会探究在过去的时间中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而哲学家会问:时间是什么?但是,面对这些终极问题,哲学并不能提供一劳永逸的、确定性的答案,而只能提供各种不同角度的回答。以时间为例,有观点会认为时间不过是人为的约定,并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时间,比如北极或南极的人对于昼夜的划分和在其他地区生活的人会完全不一样;还有观点会认为,时间是无数个现在的重复,因为每一个当下都是“现在”,那么时间的序列就是“现在”的复制;还有观点会认为,外部世界上本就没有时间,时间根本上是心灵的一种感知能力,是对差异感知的命名,而一旦人感受到了永恒,则不再有时间,等等等等。面对关于“时间”的终极拷问,我总是想起奥古斯丁的名言:“时间究竟是什么?如果别人不问我,我倒像是很明了;但如果有人问我,我就茫然无措了。”检索整个西方哲学史,很多哲学家都试图对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但并没有哪一种回答能够完全说服我们,可是每一种回答的确都有它独特的、重要的意义,都会增进我们对时间的理解。
这就是理解哲学的第二条线索,哲学是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但却不提供一劳永逸的答案。当我说哲学讨论的这些终极问题没有确定答案的时候,并不是认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彻底躺平,不进行任何思考的努力。哲学思考最迷人的地方恰恰在于此,哲学始于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惊讶,始于我们开始将熟悉的世界陌生化,始于我们对习以为常的观念的怀疑。一旦开始好奇,我们便走上了爱智慧的道路,最终的智慧能否获得并不确定,甚至可以说我们永远无法获得最终的智慧和那确定性的答案,但在这条道路上的跋涉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因为通过思考,我们可以认清楚这些终极问题的结构和困难,进而得知每种解决方案的限度和努力方向,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未必能取得真经,但是已经去除了取得真经的很多障碍。所以,在哲学版块的十五讲中,我们一方面要有直面终极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耐心,不要希求能得到根本性的确定性答案,因为那是违背哲学思考本质的。我希望能和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终极问题,像庖丁解牛一般去理解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并带着这些问题与各种方案继续在爱智慧的道路上前行。
【线索三:哲学虽然讨论终极问题,但却和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理解哲学的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线索是,哲学讨论终极问题,却和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今天,哲学俨然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并且显得特别抽象和高深,哲学著作门槛极高,往往用一些黑话在讨论一些不明所以的问题。但是,我们哲学版块的课程却要将哲学拉回到日常生活的世界,正如我们这个人文通识课程slogan说的那样,回到知识发生的地方。哲学发生的地方就是古希腊,而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就是柏拉图(以及他笔下的苏格拉底),回到柏拉图的著作,我们会发现苏格拉底每天和人讨论的都是很日常的问题: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知识?灵魂是否不朽?等等。在苏格拉底的讨论中,哲学是鲜活的,是扎根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我们的哲学版块也将尽最大的努力回到哲学发生的地方,把哲学和我们活生生的生活经验重新勾连起来。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生而为人,总会问自己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死亡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死亡终究会降临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但是面对死亡这个对象,我们在根本的意义上却没有能力思考。因为一旦死亡到来,我们就不再能思考;而但凡还没有死亡,我们就无法经历它。正是死亡给了人以有限的生命,让人不得不面对那个无法真正思考和经历的深渊。生命的有限性让我们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做每一件事情的意义所在。面对这一问题,宗教会给出一个确定的彼岸承诺;但哲学并不会许诺人永生,也不会拒绝死亡,它会试图去思考生命的内容本身和生命的局限,去反思意义本身。哲学在这个意义上并不是教条,而是在你遭遇这些问题时候的拐杖,只要你愿意开启哲学思考,就会发现大部分日常生活背后都是哲学思考的议题。
在哲学版块的十五讲中,我将和大家一起思考十五个问题。有一些问题是和世界相关的,比如世界真的存在吗?现象背后有本质吗?人能够认识真理吗?还有一些问题是和你的生活相关,比如自我是什么?爱究竟是荷尔蒙的欢愉还是精神的提升?你的朋友圈里还有朋友吗?人生真的有意义吗?哲学是对死亡的练习吗?另外一些问题和社会生活相关,比如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存在普世价值吗?有理想的完美的国家吗?等等。
正如我前面所说,在接下来的十五讲中,我并不会告诉你确定性的答案,而是会把重点放在对永恒问题的提问与解剖上。十五讲是给你发出的哲学的邀请函,期待你和我一起,带着困惑与不解,和这些终极问题结伴余生,让哲学成为你的生活方式。
(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与知识爱好者们交流讨论,获得更多课程与学者的相关信息。)
对于哲学,我最开始也是听到的哲学就是爱智慧这句话,我自己也开始不断探索,但总是断断续续看一看书听听课就断了。从学习哲学的经历中,最主要的启发那就是要学会不断追问自己,尤其是自己感觉会的知识,也要问一问我是真的会了?这也就是老师说的对熟悉的世界陌生化。第二条线索就是要不断追问,因为就算是自己有答案了,当然也可以继续对答案进行提问,而我们知道的一些常识,就像苏格拉底三段论一样,是有前提的铺垫了。哲学最主要的是探索自己的内心,追问自己,从而让自己更好。 让我们一起带着陌生的视角开启哲学之旅吧!
请教:如果只读一本哲学书,读哪本好呢?
听友239786485 回复 @Knight_Zxl: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听完这一讲,更确定我对哲学的理解了:哲学是那些不得不回答的大问题,我们目前既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研究手段,甚至并不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被留在哲学中了。一旦我们了解了问题的方向、手段,清楚了问题本身后,这一门研究就会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比如历史上的自然哲学到了今天发展成了物理,化学等等科学。因为老师在这一讲中的时间概念,恰恰正好是一个即将从哲学分离出来的问题。可以预期时间概念将来会在物理学中得到解答,不论是第四个维度,或者熵增的方向,或者大于普朗克尺度的一种近似,现代物理学是有望用实验的方法给出时间概念的答案的。当然并不是说哲学不重要,它恰是重要问题的起点
luo1984 回复 @飘啊飘啊飘过: 有深度
终于等来了最后一个板块!设置哲学板块压轴真的是yyds!张新刚老师声音好温柔啊!期待!
自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构建了一个彼岸的世界和承诺,让西方的宗教和教徒们把希望和意义寄托到了来世的彼岸,从而弱化甚至遗忘现实的世界,关于这些来世彼岸,是不是就是虚无缥缈的呢?我们该怎么从哲学角度来看待理解这一现象呢?
时间本不存在。
luo1984 回复 @1375178gjls: 所谓时间,不过是熵增时信息片段未瞬间消失导致的幻觉
原来我一直以来所喜爱的生活方式竟是哲学…
听了发刊词,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预感这门课会很精彩, 给老师送花💐💐期待接下来的课程!
你偷看我手机屏幕
感谢大家对哲学板块的期待。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提出问题,与人文社科爱好者一起讨论。我们会在大家提出的问题中选取问题内容,请主讲老师进行答疑,期待和你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