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鹭信箱来信
我按图片自测显示重度抑郁,然后我的老公离开了我们母女,说他也重度抑郁症,需要去治疗。 每天忙着做不完的工作,照顾女儿。每天都只想好好女儿,从小到大都太对不起她,却总也忍不住对她发火,训斥她。 不知道该怎么办? 很想努力奋斗,学习,改变,却没有一点动力!工作之余就沉沦无力。
截图后微信扫码识别,免费参与测评
面对重度抑郁的处境,以及在教育女儿中的情绪失控,自己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先来解决自测结果为重度抑郁的问题。
首先,如果自测之后的结果是重度抑郁,先不要惊慌。
因为自测的量表可能是在你情绪好,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产生的主观体验,测出来的结果不太能够直接指向抑郁症。
其次,千万不要把重度抑郁作为一个标签来认知自己。
有时我们在抑郁中也能获得一些益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疾病获益”的概念。给自己贴重度抑郁这样一个标签后——因为身患抑郁症,就可以抛弃既有人际关系和身份,就可以逃避自己理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很多平时看起来不合适的行为,在抑郁症的标签下,反而不用承受外界指责和内心道德压力,实施起来顺理成章。说句有点冒犯的话,这位妈妈贴上“重度抑郁”的标签之后,控制不住情绪骂女儿顺理成章,觉得没有动力去改变也变得顺理成章,当内心感受到无力的时候,“我重度抑郁了”也给了自己一个借口去解释。
所以,如果对目前的自测结果有一些怀疑的话,我建议还是去医院做一下专业的检测。更专业的机构,可以给到你一个更专业的检测结果,或者说给你一些有帮助的建议。如果真的已经达到重度抑郁,我建议还是要服药或者住院治疗,要去积极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
母女之间如何相处
妈妈为什么总忍不住对女儿发火,但训斥她之后又觉得愧疚呢?听起来,这位妈妈似乎在对待女儿的方式以及母女关系上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下面这几个问题。
第一,女儿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她是一个累赘?一个工具?是你人生中的一个bug?还是说,女儿经常会打破你对自己的完美自恋?
第二,你对女儿来说意味着什么?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是会按照他自身的规律成长的。而你有没有把自己当成了女儿的救世主,反而忽略了女儿的自我成长?
第三,你的内心是否有一种对女儿特别的同情?
比如说,这位妈妈在训斥女儿过后又会很愧疚,这就是对女儿很同情的一种状态。很多时候我们会分不清楚我们是在同情自己的孩子,还是在同情自己,但是大部分对自己孩子感到愧疚的妈妈,实际上都是在同情自己。
因为自己有抑郁症,因为自己现在状态不好,因为身边的人没办法给到自己一些支持或照顾,或者觉得身边的人好像都是自己的麻烦、累赘,所以我现在很同情自己,我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听到这里,不妨听下来想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像这样把自己设定为一个需要同情的角色。
作为妈妈,一旦陷入到这样的角色里,就会觉得外在的一切都可能是伤害你的,是损害你的,是索取你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厘清,我们有没有把自己代入到一个需要同情的角色里。
聚集到这位妈妈的问题上来看的话,似乎她现在很受伤、很委屈,而且特别地难过。这种难过看上去好像甚至找不到一个通路、一个渠道,能去解决这个问题。老公离开了,母女俩相依为命,但是女儿还不断地给自己找麻烦,自己都已经如此无力了,女儿还不听话,还要去管教她。在这种情形下,难受、委屈、痛苦的感觉延续下去,母女关系出现问题也就难免。
对待这些问题,我们从别人和自己身上都找一找原因。
第一,你对女儿的期待是不是有问题的?你对自己的期待又是否是有问题的?
你想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但完美的妈妈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她只是你内心臆想的一个结果。60分的妈妈就已经足够了。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好妈妈。完美妈妈,不是你女儿期待的,而是你自己期待的。我们再去分析一下这个过程,为什么你想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呢?是赋能于你的女儿?还是你不接受自己现在的状态,很想去实现一个理想中的自己?
