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093.开元四宰相

中国历史真相 093.开元四宰相

00:00
20:56

本期内容:

1. 什么样的朝代可以被称为盛世?为什么康乾只能算半个盛世?

2. 为什么说李隆基能开创“开元盛世”有一半是因为命好?

3. 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各有什么政绩功过?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一集讲到李隆基继承皇位之后,以雷霆手段拍死了他姑姑太平公主集团,随后他爹睿宗李旦被迫交出全部权力,也正是这位被后世称为唐玄宗或者唐明皇的大唐第九位皇帝和他的大臣们,打造了一个被史学家传颂至今的“开元盛世”。


所谓开元,是李隆基获得最高权力之后使用的一个长达30年之久的年号,但是我个人觉得,广义上的开元盛世应该把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也包括进来。

 

                                 一


在继续讲述这段故事之前,我们先来问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社会可以被称为盛世?


我在前面说了老百姓心中的幸福生活标准,那就是吃饱穿暖,人身安全,相对的公平和合理的上升渠道,满足了这四个条件的,我们一般称为治世,比如说“文景之治”“永嘉之治”等等,但盛世就不能仅仅满足这些条件了。在我看来,比起治世,它至少还要多出三点,其一,科技、经济、军事全面领先于当时的国际社会;其二,文化和思想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最后,老百姓普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这样的社会,才可以被称为盛世。


以上面的标准,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两个半,一个是在“文景之治”基础上的汉武和昭宣盛世,第二个就是基于“贞观之治”的“开元盛世”,最后一个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康乾盛世”。不过我认为“康乾盛世”应该只算半个,原因是乾隆这老小子搞的文字狱实在是有损盛世的名声,这个到时候我们再讲。笼统地说,三大盛世都持续了将近130年,其中鼎盛时期差不多都有六七十年。


那么,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样让大唐实现了盛世呢?主要就两点,第一,他命好;第二,他知人善任。


先说他命好,大唐从公元618年开始,经过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四代领导人近百年的励精图治,到了李隆基上台的公元712年,社会财富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李隆基这小子已经站在了一群巨人的肩膀上。你要是问,那汉武帝也是站在汉文帝和汉景帝的肩膀上,为啥我们不说他命好?原因很简单,李隆基没有汉武帝刘彻当年面临的两大棘手问题,那就是外部的边患和内部的豪强。

 

 

93-1 开元盛世(任西宁 绘)


汉武帝那时候,匈奴可以说是虎视眈眈,一个不留神,老刘家的大汉就有可能变成匈奴的牧场,但人家李隆基命好,他的曾祖李世民和爷爷李治已经把边患问题给他解决得差不多了。


至于说内部的豪强,汉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贞观之治”这种社会高速发展,财富快速积累的过程,必然造就一大批地主土豪,或者说资本家,他们是社会从贫穷到富裕发展之中的必然产物,和制度政策的关系不大。这些人有钱倒是没什么,甚至也是大家希望的结果,可麻烦的是,这些人必然形成多个利益集团,向上,试图把持国家政权,从而给自己这批人创造更大的财富;向下,他们肆无忌惮地侵占百姓利益,根本不会考虑什么共同富裕,集体脱贫,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手治理了。


汉武帝当年和桑弘羊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让这些家伙服服帖帖,而且还没有消灭,后来的王莽改制归根结底,也还是栽在了这群人手里。


幸运的是,咱们的李隆基有一个好奶奶叫武则天,这老太太为了自己上位合法合理,抡起拐杖对着各种利益集团和权贵阶层就是一顿横扫,比当年的灭绝师太还狠,再加上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的一番折腾,到了李隆基上位,除了朝堂之上有点乱,大唐王朝的外部边患和内部豪强基本都不是问题了,所以,我们说他命好。


不过即便命再好,如果李隆基是一个像他爹李旦那样软弱的君主,或者像隋炀帝杨广那样急功近利的败家仔,“开元盛世”也不会发生。所幸的是,李隆基不仅没有那两位的毛病,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任。在他上台之后的前三十年,先后有十多位知识分子被他看中,当上了帝国的宰相,这里面最出名的有四位,那就是姚崇、宋璟、张说和张九龄。

 

