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大健康行业 09 养老:当5亿人老去,这才是五六点钟的“朝阳”

模块一:大健康行业 09 养老:当5亿人老去,这才是五六点钟的“朝阳”

00:00
14:37

从核心行业到龙头公司,开启我的股票自选计划。欢迎来到《我的股票计划Pro》(行业分析版),我是朱振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挺火的短视频,讲的是“日本奇葩服务:到宅沐浴”。在老龄化严峻的日本,为了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解决洗澡问题,出现了专门提供上门洗澡服务的公司,一般由三位服务人员自带专用浴缸和设备,从保护地面到浴缸搭建,从调试水温到隐私保护,服务无微不至,在日本深受欢迎。


很多网友看了觉得不可思议,连洗澡都有专门的公司了,其实类似这样的公司在日本极为普遍,除了上门洗澡,还有给老人喂饭、陪老年人购物等服务。


这种看似奇葩的服务在国内也已经出现,上海就有类似的上门洗澡等老人服务,一次四五百块钱,一个服务人员忙的时候一天能给五六个老人提供服务。


背后的原因,不是日本人和上海人对洗澡多么讲究,而是他们面对同样一个问题:老龄化。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老龄人口,一般指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高达28.7%。


上海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龄人口比例也达到24.6%,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得不到充分的照顾,只能依靠市场去解决。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干嘛要花钱找人来帮忙洗澡呢?的确,现在大多数人对养老压力根本没概念,因为我们的老龄化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


一、中国养老产业现状


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有2.5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大概是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有1.76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2.6%。


宏观上有个指标叫抚养比,就是平均100个劳动力要负担多少小孩和老人。2018年,中国的总抚养比是40.4%,其中老年抚养比是16.8%,也就是说每100个劳动力大概要负担17个老人。这些数字都还不高,所以国人还没太感受到养老的压力,养老产业也还没有迎来爆发期。


但未来十年、二十年,这个压力会快速上升。根据联合国的测算,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在2055年左右达到最高峰,预计将达到约4.88亿人,也就是说,到时候有接近5亿的老年人口,这个数值是2015年的2.3倍,未来20多年,老年人将增加2亿多人!


为什么我们突然就要变老了?原因很简单,计划生育的后果开始显现了,50、60后是中国的生育高峰,那时候最多一年出生近3000万人,现在只有1000多万。随着50、60后逐步进入老年,劳动力急速下降,老年人急速增加,中国的老年抚养负担将会越来越重。


2010年,我们的老年抚养比只有10%左右;到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攀升到30%;到2040年,可能会到40%,也就是每100个劳动力要负担40个老人,这几乎相当于今天日本所面临的养老压力。


看数据可能不好理解,咱们举个身边的例子。


过去中国的家庭人口结构是个金字塔形,一对老人下面四五个孩子很正常,这些孩子大多是50-60后,他们基本是四五个家庭供养一对老人,当然不需要什么养老产业,甚至这么多孩子,还送老人去养老院被认为是不孝顺的一件事。


但当50后和60后成为老人需要照看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一对老人下面最多就两个80、90后的孩子,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意味着一个家庭两个劳动力,基本要照看四个老人。


这个时候,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满足照看老人的需求,而且这代人普遍的收入还不错,基本都吃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红利。当50后、60后到了80岁以上,80后、90后甚至00后开始承担养老责任的时候,你会发现80、90、00后们根本不够用,养老产业的需求会真正释放出来。


目前中国的养老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问题很多。2013年算是养老产业元年,2014年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催化之下,健康养老产业成为当年最火的风口之一,资本蜂拥而至,大量的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医药医疗企业进入养老产业,但几年过去了,大多数收效并不好,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过去几年还没到养老产业的爆发点,是“老人不富,富人未老”的情况。


养老机构的平均入住年龄在70岁以上,而享受到中国经济红利、有一定财富积累的50后、60后都还在这个年龄以下,他们的需求之前还没到释放的节点,未来几年这个需求会加速释放。


第二,养老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投资周期很长的产业,短期回报没那么快。


从平地开始养老机构的建设,50亩以上的项目,包括建设期在内的回收周期,应当在七年以上。入住率提升起来之前,财务报表会很难看,一般公司根本熬不住。


比如,有一家公司叫宜华地产,从2015年就开始转型养老,更名宜华健康,收购了14家医疗公司,但过去几年不仅业绩直线下滑,2019年巨亏15亿,还因为投入太大负了一身债,到2020年股价只剩2015年的八分之一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养老产业是没有价值的,恰恰相反,越是这样的产业才越是朝阳产业。前面我们讲整个大医药是朝阳产业,但那些很多都已经是八九点钟的朝阳,大家都已经蜂拥而入了,养老更像是一个五六点钟的朝阳,现在的行业窘境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熬过去就是黎明,增长的弹性可能比传统的医药领域还大得多。


之前工信部的副部长罗文就曾乐观地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22万亿,这比医药产业的规模还要大。


接下来,我们看下一个问题,养老产业包括哪些呢?很多人一说起养老产业就想起养老院,其实养老院只是一小部分,我们在养老产业的规划上采用的是“9073”或“9064”模式,就是指90%的居家养老,6%-7%的社区养老,只需要护理不需要床位,以及3%-4%的机构养老,就是养老院这种,既需要护理又需要床位。


