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篇》:生死攸关 伟大转折

《黎明篇》:生死攸关 伟大转折

00:00
16:15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艾宝良。

在之前的节目中呢,咱们讲过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十分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在那一期节目里,咱们曾说到过,当时实际掌握红军军事指挥权的,是博古和李德。博古这个人呢,他压根就不懂军事,李德呢,是德国职业革命家,到了中国才改名叫李德,他对中国革命的情况不了解啊。于是乎,这两个人犯下了左倾错误,您问我什么是左倾,在进攻中主张冒险主义,在撤退中主张逃跑主义,这就是左倾。这两位外行,总想着要去跟实力远超过我们的对手打所谓的“正规战争”,也就是阵地战、消耗战,舍弃了红军擅长的运动战等等成熟战法,结果把红军带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把中国共产党带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但是好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发现、敢于承认、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的政党,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转折性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1盎司银币)


“金币100,样样出彩”!

199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金银纪念币,其中那枚1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的正面图案描摹的便是遵义会议的会址。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里,遵义会议会址就是一幢二层小楼儿,这也不赖大家,确实不论是从初中历史课本还是从各类新闻图片,提到遵义会议会址时它就给了这么一个二层灰色小楼儿的图。所以今儿呢,我得跟您简单交代交代这个会址。遵义会议的会址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本来呢,它是黔军25军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既然是官邸的话它肯定就不能太凑合,太凑合了那就得叫公寓了。实际上这个地儿,它是一座有回廊、角楼、主楼、临街铺面的大跨院。咱们熟知的那个灰色小楼呢,其实是这个庭院中的主楼,楼高两层,砖木结构,不能说雕梁画栋吧,起码也能称得上是中西合璧。主楼上盖灰色琉璃瓦,歇山式屋顶上开有一扇老虎窗,精致且气派。遵义会议的会议室呢,就在这个主楼的二层。


您可能要问了,这红军不是在长征呢吗?前脚不是还在湘江战役中打得很吃力吗,怎么一转头功夫跑到官邸待着去了?这都是毛主席的功劳。湘江战役打完后,红军原本计划去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六军团会师。咱们的人知道通过会师增强战斗力量,那蒋介石他就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湘江战役刚刚打完,蒋介石就已经在红军去往湘西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所以红军如果执意向湘西开进,那就又免不了一场恶战,仅存三万余人的红军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个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已经被剥夺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同志挺身而出,一针见血地指出原计划坚决不可以继续执行了,必须改变方向,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省前进,以摆脱战力较强的湘军、桂军。这一正确建议立即得到多数红军将领的支持,并得到迅速执行。


此时红军的对手,就由装备精良、兵员众多的湘军、桂军变成了以贵州省主席王家烈为首的黔军部队。这支黔军部队呀,啧啧,水平实在是不怎么样,装备低劣,内部还不团结,争风吃醋使坏下绊子的事儿常有,这能是红军的对手吗?结果红军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夺取黔军镇守的乌江、娄山关等天险,就是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写下了著名诗篇《忆秦娥·娄山关》,当中的那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至今仍然勉励着很多人。攻克贵州,红军主力进驻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这时候您琢磨琢磨,蒋介石的部队在哪呢?在湖南啊,他们在湘江到湘西的道路上傻等着打埋伏呢。红军呢,压根就没往那边儿去,七拐八钻地往他们反方向去了,这一下子可就把蒋介石的几十万追兵甩得老远了。红军战士们也终于在长征开始之后,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完整的休整机会,这一休整就是12天,可算是歇够了。


战士们休整着,指挥层可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什么?因为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直到攻入贵州之前,左倾的错误思想在红军内部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深了。虽然有机会休整12天,但这同样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啊,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及时把错误纠正了,革命的前途还是惨淡的啊。所以这次会议,重点就是要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全面批判“左”倾教条主义军事错误。


(遵义会议会址)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洛甫(也就是张闻天),还有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也就是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出席了会议。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


在会议上,博古首先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总结报告,虽然他也对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作了一些检讨,但是这个博古主要还是在不停地强调种种客观原因,没有找到左倾错误这个问题的根源,或者说是知道问题的根源但是把反围剿失利的“锅”扣在客观原因头上。所以紧接着,按照会前与毛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见,洛甫作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随后,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同时,他还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和今后军事行动的方向。


会开了三天,争论了三天。最后,按照我党的优秀传统——民主集中制,作出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决议——这主要包括把毛泽东选为常委,同时对常委内部进行重新分工;在军事上,仍然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先,明确周恩来作为军事指挥行动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同时,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何许人也啊,军事奇才啊,当毛泽东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上,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就有了希望。事实也确实证明如此:遵义会议开完了以后,毛泽东就打出了传奇战例——四渡赤水,同一年5月,红军飞夺泸定桥,让蒋介石企图用天险消灭红军、逼迫红军走石达开老路的幻想彻底破灭了。这么一看,您就说这次会开得及时不及时,您就说这个会重要不重要呢。


不过除了在军事上作出调整以外,这次会议还有另外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入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起家的法宝,但是一直以来,党内对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才有了同样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博古、李德、王明等人将红军带入危险境地这些事的发生。他们错误的根源就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太教条、太理想、太不切实际了。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启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就说明中国共产党啊,从这时候开始,逐渐成熟起来了。这个成熟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从死亡线上追回来的。


邓小平同志说过:“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这也就说明,形成一个成熟的、在党内外有高度威望的领袖集团,对确保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顺利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不过反动派的压力可是从未减小,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忙着反思、忙着研究后面的革命道路的同时,蒋介石这边可是车马同行日夜兼程地在准备新的围追堵截了。这不,遵义会议结束了,蒋介石的追兵差不多也就赶到了,紧接着就是刚才我们说到的那个传奇战例——四渡赤水。这个战例如何传奇呢?下一期节目我们来好好聊一聊。


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ucky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