                                       二


姚崇本来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当年首相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逼着武则天下台,这哥们也是参与者之一,可是当他看见武则天老太太凄凄惨惨地搬到上阳宫居住时,他居然痛哭流涕,哭出了声。包括张柬之一众大臣在内的人都很惊奇,说哥们,今儿难道不是好日子吗?李唐皇族终于复位了,你哭啥啊?他的回答是,“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我伺候这老太太时间长了,现在突然辞别,忍不住哭两声,也是臣子应该有的节操。大伙儿听了这话,都像看着外星人一样看着他,结果自然是很不好,没过多久,姚崇就被排挤到地方去当刺史了。等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李隆基的爹继位之后,他又回来当了一段宰相了,可惜的是,又因为和李隆基走的太近,得罪了太平公主,再一次被贬到地方当刺史。


李隆基即位之后,虽说没有大的外患和内忧,但朝堂上极其混乱,这种混乱不仅仅是韦皇后、太平公主这些人卖官鬻爵带来的混乱,还包括了武则天统治时期,为了她老太婆政权的稳定而采取的一些非常措施,比如说酷吏横行,大量不合格官员人浮于事等等。


李隆基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认定,只有姚崇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把他从地方召回,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遇到这种事情,一般人自然会马上大喜过望,跪下谢主隆恩,但已经干过两届宰相的姚崇这时候拽得很,居然对着李隆基说,“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啥意思?就是你想招聘我,我知道了,但是我有十个要求,你看看行不行,不行的话,我回去继续当刺史,免得搬家搬来搬去的麻烦。


李隆基说你说来听听,姚崇一口气说出了十个要求,这就是著名的“姚崇十策”。我这里给大家高度总结一下,说是十条政策,实际上,主要内容就四点:第一,实行仁政,不要严刑峻法;第二,和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抄了人家的老家,这叫“不幸边功”;第三,您皇帝两口子的亲属,还有宦官不能干涉朝政;第四,对俺们这些大臣要讲礼貌,而且要允许我们提意见,不要一提意见就砍了俺们的脑袋;


这个“姚崇十策”从诞生之日起,历来就被政治家重视,毛泽东读二十四史的时候,对此有过一个批注,说“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当然,纲领是好纲领,但君主们能做到什么样子,那就很难说了,开元盛世后期,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恰恰是李隆基忘了上面我总结出来的第二条和第三条。


公元713年的李隆基,倒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干脆利落地对姚崇说“朕能行之”,不就是十条建议吗?不是个事儿,我都答应你。


就这样,姚崇就当上了宰相,他上任之后也没辜负玄宗的厚望,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整顿吏治,淘汰了很多不称职的官员,而且抑制了权贵,大规模地发展生产,干得不仅仅是好,那是相当地好。


不过呢,他这个宰相也就当了三年,三年之后,在姚崇的主动要求下,唐玄宗撤掉了姚崇宰相的职位,换成了宋璟。


那为啥好好的宰相,干着干着就给撤了?腐败了?严格地说,腐败两个字还真的沾边,不过不是姚崇腐败,是他的两个儿子腐败了,史书上说,“纵其子广引宾客,受纳馈遗”,也就是家教不严,纵容孩子和社会上的人往来,收受贿赂。


在我看来,什么老婆孩子腐败,只是表面原因,深层原因是唐玄宗的政策转变了方向。我这里引用史书上的另一句话,叫“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啥意思?姚崇这个人,手腕灵活,干事情目的性很明确,只要办成了事儿,什么规矩、制度他并不太在乎,而接替他的宋璟就严谨地多,干任何事情都循规蹈矩,方方正正。


唐玄宗在姚崇的帮助下,清理了武则天和韦皇后时期混乱的朝堂,接下来,他希望看到一个能够维持政治纲纪,强调道德和规矩的人物来以身作则,整顿社会风气,在这样的战略思想转变之下,办事不讲原则,只问结果的姚崇就不适合了,刚直不阿的宋璟走上了相位。


这个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的大臣,由于性格刚正,和武老太太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干得那叫一个激烈。神奇的是,这样一个刺头儿,既没有被贬,更没有被杀头,那只说明了两件事,第一,宋璟这家伙,正直是正直,但他可不傻,当官应该还是有点儿手腕的;第二就是武则天老太太一直都不糊涂,对于宋璟这样没有皇族背景,只是刚直不阿的老臣,武则天是不会仅仅因为他和自己的两个床上玩物对着干,就打击对方的。


