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938【公元329年】司马光直率地指出王导是晋帝国纲纪混乱之源
 2810

资治通鉴938【公元329年】司马光直率地指出王导是晋帝国纲纪混乱之源

00:00
09:37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陶侃、温峤起兵讨伐苏峻时,号召各地方政府各军区(征镇)率军入援京师。湘州州长、益阳侯卞敦却按兵不动,而又不供应勤王军给养,仅只派一位大营指挥官(督护)率数百人随从大军行动而已。政府和民间对卞敦这种表现,大为惊骇叹息。等到苏峻之乱平定,陶侃弹劾卞敦阻挠军事行动,观望胜败,不赴国难,请用囚车押解京师,交付司法部(廷尉)审判。王导却认为大乱之后,对有罪的人应宽大处理,遂调卞敦当安南将军、广州(广东及广西)州长。卞敦宣称有病,不去到任。于是召回中央,当特级国务官(光禄大夫)兼宫廷供应部长(少府)。卞敦忧愁羞愧,逝世。政府恢复他原来的官位,追加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谥号敬(卞敦遂成为益阳敬侯)。

司马光曰:庾亮以皇后娘家人身份辅佐君王,为皇家招来大祸。使国家破败,君王生命陷于危境,他自己却拔腿逃窜,只求不死。卞敦位居封疆大吏,兵力和粮秣都十分充足,可是面对国家覆亡,却端坐在一旁,观看成败。人臣的罪恶,没有比此更为严重。结果既不能明确公正地用刑罚制裁,反而更赐给他高官贵爵荣耀,作为回报。晋帝国政府纲纪混乱,可想而知。负这个责任的,岂不是王导!


中国官场文化中,王导属于和稀泥型。这一型官员,谈起话来满腹经纶,头头是道;而且除了贪赃枉法外,其他严重的缺点不多。最大的特征是喜爱“与人为善”,像一个云游四方、乞讨为生的托钵和尚,广结善缘,当赞扬别人对自己有利时,一定赞扬别人;当帮助别人对自己有利时,一定帮助别人。唯一的目的是希望不得罪人,永葆自己的荣华富贵。于是,忠于君王对自己有利时,他忠于君;忠于奸臣对自己有利时,他忠于臣。最后,大家都说他是个“好人”。


问题在于,说他是“好人”的“人人”,并不是广大小民,而只是官场里打滚的一撮政客。小民的哭泣和愤怒,他听不到,船舵和桨楫损毁折断,他也看不见。他从不解决问题,而只会把问题用纸包住。尤其恐惧抗拒任何改革,一则是不愿放弃既得利益,一则是习惯接受威权。于是,善良的人被压榨,正直有作为的人被排斥,恶棍所向无阻。是非黑白,全部颠倒。司马光叹息王导是晋帝国纲纪混乱之源,事实上,这种混世的“好人”,也是中国五千年来纲纪混乱之源。


6 晋帝国改封高密王司马纮当彭城王。司马纮,是司马雄的老弟。


7夏季,四月二十三日,晋帝国江州(州政府设武昌)州长、始安公(忠武公)温峤逝世(年四十二岁),安葬豫章郡。政府打算在元帝司马睿坟墓跟明帝司马绍坟墓的北方,给温峤另行建立一座大墓。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陶侃上书说:“温峤忠贞诚实,名闻当今圣世,功勋和节义,人神同时感动。假使他死后有知,怎么会乐意政府如此劳民伤财!愿陛下仁慈地开恩,停止迁葬。”司马衍下诏接受。


晋政府任命平南将军府参谋长(平南军司)刘胤接任温峤遗下的江州州长。陶侃、郗鉴一致反对,说:“刘胤没有独当一面的才能。”宰相(司徒)王导不理。有人对王导的儿子王悦说:“大难之后,社会秩序难以维持。从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到建康,三千余里(航空距离七百二十千米),逃荒的难民以万为单位计算,散布江州(江西省及福建省)。江州是国家南方的屏障,形势险要。可是刘胤骄傲蛮横,奢侈浪费,定会疏懒的躺到床上,只求自己享受。如果灾难不从外来,必然自内产生。”王悦说:“这是温峤的遗言。”(温峤是平南将军,临死时推荐他的参谋长,并非不可能)


8秋季,八月,汉赵帝国南阳王刘胤率大军数万人,从上邽出发,攻击已落入后赵帝国之手的长安。陇东郡(甘肃省平凉市西北)、武都郡(甘肃省成县)、安定郡(甘肃省镇原县东南曙光乡)、新平郡(陕西省彬县)、北地郡(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扶风郡(陕西省眉县)、始平郡(陕西省兴平市)各郡戎狄和汉人,都聚众起兵,纷纷响应。刘胤挺进到仲桥(陕西省礼泉县),后赵帝国首都卫戍司令(卫将军)石生固守长安,中山公石虎率骑兵二万人来救。


九月,石虎在义渠(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大破刘胤军,刘胤逃往上邽。石虎乘胜追击,大肆屠杀,尸体互相重叠,长达一千里。上邽崩溃,石虎生擒汉赵帝国皇太子刘熙、南阳王刘胤,以及亲王、公爵、将军、指挥官以下三千人,全部斩首(汉赵帝国立国二十六年【三○四年至三二九年】,历经五任君王,于兹灭亡。五胡十九国中,第二个兴


