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为啥小微企业贷款特别难

【贷款】为啥小微企业贷款特别难

00:00
12:15



不久前,我到山西拜访了一位民间小额借贷公司的老板李总,他最早从光大 银行和华夏银行最底层做起,做到支行副行长后,就辞职专做小额贷款公司。在 这个行业做了将十几年,有将近几千家客户。谈起民间借贷公司的生存之道,他 一肚子的辛酸。

谈到小额公司的贷款风险,他用很肯定地语气谈定地说,没有什么风险。他 的这个回答多少让我吃惊。小微企业没有资产抵押,企业经营规模很小,受市场 波动影响最大,怎么会没有风险?

李总说,到目前为止他放款的几千笔小贷中,出现问题的只有几家,也并非 完全是坏账。为什么小额贷款风险低?他举了这样几个理由:

第一,微小企业一般都是家族企业,经营资本都是在家庭成员和亲戚间凑起 来的,这些企业尽管挣扎,但是背后有整个家族成员的支撑,企业如果借钱不还, 影响到整个家庭成员、亲戚乃至家族的信誉,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换钱;

第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一般只占企业经营资本的一小部分,不到 30%,也 就是小几十万,对一个家族来说,并非没有偿还能力;

第三,小微企业的贷款一般是靠人际关系,熟人介绍,加上贷款联保制度, 贷款公司对借款人以及家庭亲朋好友的情况比较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贷款风险 的大小其实就体现在对借款人是否充分了解。在国内现阶段,银行贷款风险大小 主要看抵押的资产质量和银行对贷款企业现金流的把控能力,而小贷公司不同, 风险把控的要点是对借款人的把控能力。

我问,既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很小,为什么他们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他回 答说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银行成本太高,要做一笔几十万贷款规模的业务,要花与一个几千万贷款项目一样的工作,成本收益不值当,另外银行内部也没有 特别的奖励机制,业务人员宁肯花时间做一个大项目;

其二,现在银行业务人员市场竞争很激烈,做小微企业没有什么利益。做一个几千万贷款项目的中间“灰 色收入”对银行业务人员有激励,而做一个几十万贷款项目,业务人员一般至少 要收 10%左右的“安排费”,也就是回扣,这个成本对小微企业来说很难负担起,如果只收百分之几,业务员没有积极性。

近些年来,银监会表面上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加强贷款,但实际上,由 于对商业银行内部考核和监管体系中,并没有设计针对小企业贷款的政策,而整 个商业银行的信贷体系依然建立在实物抵押的基础上,所以绝大部分小微企业、 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可抵押的资产,所以根本达不到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

事实上,我们的信贷制度是用大企业的标准来套小企业,这根本就是一种金融的不公平。从金融的微观角度看,这种不公平是无可非议的,是必须的,因为银行不是慈善机构,银行的盈利性是第一位的;但从金融的宏观角度看,这种不 公平是一种金融的道德风险。

在很大程度上说,我们的财富被金融制度主宰。我们生下来是穷人还是富人,这并不直接取决于金融制度,但金融制度决定着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 远,还是可以逐步缩短。从金融角度看这个世界,世界是冰冷冰冷的:穷人最需要借钱,但没有一家银行是为了给穷人贷款而设立的,它们不会借钱给穷人,它们要的只是穷人的储蓄存款。尽管我国央行的名称叫中国人民银行。

股票市场也是一样,它让千千万万的小股民“伤心”和破财,却只为了股市上几千个富豪的成功服务。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金融有着一个神秘的面孔,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行业。其实,只要看看冰冷的现实,哪一项金融制度的安排是有利于穷人的?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可以说,基本没有。除了帮助富人从穷人身上吸血外,金融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没有道德。

金融和资本本身有两重性。在微观金融层面上,以金融的盈利性为主,比如商业银行的运营要以资本回报和资产安全为首要考虑目标。这是市场的“道德”,市场如果不讲利润最大化就不叫市场。但在宏观金融层面上,比如国家的金融政策、制度和货币资源分配等方面,就不能以市场的道德为指导,就不能把银行的 盈利性放在首要目标,至少不能以它为唯一的管理目标。国家金融的道德不是赚钱,而是金融市场的公平和平等性。

商业银行完全不必要考虑去开设一个分行,专门服务于穷人,商业银行要考虑的是怎样经营才能保证资本回报最大,怎样经营才能保证存款资金的安全。然而,在国家金融制度层面上,要考虑的不是银行怎样赚的更多更稳,而是怎样才能让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能分享信贷资源,怎样保证穷人和富人一样,能得到相应的资本资源。因此,一个国家的金融道德就是保证这个国家的所有成员能分享 公平和平等的金融权利。

国家怎样能让穷人分享金融资源?最简单和直接的一个办法是,学习尤纳斯的格莱珉银行。对于这个建议,大部分专家会说,中国的情况复杂,不可能在落后的地区建立一个能够自负盈亏的银行。

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一段不经意的对白让人难忘,阿春对王启明这样说:“在美国,穷人存钱,有钱人借钱。”美国的现实大致是这样,全世界大致也都如此,只是程度不同。自由市场经济中,你没办法阻止资本向有钱 人流动,这是人性所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国家站在穷人和弱者一边来帮助他们,不是吗?相对于中国来说,美国银行业不存在行政垄断,政府立法竭力反对资本垄断,在美国有几万家中小金融机构来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 管辖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而且美国对民间集资基本采取放任的管制策略。这些都使得美国中小企业生存的金融环境远比中国的宽松。

比较而言,中国的金融制度基本上是为富人服务的。这使得穷人存钱,越存 越穷,富人贷款,越贷越富。银行的潜规则是:把借不起钱的穷人的钱,不停的借给富人,以便富人赚更多的钱,实现银行资本回报最大化。

另一方面,考虑到过去三十年实际的物价上涨指数,我们的利息收入根本追不上实际的通胀率,银行的存款在逐年贬值。实际上的负利率让贷款者的借贷成本更低,让存款人的利息收入更少。这种情况下,银行成了让穷人越存越穷、富人越贷越富的贫富差距拉大器。

咱们就拿 1990-2010 间的 20 年情况说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 1990 年到 2010 年,中国在 20 年间 CPI 增幅为 148%,平均每年增幅为 4.7%,而同期 的一年期平均居民定期储蓄利息率是 1.25%,两者相抵后,每年的储蓄存款实际 贬值最少为 3.5%。中低收入者将血汗钱存到银行,不但没有收益而且还亏本缩水。也就是说,居民 10 万元一年期储蓄存款,虽然名义上一年的利息收入为 1250 元,而实际上不但没有一分钱收入而且无形中被吞噬掉 3500 元。被吞噬掉的财富收入除了体现为银行的收益,实际上还补贴给了银行信贷支持的大公司和富人阶层。也就是说,穷人将钱存到银行不仅补贴富人和大公司,而且还被他们剥夺着。

总体而言,借到钱的非富即贵,它们主要是国有企业、大的私企和与权力有密切关系的机构。他们拿到钱做什么用了呢?从过去 20 年的经济发展主线看,他们把大部分资金投入了房地产和股市。咱不说股市,就说房地产,过去 15 年,房地产行业的资本回报年平均至少在 30%以上。他们用不到 2%的年息向穷人借款,取得了超过 28%的年投资回报。结果呢?房价越来越高,穷人买不起房,只好继续拼命存款,指望有一天买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21726436

    老师,你真敢说!

  • 小舟江上行

    真话总是扎心的

  • 忆水读书

    还得穷人的思维跟的上啊!感谢老师分享

  • 听见光辉

    沙发

  • 听友261861005

  • 听友345530937

    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