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有个话题热度很高:人为什么活得不快乐?
有个高赞回答写道:
“大概是因为,你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但又持续性混吃等死。
你既无法忍受目前的状态,又没有真正去改变这一切,可以像猪一样懒,却无法像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
的确如此。
有多少人,既想改变现状,又不愿付诸行动,最后将挂在嘴边的自律变成了“自欺欺人”,陷进痛苦的循环。
痛苦的不是自律,而是假装自律带来的束缚。
曾经听过一个词叫:积极废人。
意思是说,有一部分人,经常给自己立flag,但却一直达不成目标。
尽管心态积极向上,行动却宛若废物,他们往往会在间歇性享乐后恐慌,时常还会为自己的懒惰自责。
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莫过于此。
不久前,有位年轻人发了一个求助帖:“你们都说自律可以自由,可为什么我都做了那么多努力了,生活还是一成不变。”
在那篇长文里,他讲述了自己这些年付出的努力。
大学临近毕业时,身边很多同学选择考研,于是他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
每天定好闹钟,早早起床奔向图书馆,然后列好计划,一周要看多少知识点,直到很晚才回宿舍休息。
两个月过去了,他还是坚持去图书馆打卡,可对比其他同学,他发现自己的大脑没学进去多少知识。
考虑自己也许并不适合考研,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工作后,同事为了身体的健康,每天合理规划饮食,于是他也开始照做。
可时间久了,他的身体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差。
事实究竟如何呢?
所说的坚持打卡学习,其实是坐在图书馆早上查资料,下午抄笔记,看似努力,不过都是在重复在无意义的事罢了。
而合理规划饮食,也只是在一段时间里饮食清淡,然后过不了几天就为了“补偿自己”暴饮暴食。
那个帖子下面,有个回复一针见血:你以为的自律,除了三分钟热度,剩下的只有廉价的自我感动。
作家梁爽曾说:“所谓伪自律,就是做不到为了清晰明确地目标而持之以恒,过分追求仪式感和形式感,用表面上的自律,来回避绩效的追问。”
久而久之,自我欺骗的次数越来越多,生活也会越来越模糊,你再也无法看清自己。
当你不清楚自律的目的是什么,即使每天忙忙碌碌,也只会带来疲惫,而不是充实。
就像《银河补习班》中所说的那样: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没有箭靶子,你每天的拉弓就毫无意义。”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有多少人在碌碌无为中虚度着时光,看着别人的生活心生羡慕,却没有勇气迈出改变自己的那一步。
又有多少人想要自律给别人看,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设,每天用虚假的景象装扮着自己的生活。
不禁想起作家李筱懿讲过的一段经历:
李筱懿一直有坚持运动健身的习惯,有一天,她在健身房遇到了一个女孩。
女孩从走进健身房开始,就不停在自拍,时而摆好运动的姿势,时而更换运动器械。
当她运动完准备离开时,女孩拉住她说:“麻烦你帮我照张腿长的照片。”
于是她尽力帮女孩拍了几张,女孩看完照片十分满意,立即发了条朋友圈:“自律才自由。”
照片一发出去,收获点赞无数,女孩开心极了。
然后女孩又和她闲聊:“我看你出了好多汗,你天天这样锻炼不累吗?”
她问女孩离健身房近吗,女孩表示挺远的,特地开车过来的。
李筱懿笑着说:“那你特地大老远开车来这里,只是为了拍几张照片,也不健身,不痛苦吗?”
图片
女孩听到这里似乎有点不高兴,但还是不以为然。
后来,提起这件事,李筱懿说道:“真实的东西都不累,假的东西才是最累的。”
仔细想想,生活中的大多数“累”,似乎都来自于伪装和取悦别人。
伪装出来的自律,只是给自己的人生上了把锁,永远都得不到自由。
活在别人眼中,就是把那把钥匙交给了别人,看似是自律,其实是他律。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写的那样: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真正的自律,是通过行动,达到自己心心念念很久却难以坚持的目标,寻找自己的出路。
而执行力,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也是最长久的“人设”。
《山月记》里说:
“我深怕自己并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担心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悔恨日益助长那怯弱的自尊心。
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这大概正是很多人焦虑的症结所在,无法控制欲望的人,终究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那些对自己的狠的人,往往都是牢牢将内心的钥匙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什么是自律?就是将这两件事做到极致。
1. 常自省,才能活得清醒。
齐白石88岁高龄时,诗人艾青曾带着他年轻时的画作拜访他,想让他帮忙鉴别真伪。
也正是这幅旧时的画作让齐白石想起了早年作画的情景,自觉如今的水准已大不如前。
此事之后,他常常自省:“今天和以前相比,退步实在太大了。”
从那时起,他每天都会在闲暇时间练习绘画基础,日复一日坚持下去,直到他晚年时,所作之画依旧深受人们喜爱。
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自省的过程。
自省使人自律,自律带给人清醒,给生活复盘,才能知自己不足,改以往之过。
2. 常改变,才能有所变化。
作家斯蒂芬·盖斯在计划健身时,想从练习俯卧撑开始。
一开始他计划做30分钟,却发现根本无法完成,然后他就改变了计划,先做一个俯卧撑,不出所料,轻松完成。
由于减轻了心里的负担,其实他每次不止做了一个俯卧撑,也因为时间久了,养成了习惯,即使没到规划的时间,他也会自觉练习。
他在写作时也是如此,从最开始每天写50个字,日复一日的写作,让他越来越熟练,后来就写出了畅销书《微习惯》。
而这些,就是经常改变,迈出一小步,收获更多的结果。
读书、练字、运动等,看似只是改变一点点,但生活或许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很喜欢一句话: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匹骏马任你挑选。”
假装自律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想得到那匹马,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要那匹马。
而自律之所以自由,是因为选择骏马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你也已经成为更好的自己。
后半生,将自律变成一种习惯,用充实的忙碌治愈生活里的痛苦。
点个“在看”,从此刻开始,做一个自律的人,在重复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苍海一飞鸿 回复 @1356732tq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