这和日本的模式类似,日本90%以上的老人也是以居家和社区为主,在养老院的只是一小部分,通常是8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


二、养老产业的投资逻辑


基于这个模式,我们为大家梳理下养老产业的主要投资方向。


一是医养结合。主要是具备医疗基因的养老院。


对于需要去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需要的不仅是“养”,主要还是“医”,而过去“医院不养、养老院不医”是养老市场的一大痛点。


这里面有政策的原因,比如民政、卫计、人社三个部门各管一摊,协调不畅。比如,民政要求卫计部门批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养老床位可以和医疗床位转化实现医保报销,但人社部门说这样医保报销容易失控,很多时候就卡住了。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医养结合就能真正做起来。


从这个角度说,出身医疗的公司会更有优势,比如号称日本甚至亚洲排名第一的养老服务机构“日医学馆”,就是从医疗管理转型做养老的。


它1996年开始做养老,2002年上市,现在在日本有1400多个网点,它的收入53%来自长期护理服务,38%来自医疗支持,典型的医养结合。


而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原来扎实的医疗能力,它建立了一个8000多家签约医疗机构的网络,从急诊医疗到康复护理都能提供便捷的服务。


又比如中国台湾很有名的长庚养生文化村,这几年很多内地公司去那里考察合作,其中的核心就是长庚医院,它本身就是台湾排名第一的医院,做起养老来有天然的优势,反观大陆的很多养老院都是房地产公司在做,显然不如医疗类公司专业。


二是智慧养老。主要是居家养老用到的一些养老设备和系统。


居家养老是养老的主战场,但这个战场和养老院不太一样,很难做到医养结合,成本太高,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有配套的设备和系统来帮助老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保障自己的健康,包括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智能防护、智能健康监测以及前面讲过的远程诊疗等等。


讲一个小案例,你知道老年人在家最害怕的是什么吗?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是跌倒。世卫组织有一组数据,每年有30%的65岁以上老人发生跌倒,15%发生两次以上,其中30余万人死亡;跌倒死亡是老年人群因伤害死亡的第一大死因,老年人因为跌倒,期望寿命会缩短5-10年。


过去大部分家庭根本不重视这件事,就说一个最简单的,大家看《沉默的真相》里白宇最后自杀用的那个老年扶手,很多家庭就没有,而如果你去日本的话,你会发现在楼梯、卫生间、走廊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扶手。


这一点我们都没做到,更别说一些智慧化的手段,比如,以色列有一种智能的鞋子B-shoe,可以在老人失去平衡的时候自动把老人的脚往后挪动,重新获得平衡。


又比如,美国一家叫Active Protective的公司做了一款可以随时穿戴的安全气囊,老人一跌倒就能自动弹出,可以减轻90%的冲击力,2016年也已经商用了。


硬件是智慧的基础,关键还是背后的软件系统,未来依靠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系统,可以有效地形成一个闭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老人的健康风险,收集老人的健康数据,通过定位系统和智能看护系统及时预警老人的危险信息,通过远程诊疗与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快速诊疗。


比如,以色列的养老龙头Natali就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综合系统,商业收益也非常可观,远程诊疗和紧急呼叫的毛利率能高达60%。


三是养老地产。地产作为上个时代的风口,在老龄化时代同样有机会,就是养老地产。什么叫养老地产?核心是能满足老年人的两大需求——医和养,但和纯粹的养老院又有区别,居住属性更强。


除了自然环境和一些适老的基础设施,更关键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服务,比如上游的养老保险、下游的医疗保健。


目前这个赛道上除了传统的地产公司,比如万科、绿城,还有保险系公司,比如泰康打造的泰康之家。未来这两类公司都有机会,类型不同,前者可能更偏地产的居住属性,而后者可能更偏养老服务属性。


四是养老金融。金融是养老里面非常关键的一环,尤其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日本的养老产业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金融,日本有一个《介护保险法》,这里的介护就是看护的意思,这条法规规定被看护的人只需自付10%的费用,大大减轻了老年人的成本。


介护保险将40岁以上的国民纳为参保人,介护保险费的50%由政府负担,个人保费支付50%,其中22%来自一类保险人,主要由年金来支付,28%来自二类保险人,主要由其缴纳的各项社保来支付。有了这样的资金保障,老年人才能放心地享受养老服务。


养老金融体系有三个支柱。简单来说,第一支柱就是国家帮你兜底的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之后的退休金就是来自这里;第二支柱就是企业帮你缴的企业年金等,现在能交这个的很少,大部分是国企;第三支柱就是自费投资的一些养老金融产品。


美国三大支柱的比例是1:6:3,而我们目前是8:2:0,这直接导致国家的养老负担过重,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社保基金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我们看到社保很努力地在投资,蚂蚁金服上市,他们也是最积极的。


但第三支柱却严重缺位,这是未来必须去发展的一个支柱,否则社保很难持续。第三支柱的产品会以“养老目标基金”为主,这种产品和一般的基金不一样,需要精巧的设计和非常专业的管理团队,未来可能会像现在的公募基金一样出一些爆款的产品。


以上就是养老行业的内容,今天的课程就结束啦,我们下节课再见。


编辑丨刘欣如   审核丨杨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