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释迦牟尼佛时代前的印度社会与文明
印度的文明历史在远古的阶段基本已经湮没无闻,一般的叙述从上古阶段开始,即印度文明史的写作以石器时代为开端。[2]人类文明的演变有种种原因,与人类的物质性向度和精神性向度的开展有关。以工具代表生存的创造力与生产力,从而收摄人类文明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方面,不无道理,所以,人类文明史常标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等。印度在远古就有移民出现,其作为不断移民形成的文明体,也经过了相似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一般认为,印度在50万年前开始有种族移住,甚至有说在200万年前就存在。在前文已知,最初主要的代表性移民乃奥族人,他们是印度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文明的主要创造者。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又移入了荼卢毗族人。他们有更先进的生产工具,在印度河流域创造了印度河文化,又称印度河谷文化。这相当于印度铜器时代的文化结晶。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一个更加强盛的民族侵入印度,代表了印度铁器时代初期的主要创造驱动力,这就是雅利安人。奥族人与荼卢毗族人创造了土著文化的基本要素,雅利安人在融合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新文化要素。在随后的时期,印度出现了两种文化趣向,最终形成两种文化形态。以本土文化要素为主,吸收新文化要素,帮助激发了印度的非正统文化;而以新文化要素为主,吸收本土文化要素,建立了印度的正统文化,即吠陀文化。通过新文化与土著文化间的激荡,印度文化迈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轴心时代,为印度古典文明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在其中,非正统文化与史诗文化以及佛教、耆那教有关联,正统文化则以婆罗门教为基础,发展出数论派、胜论派、瑜伽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思想,最后汇流为印度教。释迦牟尼佛就是在轴心文化的氛围中显现其觉悟与弘道生涯的。
二 石器时代与母系文明
印度旧石器时代,即早期石器时代,约在35000年前,中期石器时代在35000年前到14000年前之间,而晚期即新石器时代约自14000年前开始,其参与的主角是奥族人。在早期石器时代,人们只能使用自然形成的石器,如石刀、石斧、石锯等。到了中期与晚期石器时代,人们才开始对石器予以加工,使其成为更加合用的工具。这时其生存的方式是采集野果、捕鱼,以及简单狩猎。这种生存方式决定其流动性大,居无定所,不可能形成较大的社会群体,大多是一夫一妻,婚姻由父母做主,耆老为尊。人与人之间较为平等,是所谓的原始共产社会。但随着工具的改进,人们的组织化加强,男女开始出现分工,这就到了新石器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智识与能力提高,对石器的加工趋于细致与精巧,并能够利用兽骨制作刀与弓箭。因此,人们能够组织起来进行更有效的、较大规模的捕鱼与狩猎,可以猎取大型动物,从现代考古发现的石窟的图壁上,就可看到有羚羊、犀牛与弓箭等代表的狩猎的场面。由于获取食物的劳动强度与力量的增加,男性的作用凸显出来,妇女地位降低了。组织性进一步加强,形成部族,这也导致团体利益开始固化,而发生冲突。
在印度新石器时代,发展出了母系文明阶段。由于工具的改进以及组织性的增强,生产力得到提升,而且生产的领域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出现了初期农业。印度的农业并非在本土诞生的,而是来源于美索不达米亚。但从农作物的最早出产地看,野麦、野大麦来自地中海的东方沿岸,而野稻则来自中国南部,但还有一些农作物如玉米、南瓜、扁豆、葫芦等是本土出产物。当然,这是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石器后期只是一个起点。但无论如何,已经有了农业生产。由此带来了生活方式与物质条件的变化,导致初期制陶业等初级手工业的出现,部族也有了固定的居住地。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使男女的社会分工与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狩猎、捕鱼等仍是男人的工作,而女人则从事农业耕种、陶土制作以及纺织、发酵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妇女的地位提高了。这一方面是由于生殖力在早期人类历史中的特殊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归因于妇女在生产与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作用。进而,随着女神崇拜的发生与建立,形成了以妇女为中心的母系社会。母系社会既有女神崇拜,以女人为祭司,又以女人为尊、为统治者,所以类似于一种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在其中,财产属妻子所有,子女随母姓,男子入赘,一妻多夫。简而言之,农业的兴起,伴随着男子作为采集、狩猎的主力的地位的下降,以及女子作为农业与家庭生活的中心的地位的上升,最终母系社会及其文明就瓜熟蒂落了。[3]
还必须指出,在新石器时代后期,金属已经出现,被用作装饰品,后渐渐用于制造工具。最初发现的是金,随后是铜。这预示了印度文明即将进入新的阶段。[4]
新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文明,以及母系社会文明,虽然在后来被更加发达的文明取代,但在印度直到现代也没有灭绝,在东印度以及印度南部的一些地方至今仍有遗存。
三 铜器时代与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4000年前后,荼卢毗族人一部分从中亚进入西北印度,一部分从海路进入南印度。其中从西北部进入印度的荼卢毗族人定居于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第二波推动者,即铜器文明的主要创建者。而进入南部的荼卢毗族人,虽然在印度古典文明的后期汇入了印度主流文明,但在此前则扮演了印度主流文明的旁观者角色,事实上直到现在还保持了自己的种族与独特的文化品格,这就是泰米尔人。
印度河流域的荼卢毗族人,又称印度河人,利用其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在吸收奥族人成就的基础上,建立了粗手工业与农业社会。他们栽种小麦、大麦,以及棉花、胡麻、豆类、甜瓜、芥末、芝麻等;驯养动物如驼峰牛、水牛、山羊、绵羊、猪、狗、猫、骆驼、驴、家禽等,驯象也开始于此时。而在古吉拉特地区,可能是奥族人还种植水稻。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