后来到了唐睿宗时代,宋璟当上了宰相,可惜,和姚崇一样,因为得罪了太平公主,被赶出了京城,贬到当时的穷乡僻壤,今天的一线城市大广州去当刺史。


据说广州人民那时候一直住草屋,是宋璟教会了他们用砖瓦盖房子,也正因为他在广州的名声和政绩,让唐玄宗决定他接任姚崇,担任开元年间的第二位宰相。


宋璟的主要功绩就是整肃了唐朝的风气,有点类似我们今天说的三讲教育,从上到下,整个大唐在宋璟担任宰相的时候,法制严明,正气多过邪气,就连皇帝唐玄宗,在单独召见大臣的时候,都要让一位谏官,也就是纪委的处级干部站在一边负责监督,另外还要有一个史官负责记录。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很难出幺蛾子,耍阴谋诡计的少了,干正事的多了,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就蒸蒸日上。


可惜的是,四年之后,公元720年,这位宋璟同志也上书唐玄宗辞职,说干不动了,也不想干了。而李隆基也没做太多挽留,和姚崇一样,宋璟被罢相之后,待遇不变,也获得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这个职位我们前面讲过,汉晋南北朝时,还是特牛掰的存在,但是到了唐朝,开府仪同三司已经变成了一个名誉头衔,地位崇高,但是不管事。


宋璟之所以干不下去,原因是这哥们得罪的人太多了。


那时候的社会经济已经异常发达,经济越发达,就越需要大量的钱币来流通,这个好理解,可是朝廷上铸造的铜钱远远满足不了这个需求,就有很多豪强大户自己私自铸造铜钱。姚崇那时候,对这事儿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因为私铸铜钱虽然犯法,但不像纸币,几分钱的成本可以弄出百元大钞。金属货币时代,私铸铜钱的利润空间并不是十分巨大,但这事儿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那好处是巨大的。


我们的宋璟是啥人?人家的人设就是四个字,刚直不阿,他说啥也闭不上一只眼睛,反而睁大了双眼,拼命要打击铜钱私铸,这样一来,就得罪了很多名门望族。再加上他自己刚愎自用,犯了很多错误,玄宗也觉得让这老人家继续干下去,有可能破坏得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所以,宋璟同学干了四年,也下课了。

             

                             


几年之后的公元723年,一个叫张说的又走上了宰相的位置,这里的这个“又”字实在是大有玄机,因为这哥们本来就是宰相。当年唐玄宗提拔姚崇做宰相的时候,他就是中书令,结果是和姚崇一顿死磕,阳谋,阴谋,各种法宝出尽,也不是姚崇对手,被赶出了京城,现在姚崇死了,宋璟下课,张说重新回到了相位,当这哥们骑马经过玄武门的时候,应该是有一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感触。


实话实说,张说阴谋诡计不擅长,宰相也干得不如姚崇和宋璟,他最大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八个字,著书立说,讲论文史,当然,你完全可以换成另外四个字,文化宣传。


公元724年,在他的鼓动之下,唐玄宗带着文武百官去泰山举行了封禅大礼,新旧两本《唐书》都记录了,“受诏与诸儒草仪,多所裁正”,意思就是以前秦始皇,汉武帝,还有李隆基爷爷奶奶李治和武则天他们在泰山举行的那一套礼仪,都已经过时了,老天爷都看腻了,厌烦了,为了让老天爷高兴,现在要按照俺张说制定的,新的程序来举行封禅,这可以说是张说个人的巅峰时刻,替老天爷制订礼仪。


按照规定,封禅大礼之后,所有三公以下官员都可以提升一级,可是张说却利用这次机会,把自己女婿郑镒从一个九品芝麻官直接提升到五品官员。你要知道,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的官员基本就是九品十八级制度,也就是每一品都有两个级别,比如说九品,就分正九品和从九品。


就算这个郑镒当时是正九品,那他升到从五品,也是连升了7级,这已经不是火箭了,简直就是东风17,所以,当唐玄宗在大宴群臣的时候,就很惊奇地问郑镒:爱卿,你咋升官这么快?有啥秘诀?郑镒当场是面红耳赤,无言以对,这时候旁边一个深受玄宗宠信的乐府官员说:“此泰山之力也!”这全都是泰山封禅的功劳啊,从此之后,老丈人就多了一个新的称呼,叫泰山大人。


