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的基本构造;细胞不仅本身是独立的生命,并且是植物体生命的一部分,维系整个植物体的生命。
1839年,施莱登的朋友施旺,经常和施莱登一起喝酒聊天,他在交流中得到启发,结合自己在动物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所有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把细胞说扩大到动物界,从而建立了生物学中统一的细胞学说。
但是,新细胞是如何产生的呢?
施莱登认为新细胞要么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长出来的,要么是在老细胞的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的。
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如上便是细胞学说的三大支柱:
1)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生命的最基本单位。
3)所有细胞均来自先前存在的活细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前两点很容易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而第三点却不是那么显而易见。我们需要观察到一个细胞正在分裂的过程,才能有说服力。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是非常难的。因为细胞基本上是透明的,即使放大了也不太容易看清它的精细结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无法弄清细胞分裂的机理和详细过程。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人看清透明的物质呢?很简单啊,让它不透明!
1879年,德国的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可以用碱性的苯胺染料,把细胞核里的有些物质染成深色。他把这些物质称为染色质。后来被改名为染色体。
他用高倍的显微镜观察蝾螈的皮肤细胞。
他发现细胞开始分裂时,染色体聚集成丝状,如盛开的烟花。
随着分裂过程的进行,染色丝一分为二,然后形成两个细胞核。
两个细胞最终分开,各自有了自己的细胞核,有了自己的一套染色体。
那么,问题来了:分裂后子细胞里的染色体数目,和分裂前母细胞里的染色体数目一样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分裂之时,母细胞会复制出一套新的染色体,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先复制,乘2,再分裂,除以2,这样就保持数目不变。你看,细胞的算术不差吧?至少会做乘法和除法。
这个细胞分裂的过程,称为有丝分裂,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有很多丝状物出现。
2016年,《科学频道》将弗莱明的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发现,评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100个科学发现之一,也是细胞生物学中最重要的10个发现之一。
染色,把细胞核里的物质染成了红色或紫色,不仅让我们看清了细胞核内部的构造,还看清了细胞分裂时那些丝丝缕缕的细节——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想要看清楚一个人的品性,先让他红起来,一夜成名、红得发紫的那种。
1883年,比利时细胞学家贝内登发现了染色体的另一个特性:每一个卵细胞和精子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只有其他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他选用马蛔虫作为模式生物,详细研究卵的成熟过程和受精作用。
为什么选用马蛔虫呢?因为马蛔虫的染色体少,只有4条,容易观察和统计。
他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体细胞中一半数目的染色体,精子细胞带有2个染色体,卵子细胞带有2个染色体。
而受精卵中有4个染色体,其中2个来自父本(精子),2个来自母本(卵细胞)。
他由此推断,生物在形成配子(即卵细胞和精子)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配子细胞只有其他体细胞的一半染色体。形成配子细胞的这个分裂过程,叫减数分裂。
这个减数分裂的过程非常重要。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减数分裂,会出现什么情况?
假设有一种生物,第一代的细胞核中有2个染色体。如果没有减数分裂,那么它的配子细胞中同样有2个染色体。
这样一来,第二代的生物细胞中将会有4个染色体,2个来自父本,2个来自母本。
第三代的生物细胞中将会有8个染色体。
十代之后,生物细胞中将有1024个染色体。
二十代之后,生物细胞中将有1 048 576个染色体。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将无穷匮也。
生物不可能这样传宗接代下去,细胞核非涨破爆炸不可。
所以,减数分裂对于有性繁殖是必需的。必须要能舍去,才能传下去。
如果减数分裂明天消失,所有有性繁殖的生物都会停止繁殖后代。这意味着不再有婴儿、小狗、小猫等。虽然所有无性繁殖生物、活着的人和动物都将继续生活,但不会再有后代。这将导致世界上大多数物种灭绝。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细胞生长、生物繁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丝分裂,它的算术是这样的:先乘二,再除以二,染色体随着细胞分裂被新的细胞继承,保证了生物体内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减数分裂,它的算术是这样的:配子细胞只取一半染色体,有性繁殖时再合两半为一,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破镜重圆,重获完整。
我们回头来看生物学的发展,它在19世纪末是非常尴尬的。一方面,孟德尔的天才成果被尘封,没人知道它的存在和伟大。另一方面,生物学家观察和研究细胞和染色体,却不知染色体有何用。这好比有一群人,在黑夜中登山,而他们肩上的行囊中恰好有一支手电筒,却无人知道,更无人拿出来照亮前面的道路。
因为染色,原本朦胧和模糊的构造,显现出了它的轮廓和线条。因为染色,我们看清了细胞核内部深处更细微的秘密。“这般颜色做将来”,这样的颜色和条纹,在研究细胞的科学家眼里,是最美的风景。
染色体和遗传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有观察力和灵感闪现的人来揭示答案。“天青色等烟雨”,而染色体正等着有缘之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