第二,是角色问题。
当我们把情绪发泄在一个人身上,过后又感到愧疚的时候,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角色混乱的问题,我们发泄的对象往往是我们的照顾者。什么意思?女儿和妈妈的角色是会瞬间转换的。当你觉得女儿不懂事,或者女儿有一些事情没做好,然后让你的内心产生了很大情绪的时候,其实这时我们自己是一个孩子的角色,而女儿变成了一个妈妈的角色。
这两种角色,有时我们会分不清楚,看起来是你在照顾女儿、管理女儿,还不如说有可能是女儿成为了你的妈妈,然后来承担你的情绪,满足你的需求,照顾到你的很多感受。
第三,是模式问题。
妈妈有时会不自觉去替代掉女儿的很多东西,就像一个袋鼠一样,对女儿的任何表现都要做出一些反应,比如她自己的成长,或者她自己的功课。你似乎是在全方位地保护女儿,但是作为一个妈妈,全方位地保护和管理的这种模式,会让女儿在内心感觉自己是不存在的,她的很多能力都会被遏制住。
她就像是一个顺从的囚徒,而我们就像是一个管教,或者说一个警察,因此我们就会选择性地看到女儿身上的一些东西。在这种模式下,女儿不可能成为一个能够给你带来好的体验的人。她会如何看待自己呢?如果你作为女儿的话,你经常让妈妈生气或愧疚,你会如何看待自己呢?所以在这个模式里,你把女儿所有的东西都淹没了,你做得太多了,反而是女儿什么都没做,或者说她不需要去做一些事情了,甚至她根本就不需要去关注你的情绪,因为你的情绪让她害怕。
最后,我们再来补充一下关于前面第二点所提到的角色问题。
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养育孩子的最重要的角色,你的老公逃避这个角色之后,你有没有把其他的角色也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呢?或者换一个角度,哪怕你老公是重度抑郁逃跑了,但是他作为父亲的义务,还有没有在承担?比如说他还是拿钱出来的,比如说在很多时候他还是会回来的,他有的时候还是会问起女儿的,他也有在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这样来看的话,对你来说也意味着,你还是有合作者的。
所以当我们觉得特别沮丧、特别无力的时候,我们似乎总是要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外在世界的人或者事物,好像都是让我们不耐烦的、对立的,或者是给我们添麻烦的。这时我们所处的模式,就变成了跟他人对立的模式。当我们陷入到对立的状态时,我们就会很孤单。
如何去调整和解决问题
第一,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如果确实是抑郁,我们还是要积极治疗的。但如果只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一个标签,我们可以尝试着去撕掉它。
第二,尝试转换一下模式。你可以去看一看女儿为这个家庭、为你们的关系,在这中间做了些什么?比如说你发火了之后,女儿还是能够顺从你,其实这是她在想办法理解你的过程,代表着她爱你,你对她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你能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你就不会感觉自己是孤家寡人了。这个世界无论怎么样,最起码有你的女儿还在爱着你。
另一方面,你是否可以去跟女儿完成一种合作?女儿做女儿的事情,你做你的事情,对于女儿的事情你不去过度地侵入,然后你也不要期待女儿来帮助解决你的情绪问题。你跟丈夫之间的痛苦,或者事业上面的不顺,这些问题不应该由女儿承担,她只需要做她自己。
我经常会跟很多人说,合作关系其实对于合作的双方来讲,都是一种赋能,因为只有合作我们才能够互惠双赢,对立只会两败俱伤。在这里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你也能做、女儿也能做的一些事情,为什么不让你女儿去做一下呢?哪怕是做饭?这样的话你就是在培养一个能够自力更生的人,甚至是可以去照顾你的人,难道不比你去一直纠结于要如何照顾人要好很多,对吧?
第三,我们还是要去调整包括丈夫在内的整个家庭氛围,其实妈妈是一个家庭情绪的发动机,我们要重新把这些责任放到自己身上。
当你决定从自己的这种抑郁情绪中走出来的时候,或者说是想从这种状态里出来的时候,是否可以邀请你女儿和丈夫一起来完成一次家庭会议?把现实的状况表达一下,不是通过指责的方式,而是很真诚地去告诉对方,把你的希望和诉求表达出来,也听听他们各方面的诉求。并且要让这次家庭会议具有仪式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重新调整关系的起点。
我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很多家庭访谈,其实就是邀请他们来到我的办公室开一次家庭会议。家庭会议非常重要,这是家庭成员之间不一样的一种相处方式。
第四,如果我们感觉到一些东西是有压力的,而且这种压力让你觉得想回避的时候,其实可以回避。这种回避是说,你可以先把一些事情放下,然后去做一些能够让你愉悦的事情。就有点像是一个孩子,发烧了很难受,但他非常想吃冰激凌,我们要做的不是说他发烧不能吃冰激凌,而是可以尝试着换一种方式,他已经很难受了,那就让他吃个冰淇淋,满足一下,愉悦一下。
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对待自己,你会发现,原来苦中还有甜,原来痛苦里还有小的惊喜,原来我是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能够得到一些益处。
最后,我们要尝试着去打破我们所谓的完美状态。
当你感觉到无力的时候,不用要求自己要把家务做得多么精致。你只需要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他事情可以放一下。但在完成之后,我们必须要有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就是去好好感受一下完成一件事之后的你的成就感。
