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20 曾国藩镇压太平军

清朝20 曾国藩镇压太平军

00:00
05:57

清朝的正规军——绿营兵有六十多万,在太平军的冲击下损失惨重,集结在南京城外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也只能采取守势。这样,清政府不得不把挽救危局的希望,寄托在地主武装——团练身上。曾国藩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家发迹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曾国藩是如何镇压太平军的。

  镇压太平军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道光年间考中进士,在京城做到了礼部侍郎,二品高官。公元1852年,他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孝,不久咸丰帝就下达了要求各地在籍官员督办团练的诏令。曾国藩的做法与其他大臣不同,他的目的不在于组织地方性的民团,而是着手于建立一支新军。这支军队全由湖南人组成,湖南简称湘,所以被称为“湘军”。

  曾国藩以他的亲友、师生、同乡为骨干,招募朴实、也都缺乏社会经验的农民当兵。湘军的饷银比绿营兵高出一倍,内部实行家长式管理,下一级由上一级挑选和指挥,最后听命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利用团练大臣的地位,取得了脱离于地方的司法权,在组织和整肃湘军的过程中,就擅自处决了二百多人,被人称为“曾剃头”。他借着督办团练的机会,截留朝廷过往的赋税、饷银,私自卖官、开征,用来购买了一千多门洋炮,置办了三百余艘战船。一年之间,湘军陆营、水营兵力达到一万七千余人。

  在太平军西征部队的进击下,绿营兵节节败退,清政府一再下令湘军增援。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不愿轻易冒险,一边抗旨拖延,一边加紧了湘军的军事训练。公元1853年底,太平军攻克湖北黄州,咸丰帝不得不亲笔写信给曾国藩,说,已经火烧眉毛了,要他“激发天良”,出兵打太平天国。曾国藩感到军事准备已经完成,这才同意出境作战。从此后,湘军就成了太平军最主要和最凶恶的敌手。

  湘军虽然挽回了局部战场的颓势,但也受到了太平军沉重的打击。公元1854年4月,太平军在长沙附近的靖港大败湘军,曾国藩羞愤之下投水自杀,被部下救起。一年后在江西湖口,石达开又沉重打击湘军水师,曾国藩眼看将被俘虏,又一次投水自尽,被捞起后逃回南昌城中,还特地写了遗嘱。只因西征军取胜后,奉调回师天京参加攻打江南大营的作战,才使曾国藩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

  然而,太平军在大好的军事形势下,却爆发了一场可怕的内讧。公元1856年,东王杨秀清利用“代天父传言”的特权,令洪秀全下跪,逼他加封自己同为“万岁”。洪秀全秘密召回韦昌辉包围东王府,杀了杨秀清,韦昌辉后来又被洪秀全诛杀。在这场自相残杀的“天京之变”中,有两万名太平军战士死去。石达开在全家被害、又处处受到排挤的情况下,负气带领主力部队十万人出走西南,先后转战七省,终被清军消灭。

  “天京之变”不仅给了湘军喘息和重整的机会,而且改变了各战场的力量对比。曾国藩乘势攻占了安庆,打开了通往天京的门户。他让弟弟曾国荃沿长江东下进攻天京,左宗棠由江西进入浙江,李鸿章从上海进犯苏南,三面合击,围困天京达两年之久。公元1864年7月,湘军用炸药炸开城墙,攻入天京。守城的太平军虽然因为长期饥饿而奄奄一息,仍然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天京沦陷后,太平天国的余部还在江南各省坚持斗争达四年之久。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被誉为“中兴名臣”,博得清朝和帝国主义者一片赞赏声。他深知“功高震主”的历史教训,为了避免朝廷疑忌,于是主动将十二万人的湘军逐步遣散,由旗兵南下接防。但他的势力和影响,已经非常大。仅仅在他的幕僚中,担任总督、巡抚以上高官的就有二十六人,其中包括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重臣。“湘军系”成为清朝统治阶层中的一个重要政治集团。

  拓展

  1852年,太平军由桂入湘,湖南官兵望风溃散。郭嵩焘力劝同样乡居的左宗棠、曾国藩出来建功立业。随后几年,郭氏一直随曾国藩参赞军务,多有建树。1856年年末,他离湘北上,到北京任翰林院编修。

  咸丰八年(1858)四月十二日,太平军石镇吉部由宪天燕,及军政司程某率领占领永康,顽抗者惟有谢副爷(谢兰生)、徐翊仁等数人。占领后将10个乡分立5军帅、25师帅和125旅帅管理。黄溪滩应法洁率众投奔太平军,部众发展到2000多人。六月初七晨,民团会剿黄溪滩,应法洁父子百余人被杀。接着又聚游仙、义和、太平数乡民团数万人合围县城。太平军作战术退却,在民团合围前稍然撤离,六月初八永康复为清总兵周天培占领。

  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太平军李仁寿部占领永康,各乡民团拼命顽守,太平军时进时退。八月太平军数万人在天安萧大富率领下,占领县城,派出魏天福打馆芝英。太平军告示安民,全县各地“每家门首挂一门牌”,各乡每路设立兵卡,全县除方岩山及绝尘山均在太平军占领之下。

  同治元年(1862)四月十一日,地方民团分几路攻打县城,隐蔽在东库一带的太平军乘民团立脚未稳之时,从敌背后和侧翼出击,打得民团措手不及,杀死杀伤民团无数,生擒者达万余人。翌日,萧大富率百数十名太平军战士,向李溪迎击民团,在牛筋岭山曲遭民团伏击,全部遇难。十四日民团合围县城,守城太平军英勇拼杀,坚守阵地,民团连攻三天不能前进半步。十七日,金华、武义数万太平军从桐琴增援永康,打得民团土崩互解。此后,县城由悯天义驻守,分踞于芝英的有朱、陆、龚三首领。此期间,忠王李秀成、首王范汝增等过往永康太平军将士“不知其几十万数,合邑乡村,此往彼来,无处不到。”十月十五日,太平军退至南宅,接着退至东阳湖头陆一带打馆。同治二年(1863)正月十三日,驻永太平军撤离永康,永康多为清闽军总兵林文察进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