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奈传》: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林奈首部中文传记

《林奈传》: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林奈首部中文传记

00:00
28:45

自然秩序的构建者,植物学王子林奈的科学人生。


林奈:瑞典皇家科学院创始人之一,首任院长。


贡献:作为十八世纪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有着两大贡献,首先,他是近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发明了“性体系法”,也就是用花蕊的形态为植物分类,这个分类法比同时代的方法更有效,从1730年代到1810年代,主宰了欧洲的植物分类学;其次,他确立了双名法,这个方法,笼统的说,就是用拉丁文命名了世间万物。


林奈,全名叫卡尔·林奈,1707年出生于瑞典南部的莫斯兰省,父亲尼尔斯·林奈是一位牧师。尼尔斯热爱自然,在林奈家的花园里,种植着大量的植物。因此,林奈从小就认识了不少的植物。


1727年,林奈20岁,他进入德隆大学学习医学,第二年,他又来到了乌普萨拉大学继续学医。18世纪欧洲大学的医学系,不像现在的医学院的那样,仅仅是研究人体的疾病与治疗。当时大学的医学系研究范围很广,还研究动物学、植物学、化学等学科。


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奥洛夫·摄尔西乌斯,一位是奥洛夫·鲁德贝克。


摄尔西乌斯是摄氏温度的创立人,他是一位神学教授,又是一名博物学的狂热爱好者。在博物学的大框架下边,摄尔西乌斯涉猎广泛,对植物学深有研究。据说,初到乌普萨拉大学的林奈,在植物园里偶遇摄尔西乌斯,在对植物的讨论当中,两人成了忘年交。摄尔西乌斯无私地为林奈提供食宿,并让林奈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大量藏书,可以说,是摄尔西乌斯,让林奈在大学里站稳了脚跟。


鲁德贝克。鲁德贝克是乌普萨拉大学的医学教授,除了负责解剖学和药理学之外,还负责植物学和动物学的教学。他十分赏识林奈在植物学上的天赋和才华,他让林奈搬到自己的家中同住,带他一同野外考察,还为他申请了特殊的拨款。在林奈刚上二年级时,他以自己年迈为由,让林奈代替自己,讲授学校的植物学课程,这给年轻的林奈莫大的鼓舞,让林奈鞭策自己加倍用功。


林奈的同学:彼得·阿特迪

阿特迪比林奈大两岁,是医学系公认最聪明的学生,他钻研的生物分类,生物分类,也是林奈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两位年轻人一见如故。阿特迪热衷于动物分类,林奈对植物分类更感兴趣,两人约定,共同对生物进行分类研究。


博物学的难题:为全世界的新物种分类


林奈的方法:用生殖系统来给植物分类,他以此为主题,写成了《植物婚配初论》一文,以这篇论文为起点,一套新的植物分类体系逐渐酝酿产生。


功成名就之旅:拉普兰之旅和欧洲大陆之旅。


拉普兰之旅。25岁那年的拉普兰之旅,是林奈第一次尝试长期野外考察,也是他人生中最艰苦的一次考察。这次考察,让林奈验证了已经萌生的植物分类方法。考察结束后,他根据采集的大量植物标本,写成了《拉普兰植物概要》,在这本书里,他第一次阐明了自己的植物分类法,称之为“性体系”分类法。


 “性体系”分类法:用植物的繁殖器官,也就是花,为中心,来给植物分类。当时人们研究的大部分植物都开花,林奈的分类法,就是根据这些植物雄蕊的数量,还有雄蕊的特征进行分类,将开花植物分为23个大类,被他称作23个纲。现代植物分类体系的基本框架,就是从林奈的这个分类法中发展出来的。


林奈的植物分类体系,是博物学中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当时的人看来,牛顿的力学揭示了宇宙的奥妙,林奈的植物分类,则概括了生命的体系。


欧洲大陆之旅:这趟旅程从1735年4月到1738年6月,历时三年多,林奈先后拜访了德国、荷兰、英国和法国,当时这几个国家,是世界科学研究的中心。在荷兰,林奈的植物分类思想得到认同,并逐渐传播开来。


当时,荷兰最富声望的博物学家是赫尔曼·布尔哈弗,他生活在莱顿。此时的布尔哈弗已经年近七十,从工作岗位退休,不过,他仍然是荷兰博物学界不可动摇的权威。要想让自己的植物分类体系得到广泛认同,首先就得得到布尔哈弗的肯定。


在经历一番周折后,林奈终于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并向他献上了《拉普兰植物志》的手稿。林奈广博的植物学储备,还有身上的才华,打动了布尔哈弗。两人很快成了好友,布尔哈弗看出林奈植物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在他的推荐下,林奈开始在博物学界有了名气。