有一些人说我什么都不想做,我就会说,哪怕你刷牙,刷牙之前的口气和刷牙以后的口气的变化,这也是完成一件事之后的一个小小的成就。因此,当我们越是无力的时候,我们越是要有一些小小的成就去填充它,这个东西没有人可以给到你,只能自己去完成。生命就是如此,我们所说的生活也是如此。
当我们有了一些小的成就之后,就会慢慢地发生一些变化,继而打破我们所说的受害者系统,也就是我们同情自己的系统。我们需要从这个系统里面走出来,去创造另外一个系统,无论对于你自己,还是对于女儿来说,这可能都是最大的,最重要的一个变化。
但是,有时我们又经常会陷入到另一个误区,就是“你让我痛苦了,所以你要改变”,你可以想一下,在对待你的女儿和丈夫时,自己是不是存在这种问题?改变要从自己开始,如果你因为自己的一些调整,能够改变目前的处境和状况,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大的成就吗?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成年女性,作为一个妈妈,应该要学会的事情。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里所提到的“成人自我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中的时候,我们会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不妨结合自己的言行思考一下,有意识地去察觉自己何时何境,处在怎样的状态当中。
这个测试没答案,骗人
呱菓飘香 回复 @2021810: 是的,感谢参与
苍鹭先生,你能解答我的疑问吗?我是个儿时比较聪明的小孩,但是为什么我30多了,却“一事无成”。友人描述我:可能成功就试一下,却从来不用心;只要认真做下去,在某一个曾经工作的领域都成为蛮厉害的人了。可是我总在换。每当我接手一件新事情,别人都会给予我很大期望和信任,觉得我可以做好。但是我却并没有付出全力,害怕成功而酸葡萄心理,“成功了又怎样,这不一定是我想要的”。我觉得这和家人儿时期望高有关。领导说我有点完美主义。我会因为达不到别人期待而产生内疚(我是老师,学生喜欢我,期待从我这学东西,如果我没备好课,会有对不起学生的内疚)。请问我这是什么心理模式?怎样可以丢掉潜意识心理杂念,真正走向成功的心态?
1819411mgnk 回复 @品懿Clementine: 从小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对自己理想的状态评价过高,担心不成功会让人失望,其实你可以重新评估自己,所谓放下偶像包袱
“因为做妈妈非常辛苦” 一句话让我泪流满面
spell2000 回复 @一只小粒粒: 其实就是一句共情的话,足以安抚平日辛苦的你。要说的其实很多,这本书有个好的开始,类似的心理学方面的可以多看,最好是心理学大师级别的,不拘泥谁的,先从接纳自己,了解自己开始
我一个很独来独往习惯了,其实我很享受这种随性和自由,我妈妈是一个很掌控并且伴随强迫症的人,我对她的过问都很抵触,让我觉得没有自由和受限的感觉,我人生受限人格受限成长受限,所以在别人过多过问的时候我感觉很不好,让我回到那个心里模式就会超级叛逆和愤怒。所以我很不愿意听您问一些有的没的的问题。我在努力多读一些心理治愈的书籍来梳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心理,我想到这些就很压抑不自觉眼泪就会流下来。她的愤怒咆哮无理取闹处处挑剔我和爸爸,和她的相处就是忍受的生活,爸爸耳朵开始越来背,我认为他是在逃避,而我总是精神紧张,我们很爱她,但好像她不爱自己。我不想自己悲惨的过后半生但我好像又无法逃出她的掌控和魔掌
PoppetMika 回复 @莲_70: 握手,同款妈。忠告就是住的远一点就好了。距离太近难免会影响到你。我发现自己都会变得易怒或者情绪失控,也在学着一点点摆脱这些童年带来的负面情绪。
完美,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听友286380332 回复 @魔魔耳朵: 是的。按道理来讲本来就是这样的
情绪必须通过某种方式释放
1801607rolw 回复 @無問乄: 对,郁结在心里,时间长了可能会出问题,有个发泄的渠道,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心理问题
您好,苍鹭医生。见字如晤!同样的,老公抑郁症,很容易钻牛角尖,对待事情反应肌张力很高!对待生活总是一副被逼迫,被强迫,不得不,行尸走肉的活法。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爱孩子很爱家。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我看得到他的问题,了解公婆之后也理解他,所以不愿意去逼迫他,但是事实上又对他这种百无聊赖的活法和对待孩子的状态非常不认可,所有的感情流到他那里,就被阻拦掉或者是过滤掉好的,只剩下坏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只是他更容易被不好的词,句,眼神吸引!前天给6岁的女儿洗澡,她问我,妈妈你说我是不是不该活在这个世上?这样的话,爸爸会不会开心一点?我很难过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想救想离开都很难
1819411mgnk 回复 @vivian_1023: 跟蛤蟆先生一样,得他自己想改变,这不是你的事更不是女儿的事,告诉女儿
无语,填写了表格没有结果,只有领取优惠券。。
不要做上面的测评,题目不严谨,做完反复弹窗是广告。更抑郁了
胡老师您好,我很害怕将我的愤怒表示出来,因为当我发火的时候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可当我表达不出我的情感的时候我又觉得很窝囊,给别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平时很软弱,时而发火的时候就像个神经病一样。我困惑的是,我该做些什么能让我的情绪,特别是我的反对,愤怒等情绪在别人可接受的情况下释放出来呢?
喜马加油站 回复 @开心不是很好: 抱抱~收到您的分享,已沟通胡老师后期答复您,欢迎关注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