起,却第一个结束。本年,中国境内四国并立。四国:晋帝国、成汉帝国、后赵帝国、前凉王国)。


石虎把汉赵政府文武官员、关东(函谷关以东)逃荒的难民以及秦州、雍州(陕西省中部)豪门巨族,共九千余人,强迫迁移到首都襄国;又在洛阳坑杀五郡匈奴民族屠各部落五千人(五郡,即五部,因五部分布五郡,所以也称五郡,参考二七○年。屠各部落是匈奴人的贵族阶层,犹如婆罗门是印度教的贵族阶层一样。石虎诛杀刘姓皇族和屠各部落,在于斩草除根,永难复兴)。再攻击羌族集木且部落所在的河西(陕西省东部),完全制服,俘虏数万人。秦陇(甘肃省南部及陕西省中部)全部平定。


“氐王”蒲洪、羌部落酋长姚弋仲全都归降石虎。石虎上书推荐蒲洪当六夷军区司令(监六夷军事),姚弋仲当六夷左司令官(六夷左都督)。把氐部落、羌部落十五万篷帐迁移到司州(河北省南部)、冀州(河北省中部)。


资治通鉴原文 

陶侃以江陵偏远,移镇巴陵。朝议欲留温峤辅政,峤以王导先帝所任,固辞还籓;又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乃留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


帝之出石头也,庾亮见帝,稽颡哽咽,诏亮与大臣俱升御座。明日,亮复泥首谢罪,乞骸骨,欲阖门投窜山海。帝遣尚书、侍中手诏慰喻曰:“此社稷之难,非舅之责也。”亮上疏自陈:“祖约、苏峻纵肆凶逆,罪由臣发,寸斩屠戮,不足以谢七庙之灵,塞四海之责。朝廷复何理齿臣于人次,臣亦何颜自次于人理!愿陛下虽垂宽宥,全其首领;犹宜弃之,任其自存自没,则天下粗知劝戒之纲矣。”优诏不许。亮又欲遁逃山海,自暨阳东出;诏有司录夺舟船。亮乃求外镇自效,出为都督豫州、扬州之江西、宣城诸军事、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镇芜湖。


陶侃、温峤之讨苏峻也,移檄征、镇,使各引兵入援。湘州刺史益阳侯卞敦拥兵不赴,又不给军粮,遣督护将数百人随大军而已,朝野莫不怪叹。及峻平,陶侃奏敦阻军,顾望不赴国难,请槛车收付廷尉。王导以丧乱之后,宜加宽宥,转敦安南将军、广州刺史;病不赴,征为光禄大夫、领少府。敦忧愧而卒,追赠本官,加散骑常侍,谥曰敬。


臣光曰:“庾亮以外戚辅政,首发祸机,国破君危,窜身苟免;卞敦位列方镇,兵粮俱足,朝廷颠覆,坐观胜负。人臣之罪,孰大于此!既不能明正典刑,又以宠禄报之,晋室无政,亦可知矣。任是责者,岂非王导乎!


徙高密王纮为彭城王。纮,雄之弟也。


夏,四月,乙未,始安忠武公温峤卒,葬于豫章。朝廷欲为之造大墓于元、明二帝陵之北,太尉侃上表曰:“峤忠诚著于圣世,勋义感于人神。使亡而有知,岂乐今日劳费之事!愿陛下慈恩,停其移葬。”诏从之。


以平南军司刘胤为江州刺史。陶侃、郗鉴皆言胤非方伯才,司徒导不从。或谓导子悦曰:“今大难之后,纪纲弛顿。自江陵至于建康三千馀里,流民万计,布在江州。江州,国之南籓,要害之地,而胤以忲侈之性,卧而对之,不有外变,必有内患矣。”悦曰:“此温平南之意也。”


秋,八月,赵南阳王胤帅众数万自上邽趣长安,陇东、武都、安定、新平、北地、扶风、始平诸郡戎、夏皆起兵应之。胤军于仲桥;石生婴城自守,后赵中山公虎帅骑二万救之。九月,虎大破赵兵于义渠,胤奔还上邽。虎乘胜追击,枕尸千里。上邽溃,虎执赵太子熙、南阳王胤及其将王公卿校以下三千馀人,皆杀之,徙其台省文武、关东流民、秦雍大族九千馀人于襄国;又坑五郡屠各五千馀人于洛阳。进攻集木且羌于河西,克之,俘获数万,秦、陇悉平。氐王蒲洪、羌酋姚戈仲俱降于虎,虎表洪监六夷军事,弋仲为六夷左都督。徙氐、羌十五万落于司、冀州。

精选用户评论
  • 小鸱夷子皮

    本末倒置,时代背景成就官场作风,怎么能说他个人官场作风决定时代实事,晋王朝能如王导的人还是少数的

其他用户评论
  • 幽潭鹤影

    当污浊成为一种常态,清白就成了一种罪过。

  • 在古黄河溜达

    柏杨先生评价王导的话正确、准确、精确!

  • 鑫鈺2013

  • 东方会_

    汉赵帝国活活被刘曜浪死

  • 东方会_

    用现在的话说:政坛不倒翁,政坛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