这一时期,林奈正在写作《自然系统》一书。这本书展示了林奈不同寻常的野心。在书中,林奈把分类的范围扩展到了自然万物,将它们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1735年,《自然系统》在莱顿正式出版的,标志着林奈生物分类体系的建立。它的出版轰动了欧洲博物学界,欧洲各大植物园,纷纷采用林奈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事实证明,林奈的分类法非常方便和实用,这为林奈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1737年,他又有四本著作出版,分别是《克利福德园》、《拉普兰植物志》、《植物属志》和《植物命名规则》。此时林奈已经三十而立,在外漂泊多年,他身心疲惫,决定返回瑞典。


林奈在1738年回瑞典后,他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当时的瑞典社会,对他的研究兴趣不大。好在林奈还有一个在荷兰获得的医学博士学位,在成家立业的压力下,他在斯德哥尔摩当起了医生。因为医术精湛,林奈很快得到了瑞典皇室的赏识,甚至成了瑞典海军的一名医师。


在斯德哥尔摩从医一年后,林奈争取到了机会,回乌普萨拉大学任教,乌普萨拉大学聘他做医学系教授,负责植物学、营养学、药物学和植物园的管理工作。


林奈的后半生,一直掌管着乌普萨拉植物园,这为他的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场所。林奈与皇室保持了长期的良好关系,这为他的研究争取到了足够的资金。


在乌普萨拉,林奈对《自然系统》一书断进行修订,精益求进。1735年,《自然系统》在莱顿第一次出版时,它只有薄薄的14页,仅仅是对生物分类体系做了一番阐述。到了1768年,这本书已经修订了12版,厚达了2300多页,里面纳入了当时已知的1万多个物种,并按照分类法归类。


双名法提出:

《自然系统》一书,已经把生物分类梳理清楚,现代生物分类框架已经构建起来,不过此时困扰博物学界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生物命名。


在林奈之前,生物命名有很大的随意性,每个发现新物种的博物学家,都会用本国语言为生物命名。即便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学者,也可能为同一种生物取不同的名字。这就造成了生物命名的混乱局面,不利于博物学的发展。


林奈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回国之前,他就出版了《植物属志》、《植物命名规则》这些书,已经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完全解决,要等到他1753年在瑞典出版《植物种志》一书,在这本书中,林奈收录了5900多种植物,对它们的命名,全部使用双名法。


所谓的双名法,就是用拉丁文为命名语言,使用属名和种名来为生物命名的方法。另外,在名字之后,一般还要加上该物种发现者、或命名人的缩写。


案例:玫瑰为例,它的拉丁文名字是Rosa rugosaThunb.;最后一个单词后边有一个小句点。Rosa是它的属名,Rugasa是它的种名,而Thunb加一个小句点,则是它的第一位命名人通贝里的缩写。这位通贝里,是林奈的学生。虽然人们认识玫瑰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对它进行标准命名,则是在林奈的双名法推行之后。


在瑞典皇家的资助下,林奈向世界各地派遣大量学生,这些学生把林奈的书籍带到世界各地,还带回了大量的动植物及其标本进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奈的晚年,他还出任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首任主席,现在最著名的诺贝尔奖,就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到了20世纪,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国国家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并称世界四大科研机构,林奈的开拓性工作功不可没。


1778年,林奈去世,终年71岁。瑞典国王在葬礼上,亲自发表讲话,对林奈的去世表示哀悼。


产生影响举例:

第一位粉丝,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卢梭曾经写道:“哪怕只是单纯地模仿这位乌普萨拉的教授,我也会赢得一些幸福的时光和数年心灵的宁静。”卢梭的许多作品都受到了林奈的影响,比如他的《爱弥儿》,书中主张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正是受到林奈笔下拉普兰人自然生活的启发。为此,卢梭曾专门托人带消息给林奈,表达对他的崇拜,信中写道:“告诉他,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伟大。”


第二位粉丝,是英国的伊拉斯谟·达尔文。这位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立者、查尔斯·达尔文的爷爷。伊拉斯谟·达尔文和林奈处于同一时代,是著名的医生、诗人和植物学家。


他十分赞赏林奈的思想,把林奈的植物分类体系写成了长诗《植物间的爱》。与此同时,他在科学上也有所建树,基于林奈的分类体系,他指出了物种的可变性,提出不同生物有共同祖先的“传衍”的概念,这个概念是说,形态各异的植物,其实有着某种传承和演变的规律,这正是进化论的雏形。


第三位粉丝,是德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歌德。歌德早年曾经醉心于博物学,在得知林奈去世的消息后曾写道:“除了莎士比亚和斯宾诺莎,在已故的人当中,没有谁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深的了。” 



解读 | 张峰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播音 | 贾逢韬

策划编辑 | 袁博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