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修心的支点

196.修心的支点

00:00
17:40


此篇是表达阳明心学最重要的一个篇幅。以朱熹为代表的先儒以为,格物就是格天下之物。试问天下物何其多,该从哪里下手?一草一木皆有理,如何去格?纵然格透草木之理,又如何反过来诚自己的意呢?阳明先生悟透心学,认为“格”应作“正”解,“物”应作“事”解。《大学》中所谓身,就是耳、目、口、鼻、四肢,修身就是要“四勿”,要让身体乖乖听话,不做非礼之事,该怎么用功呢?先生说“心者身之主宰”,所以修身要缩小范围到正心,检验自家心体安不安然,让它大公无私,没有一点不当的地方。但人的意念相续不断,仍然无处着力,所以再缩小范围到诚意,在心意发动的那一刹那下功夫!至此,整个心学就有了可以施力的地方,把握这个下手处好好格正,就踏上了格致诚正的修行之路!


1.【格物】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2.【正心】的着力点在哪里?


《传习录卷下》

(一一八)

先生曰: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要修这个身,身上如何用得工夫?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故欲修身在于体当自家心体,常令廓然大公,无有些子不正处。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听;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此便是修身在正其心。然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心之本体那有不善?如今要正心,本体上何处用得功?必就心之发动处才可着力也。心之发动不能无不善,故须就此处着力,便是在诚意。如一念发在好善上,便实实落落去好善,一念发在恶恶上,便实实落落去恶恶,意之所发,既无不诚,则其本体如何有不正的?故欲正其心在诚意。工夫到诚意,始有着落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69375orjm

    讲师将事、物,解释的非常透彻明了,通俗易懂,谢谢讲师!

  • 观海君

    心学精髓!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3281916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初阶纪念日20220628

  • 桃之夭夭_5tu

    格物,格:正其不正;物:人心与物的交汇之事。格物亦就是在在事上磨炼验明心性、致良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交养互发,互为一体。

  • 听友192622076

    学与思原来是一件事,思看是否符合天理,就是思就会进入文字障,朱熹害人不浅,教育部应该推广阳明心学

  • 桃之夭夭_5tu

    每天心内事很多,不要急,因为急不得,实实落落去正其一念,且着实它,一步一步来,从每天格物致知落实好一件事开始。若求多不求精则功夫散落,就无法感受本心,本心一通则易百通,正其好一心则可以交养互发利于后面的用功,就像一个人第一次的成功积累的经验和自信对后面的价值意义重大。

  • 桃之夭夭_5tu

    身不正源自心不正,心是本因,正其心则身自正,若在身上用功则劳烦无果。所以凡有疑虑,扪心自问!

  • bef055

    心念一动时,就是格物的当下,平时要注意,多多观照啊!

  • 立平_LP

  • 1340819mq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