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深圳需要向前看了!

5月11日深圳需要向前看了!

00:00
06:47

【王煜全 要闻评论】粉丝群已经开通

欢迎加入前哨粉丝群,在这里你可以和科技投资人、创业者、各行业专业人士互动沟通,分享心得体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前哨相关活动动态,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1)添加创新地图的微信:innovationmap 为好友,并在好友请求中标注“要闻评论”
2)把你的全名和职称发给“创新地图”

如果您想洽谈合作,也请添加创新地图微信,并附上简介。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最近我看了一篇深圳科技局原副局长周路明的文章,他认为深圳的成功是制度的成功,把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主导变为市场导向,不断清除那些阻碍创新的制度因素,充分释放了企业家的积极性。


与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不同,作者认为深圳既不是中国的权力中心,也不是科技资源的中心,并且中国科研板块高度行政化,使得转化效率很低。


深圳成功的避开了成果转化的道路,而且通过一系列制度让技术研发成为企业的配套,让企业成为技术实现和市场化的主体,由市场需求驱动了深圳企业的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崛起成为了全球的创新之都。


我看了很有感触,所以想写篇文章谈谈。


深圳的成功确实是制度的成功,因为当年制度的束缚太严重了。周其仁老师就讲过一段往事:当年深圳改革开放,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有港商建议他们卖地,但土地是公有的,哪里能买卖。


还是当时特区的管理者们有办法,想从领袖著作里找到土地可以出租转让的说法,结果马恩著作没有,毛选没有,一直到列宁全集里才找到了证据。


深圳出地,港商出钱,盖楼卖了大家分,深圳才有了运转起来的初始资金。所以深圳的成功确实是制度放开的成功。


图片


但今天时代变了,深圳的任务也要跟着变。有句话叫“让历史告诉未来”,但如果不熟悉历史发展的规律,照搬历史做法,就容易刻舟求剑。这套让深圳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已经无法帮助深圳延续辉煌了。


其实今天的深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开放的问题:深圳的产业虽大,但却缺乏对产业生态的控制力。华为被迫放弃手机业务,就是这一窘境的写照。


这也是深圳在科技创新的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不是再造一个华为,而是打造领先的科技产业生态。


再造华为给政策就好,但打造领先的产业生态,就需要政府懂产业,尤其懂如何推动产业的均衡发展。


中外大量历史已经证明,完全靠自由竞争的市场,难以建立强大的科技产业,因为今天的科技产业是大批企业紧密协作的结果,而且需要政府投入去支持那些盈利不高,企业没兴趣做,但对产业生态至关重要的工作。


图片


美国科技产业的成功就和万尼瓦尔布什推动政府大力扶植基础研究有关,当年他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科技政策,所以今天美国的科技政策中很重要的一条就做无尽前沿法案。


美国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能源部、科学基金会等对科技产业生态的扶植更是有目共睹。


以芯片产业为例,我们在科技特训营里就深入剖析过,在要闻评论里也撰文评述过,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日本的芯片业曾一度领先于美国。


意识到了这一点,美国在1987年由政府牵头,集合14家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成立了芯片研发联盟,而且得到了DARPA的大力支持。促成了各个企业在研发上的深度合作,才有了美国芯片产业的全面领先。


今天光刻机的霸主虽然是荷兰企业阿斯麦,但那也是美国技术扶植的产物,美国有绝对的话语权,才会造成今天对中国卡脖子的局面。


中国今天的问题恰恰就是生态协作不强,尤其是在研发上的协作,华为和寒武纪合作没多久,就开始自己搞AI芯片。不得不说,没能建设起强大的广泛协作的生态,也是华为面对打压,业务损失很大的重要原因。


现在美国对中国科技进行打压,中国自主创新的呼声又高了起来,但如果没有强大的生态支持,自主创新只能是句口号。只有建立强大的创新生态,才能不再受打压。自主创新重要,更重要的是生态可控。这时,政府的生态协调价值就尤其重要了。


政策放开要的是鼓励长板,而发展生态要的是补齐短板,深圳近年引入了不少科研院所,也强调了技术转化和转让,这都是非常好的进步。


但在组织和协调产业的深度研发合作上,在系统跟踪全球科技前沿和产业动态上,希望也能看到深圳的进步,而这是对产业生态更加重要的。


这方面,成功地建立起国内最强大的生物医药产业的苏州最有发言权,我们在采访当年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理者时,他们多次提到当年引入冷泉港实验室、建立长年不断的生物医药论坛对产业生态的意义。


因为论坛虽然需要政府长年资助,但通过论坛和全球生物技术前沿建立了联系,引入了大量优秀企业。这样的政府投资所带来的回报不是简单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我们近期正在写一本科技创新产业生态的书,因为国内这方面的专著几乎没有。希望我们能和深圳有更多交流和研讨,一起研究推动产业生态的繁荣。


图片

深圳特区40周年的时候,习总书记视察了深圳,并且给了深圳更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制度进一步开放,但也提了要求,就是进一步的试点。


我的理解是,总书记说的试点不是像40年前一样,简单地放开,而是政府真正搞懂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律,掌握打造自主可控的科技产业生态的方法。粗放型要向精耕细作转变了。


这个试点的意义,将不亚于40年前的伟大试点。40年前,深圳摸出了一条市场化之路,全国各地纷纷学习模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各地的模仿也带来了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问题。我们在很多地方调研时,地方都反应了各地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相互挖企业的问题。


而如果深圳找到了产业生态繁荣之路,整个产业的核心环节都会向深圳聚拢,这时别的地区即使想搞这个产业也搞不了,而如果他们是学习了深圳的产业生态扶植经验,再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做针对性的扶植,既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又可以增强每个地方的独特的科技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从中国经济全盘思考的角度,可以形成一个丰富的科技产业生态,使得中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更加健康。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产业深度分析和底层思考逻辑,会在“前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报名加入。


创新地图的小伙伴们提醒我,从6月1日开始,科技特训营年费要有小幅上涨,感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这个5月的各种优惠,详细情况请见“全球风口”公众号二条文章。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我们今天整理了一份"美国先进制造创新中心清单"记得点下“赞”和“在看”,点击顶部的“进入公众号”,在对话框里发送“科技”二字,你就会获得这份清单。









从2021年6月1日起,前哨科技特训营将从5600元/年,调整到5999元/年


【5月31日24:00之前报名】价格仍为5600元/年,

老学员续费新用户购买2年还有赠送1个月学时的活动。


【报名地址】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供应链之声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深圳近十年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培育方面的退步肉眼可见。创新乏力与房价、教育、医疗等资源拖累、管理者的迷失有莫大关系。科技和创新生态的培育任无比重、道无比远!深圳应该多向北京、上海、长三角等城市学习,千万别再自满了

  • 莫尔强

    期待新书早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