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讲【模块一】礼尚往来:我们为什么爱送礼

第015讲【*****************

00:00
09:33


“你好!听完了这堂课,欢迎你来到课后加餐学习区。需要加群的同学,请到课程详情页面,找到付费专享群板块,入群学习。”


一、课程原文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到目前为止,我们谈了不少金融创新改变历史的例子,也讲了很多在过去没有金融市场的时候,人类如何通过文化和婚姻解决跨期交易挑战。在集中讨论各种正式金融之前,今天,再谈一个离我们生活很近的话题,就是礼尚往来文化,我们为什么爱送礼?背后的金融逻辑是什么?


这里,我想从我的母亲谈起。我的母亲9岁时就作为童养媳,嫁到我父亲家。按照她一直跟我和兄弟的说法,“嫁到你们家!”小时候我很钦佩母亲,她从来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是随时可以说出来,谁家什么时候给我们家送了多少礼、什么礼,也可以随时讲出我们家哪天要给谁家还送礼、谁家什么时候要盖房子、或者娶媳妇、嫁女,各种世俗人情!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她是如何在脑袋里管理这么复杂的账本,而且她脑袋里的资产负债表是清清楚楚的,因为虽然我们村很大、人口很多,那个资产负债表很复杂,但是,她似乎没有因为哪家的礼没有还而得罪人!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让我母亲把这些“礼尚往来”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的送礼文化有改变吗?城市和农村都一样吗?


礼尚往来的金融逻辑


其实,我母亲跟我讲过一套自己总结的逻辑:


第一,收了人家的礼,一定要还,否则那个亲戚或者朋友关系就没了;


第二,还礼时,不能少于对方之前送给我们家的礼,至少要加个10%什么的;


第三,对亲戚,逢年过节要送礼;


第四,对待亲戚和一般朋友,对方盖房、红白喜事、生孩子或者有其它大事的时候,要送礼。


从我母亲总结出的礼节文化看,礼尚往来是典型的跨期价值交换,交换的信任基础是友情关系,不管友情是基于邻居还是靠朋友的朋友介绍。也就是说,张家今天送100块钱的礼物到我们家,今后我母亲会按照110块钱的礼物还礼,期间的投资回报是10%。我们家给别人送礼后,也会有类似的回报预期,否则,“礼尚往来”就不会“往来”了。


同时,你也看到,一般都是在一家发生大开支的时候,比如盖房子、搬新家、娶媳妇、办丧礼,邻居亲友都会送礼;等到我们家也出现这种大额开支时,别人家也会还礼,等等。这就是说,送礼实际上是一种换个说法的融资行为,“礼尚往来”等于是一个不断重复的相互融资、互相投资、彼此帮助解决大额开支挑战的过程。


只要大家都还有意继续做亲友,这个“礼尚往来”的过程还会持续下去,而且这个亲友圈子越大,内部金融市场的效果就越好,因为融资面、融资额、分摊跨期风险的范围就越大。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大家都世世代代在同一个地方,不移民或迁徙他乡。一旦有一些人开始迁徙他乡,或者经常不在同一地方,重复博弈的过程就要停止了,信任基础就会破坏!


所以,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只要人口流动很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开支不是太大,基于“礼尚往来”的亲友圈内金融市场差不多够用。但是,一旦开支金额、风险程度都大幅提高,这种类金融市场就不够用了,因为不管你的朋友圈有多大、亲族有多大,能够融到的资金、能够分摊的风险都会有限的。为了进一步扩大融资范围、增加融资规模,就需要到更广泛的陌生人中间去融资,就需要现代金融中介、现代金融市场了!


从这个意义上,现代金融市场不仅会取代过去基于亲友的融资圈,改变融资范围和融资结构,也会改变甚至削弱传统亲友圈的作用,重创社会网络的性质和含义。当然,这也会使“礼尚往来”从原来侧重“融资功利”,改变为侧重无所求的真正友情。


你可能觉得奇怪,研究金融的人怎么总喜欢从利益的角度去解读社会、解读文化背后的成因?的确许多人也指责说,“你们经济学家的心眼好狭窄,总是从利益的角度解释一切。难道世界没有爱吗?”听听陈老师怎么说。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


其实,这不是我们研究金融的人心胸狭窄,跟我们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没有关系,而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人类——就是这么现实呀我们关心的是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包括文化的形成过程与变迁过程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让老百姓推出这种、那种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延续下来?