任人唯亲,再加上贪财和脾气暴躁,张说这个宰相当了3年,就被两个御史中丞联手上书,弹劾下台了事,这两个人一个是宇文融,大唐帝国的理财专家,后来也当过宰相,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相,我们后面会详细说到这个人,这里你只要知道,张说得罪的是两个超重量级人物,他的下台是必然的。


在他之后,最后一个开元盛世的名相就是张九龄,说张九龄你可能不知道,但是说起他的先祖,汉初三杰的留侯张良,你是一定知道的,那就是张九龄的先祖。“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老幼皆知的诗句,也是张九龄的大作。这哥们和张说一样,文采斐然,极有才气,同时也都是姚崇的政敌,姚老头在任上的时候,张九龄是一贬再贬,郁郁不得志。一直到了公元733年,他才被任命为中书令,升为宰相。


我们今天回看历史,可以说张九龄这个宰相是上天给唐玄宗的一个机会,因为如果李隆基真的能听从张九龄的建议,安史之乱也许就不会发生,为啥呢?两个原因,第一,他几乎是唯一一个看出帝国潜在危机的人,你要知道,他当政时,正好是开元盛世的顶峰时期,大唐的国力最强的时候,朝野之内一片歌功颂德,但张九龄给玄宗的奏章里,多次指出帝国现在有问题,劝李隆基要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头脑如此清醒的,可以说是盛唐第一人;


第二,张九龄做宰相期间,和安禄山有过来往,他认为这个人将来可能是大唐的祸害,所以当安禄山打了败仗,他坚决主张按照法律砍了安大胖子的脑袋,并且对另一位宰相裴光庭说,如果不杀安禄山,将来“乱幽州者,必此胡也”。可惜李隆基不听,反而反驳张九龄说,“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啥意思?王夷甫就是王衍,那个被石勒抓住之后用墙压死的知识分子,我们前面讲过,他当年就曾经预测石勒会祸害天下。唐玄宗的意思是,即便你张九龄预测的像王衍那么准,安禄山也不是石勒,俺李隆基制服一个小小的安禄山就像玩一样。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唐玄宗这个牛吹得太大了。就这样,死刑犯安禄山在皇帝的保护之下,逃脱了宰相张九龄的钢刀,几十年后,这哥们对着大唐举起了钢刀,这是后话。


李隆基虽然在李林甫和安禄山这两个人事安排上没有听从张九龄的,但是他对于张九龄的扶持农桑、革新吏治等措施还是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在这个期间,大唐王朝一直持续着它的辉煌,张九龄的缝缝补补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从姚崇,宋璟,张说到张九龄,就是开元盛世上半场的四个阶段,姚崇帮着李隆基清理了武周、中宗和睿宗三朝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结束了朝堂混乱局面,恢复了民间生产;宋璟打好了制度基础,整肃了社会风气;张说开展了大量的文化普及和教育工作;张九龄是继续让唐玄宗过着得意忘形的小日子,调整了一些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让盛唐的气象延续了很多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这样评价:“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说尚文,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一句话,大家虽然各有各的毛病,但总体来说宰相的活儿干得还是挺漂亮的。


那么,唐朝这个开元盛世究竟强盛到什么地步?著名的唐诗又是怎么回事?这些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01639ciwb

    “康乾盛世”呵呵,按照老师讲的,盛世得老百姓有民族自豪感,个人使命感,清朝时期除了满人,其它民族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吗?都是满清皇帝嘴里的“奴才”

  • 烟斗A10

    李家都是狠人

  • BOOMinG

    李隆基挺好,就是活的太久了

  • 听友70478924

    主播讲得好

  • 听友70478924

    李隆基命好自己也有实力

  • 马利莲梦露

    满清半个都算不上

  • 听友70478924

    你们爱历史吗?记的给主播"风落白衣”点赞

    三丫家的丫 回复 @听友70478924: 还要记得给先生投票哦

  • 听友65572579

    东风17二十马赫,火箭30马赫

  • 听友70478924

    评论区的朋友们。评论讲的好好一人一个赞!

  • 甜心醉醉

    好像张九龄还是个帅哥,男子背公文包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