比如说,今天的中国社会里,各地方的金融市场差别很大,农村还是很传统,那里的金融产品很少,但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很发达,金融市场丰富多彩,二线、三线城市依次介于一线城市和农村之间。那么,既然一线城市的金融很发达,但农村则没有,是不是一线城市的人不再依靠“礼尚往来”朋友圈融资、而是依赖现代金融市场,所以,城市越大,送礼的程度就越低、越少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过去做了三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几乎没有人不送礼,而且每年礼物开支占收入的比很高,可是,从农村到四线城市、到三线城市,越往更大的城市走,送礼的倾向性就越低、越少,每年的礼物开支占收入比就越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线城市所代表的文化中国跟农村所代表的文化中国,已经完全不同,上海和深圳人其实在送礼等观念上已经跟美国社会很接近。


所以,正因为在融资、投资角色上,现代金融市场跟我们原来的亲友圈有很强的相互替代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丰富,亲友圈的经济作用在下降,那么,礼尚往来的必要性也在下跌。金融市场使得礼尚往来文化逐渐成为历史。


要点:


1. 在传统中国社会,没有金融市场,所以,一碰到盖房、生子、婚嫁等大额开支,亲友都会送礼,帮助你减轻短期大额开支带来的生活压力。但是,“礼尚往来”的要求是:你今后必须还礼,而且是按照超出当初礼物价值一些百分点的金额还礼。所以,“礼尚往来”是换一种说法的跨期融资、跨期投资,亲友圈等同于一个内部交易市场。


2. 随着现代金融在城市甚至农村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亲友圈融资的依赖度在减少,特别是人口流动增加以后,作为重复融资体系的亲友圈所需要的信任基础在瓦解。金融也在改变传统的“礼尚往来”文化,并因此改变我们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二、课后加餐 


社会分配资源的几种基本方式


人的本性是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包括物质、权力、地位、名誉,以及各类机会等利益。但问题是,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出现了矛盾,不可能每个人的欲望都被全面满足,不可能谁都做一把手,不可能每个人的社会地位都最高、每个人都坐头等舱,升官、发财、就学、就医等机会也不可能绝对平等。这些有限的资源、地位、机会必须靠某种指标和某种机制来配置,来决定谁多得谁少得,也由此规范人与人的交换关系、分配关系、社会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任何资源配置格局都代表一种秩序,只是在不同社会里,决定秩序即资源配置格局的坐标会不同。


规范社会关系与资源配置的最原始也最简单的方式是暴力。原始社会是看谁的武器最具杀伤力,同时也最敢使用暴力、杀人不眨眼。暴力最强同时也最能用暴力的人是社会的老大,地位最高,享受方方面面的资源也最多,暴力能力、暴力意愿次之的,在地位、机会与资源享受方面也是次之,其他依次类推。就这样,基于暴力的社会秩序形成了,它不仅决定社会结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决定了有限资源在不同人之间的配置结构。


第二种方式是一切基于行政权力。但靠行政权力建立并维系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强制关系,而非基于自愿或自由选择,它往往以牺牲效率为前提。


第三种方式是我们今天提到的,基于血缘关系决定资源的配置。比如,个人的家族拥有的山和土地、财产、生产的粮食、圈养的牲口家禽,按照五服原则在家族中分配,血缘关系越近,分配得到的越多。


第四种方式就是基于货币价格配置资源。什么都明码标价,谁出价高谁就获得资源。在经济领域,货币化显然是专业分工得以细化的前提,否则农民的粮食和老师的知识之间就没有共同价值标准,没有定价标准就难以交换,没有交换就难以深化发展。货币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产物。

三、思考题 

从今天讲的这些故事和变化趋势,你看到了,这些年中国社会经历的转型与变化是多方面、多维度的,由此给长辈们带来的不适应甚至焦虑是完全能理解的,代沟的深度是显然的。其中,金融的发展也在促进这些变迁。你怎么看待这些变化?今后的人际关系、社会结构会变成什么样子?你自己准备好了吗?

“期待你的留言,我们下节课见!”

喜马拉雅享FM有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合作联系:yhxzqzd@163.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兰花草_0re

    从源头慢慢的了解了金融与生活的关系,我觉得心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悟!我更喜欢现代金融,而不是礼尚往来的跨期价值。

    省吾a 回复 @兰花草_0re: 同意你的观点

  • 听友82399862

    作为一个工科人,慢慢地了解金融,深入浅出,相信一年之后,我会学到很多。更重要的是,我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自觉地透过现象看本质!

  • 一天要喝八杯水

    感觉自己买到了假的金融课

    开吥了口 回复 @一天要喝八杯水: 要讲得云里雾里很简单,要讲得深入浅出很难,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慢慢来

  • 15008348aeu

    这是金融课,不能98%都在讲故事,2%才提到金融,本末倒置。求早日切入金融正题!

    墨梅_c5 回复 @15008348aeu: 大道至简 如此深入浅出的课程讲解 能够听到是我们的幸运 个人观点

  • 听友46404286

    整天讲故事,感觉被坑了。

    头头没有头 回复 @听友46404286: 故事一直是几千年以来传播知识文化最简易的方式,这是老师用心良苦,跟你讲非常专业的你听得懂,想了解金融的普通人听不懂怎么办?

  • guoqiuhong

    我们想听实际的,受不了拉,

    tianyunchn 回复 @guoqiuhong: 怎么一直有这样的人。。。好尴尬

  • 秋之甘霖

    金融融入到了每个人每代人的生活中,才会有现在父母辈的请客送礼,我们这辈的AA制,就算谁过生日要请客,就算送玩具送礼品送衣服等等也不会送礼金。至于那些入不敷出的宴席与礼金,我觉得是礼尚往来中除了金融,还有个人的面子思想,没有做好经济预算导致的。我就遇见过一个真实案例,一新郎结婚的时候不笑,最后婚礼结束数礼金的时候数笑了,这说明合理预算的话礼尚往来确实能集资的。不过现在的金融和过去的传统还在过渡期,所以才会出现我们不想送礼,但父母要求送礼,我们不想办酒席,但不办酒席之前的投资就没法收回来的各种情况。至于以后想要取消,我觉得在这样的循环下,很难

  • 蜜桃茉莉茶

    3 多元人际关系的演变 - 金融促进了资源获取渠道的丰富性,除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之外,还能靠金融小伙伴。例如:VC风险投资给予有梦想的年青人梦想成真的可能 - 除了目前还不能完全摆脱的社交人情、面子工程,交友目的会更趋向情感契合度,利益交换的人际维系不再那么明目张胆 4 金钱观遭到巨大挑战,幸或不幸? - 可能我们会认为稀缺资源在利益面前不再傲娇,典型社会话题: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寒门再难出贵子。掌握或使用稀缺资源的都是人(履行行政职权的也是人),所以人怎么使用资源,怎么使用金钱,就怎么做人

    蜜桃茉莉茶 回复 @听友91058486: 谢谢,没学过经济学,所以来补补课

  • 乐蜀人

    陈老师,您说的礼尚往来实际上是一种融资行为,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是,为什么现实中的很多送礼收礼却并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比如在我的四川老家,存在着大操大办送大礼的习俗,礼金成为很多人家最大的开支,对于办事的人来说,也往往是入不敷出,最终受益的只是各种商家而已,那么老百姓办事和送礼的驱动力是什么呢?

    王般若_pi 回复 @乐蜀人: 我认为可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你们老家地区的人们不再单纯通过礼尚往来进行融资 礼尚往来在你们那个地区 已经没有金融工具的意义了 但是这种习俗被保存了下来 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互相攀比 和保存人际关系沟通的方式(我按照我老家的情况猜的)

  • 老杨Wink

    现在大家出去吃饭也都倾向于AA,这样不会有你请我,我再请回的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送礼的目的和意义和以前比应该更纯粹了,中国还是讲究人情往来的。送礼,是表达一份祝愿,一份心意,而不是缓解短期的一笔较大支出。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