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曾国藩是怎么藏书的

四十二、曾国藩是怎么藏书的

00:00
14:07

              曾国藩是怎么藏书的


估计这期节目上线,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所以这两期,我们来讲一讲曾国藩是怎么买书藏书与读书的,他读书有什么特点。


首先,曾国藩对读书这个事特别重视。我们说他重视,并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层面的重视。曾国藩有一个特殊的表述,他说,书是一粒金丹,什么金丹呢?变化气质的金丹,换骨的金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怎么改变本性呢?只能靠读书。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曾国藩在安庆给两个儿子写的家书中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人的气质是天生的,本来难以改变,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气质。古代精通相面术的人,还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的骨相。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曾国藩对读书的重视。


其次,曾国藩在买书这件事上舍得花钱。我们讲过,曾国藩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他位居两江总督的高位,穿的是破旧的衣服,每顿饭只有两个菜。但是有一件事,曾国藩是很大方的,那就是买书。


曾国藩多次说过,他不会给孩子留下遗产,在给曾纪泽的信中,他说,“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儿孙”。但是接下来的下一句是“惟书籍尚思买耳”,只有书,我还想多买一些。曾国藩愿意把书作为遗产,传给子孙后代。他多次对曾纪泽说:“买书不可不多。”因为书籍属于精神财富,它对子孙后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也是他们老曾家的传统,我们以前讲过,曾国藩家里经济条件很有限。道光十六年,曾国藩到北京考进士,没考上。回家的时候,路费不够,跟人家借了一百两银子。结果在路上游历南京的时候,看到一套二十三史,曾国藩爱不释手,但是身上钱不够,怎么办呢?于是他衣服典当了,再加上借的钱,买了这套书。当时曾家每年的收入不过几十两,这一百两够他们全家花好几年的。回到家中,父亲曾麟书“且喜且诫之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 也就是说,曾麟书看到儿子借钱买书,不但没生气,反而很高兴,对他说,你借钱买书,我会想尽办法替你把钱还上,只要你认真读一遍就可以了。


考中进士,到北京当官之后,虽然京官生活经济压力很大,但曾国藩每年买书花的钱都不少。曾国藩说自己“逛厂颇勤”,就是没事就跑琉璃厂,那是当时北京买书的地方。我查了一下他北京记的3年零8个月的日记,到过六十多次琉璃厂。经过在琉璃厂的多年历练,曾国藩已经成为淘书的行家,所藏之书当中不乏珍本和善本。比如他咸丰元年买到一部宋版的《广韵》,十分得意,日记中说:


夜漱六来,痛谈买得宋版《广韵》。


夜间朋友袁漱六来,曾国藩和他“痛谈”买到这部书的快乐。从这个“痛”字,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真正的爱书人。


曾国藩买书买多了,就买精了。从他写给好朋友陈岱云的一封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在买书的时侯是如何工于心计:


买得北监板《二十一史》……,仆在厂肆见此,视为至宝,即以百金为阁下购定。……书贾云:《南史》二函,被他人借去未还。仆恐其嫌价贱而诡辞以求益也,乃曰:“虽无《南史》,吾亦买之。”遂捆载交芸阁带归。厥后交银与书贾时,告之曰:“暂交七十金,待《南史》到时,再补三十可耳。”书贾亦甘心无辞。……


他说,他在琉璃厂见到了北监板的二十一史,所谓北监板,就是北京国子监的版本。国子监人才济济,出书又有中央财政支持,所以校对非常认真,印刷也很精美,曾国藩一看非常喜欢,一问多少钱,书商说要一百两,相对来讲也是非常便宜的价格。曾国藩视为至宝,没还价,当即决定买下。不过书商一看曾国藩这么痛快,就说,其中两套《南史》,被别人借走了,书不全,先不卖。曾国藩判断,是书商看他出手太快,后悔自己要价低了,想加价。于是曾国藩就说,没南史,我也先要了。于是先把书拿了回来。然后对书商说,因为没有南史,所以我先给你七十两,你不是说南史被人借走了吗?等那个人把南史还回来,书齐了,我再补三十两。书商一听,也无话可说。


不料后来南史一直没还回来。曾国藩多次催问,书商说,借书的人已经离开北京了,估计还不回来了。但曾国藩一算,七十两买到了北监版的二十一史,虽然缺了南史,但也太便宜了。缺的这套南史,花几两银子,就可以雇人抄全。所以是一桩非常合算的买买卖。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买到好书之后的得意。


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统计自己在北京呆了三年后的藏书,写下了8页长的书目,从这份书目当中我们可以推测,他此时已经藏书上万卷。等到他咸丰二年他回湖南老家给母亲守孝的时候,他在家书当中谈到,北京的藏书有三十多箱。按当时每箱一般150至200册的容量计算,一共大约7000多册,二万多卷 ,可见他在北京多年,藏书很有收获。


所以,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曾经在家书中说,他在北京呆了这么多年,主要的财产就是两项,一项是书籍,一项是衣服:


我仕宦十余年,现在京寓所有唯书籍、衣服二者。


除了在北京当官期间他收藏了不少书之外,主是在带领湘军打仗期间,他也念念不忘继续收藏好书。比如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荃正在吉安与太平军决战之际,曾国藩写给信曾国荃,说“吉安在宋明两朝名贤接踵。若乡绅以遗集见赠者,或近处可以购觅,望付数种寄家。”吉安是人杰地灵之处,宋朝和明朝出了很多名人,一定有好书,如果乡绅送你书,你可以收下,也要在附近注意求购一些好书,寄回到家里来。


曾国藩做官很有特点,那就是不会接受他人送的贵重礼物,但是你要是送他书,他一般都会收下来。从咸丰末年至同治五年,曾国藩接受赠书多达三十多次,六百余种。当然,曾国藩不会白要这些书,收下这些书籍后,一般会以价格大致相当的礼物回赠。比如同治元年,他的幕僚莫友芝送了他一部《元和郡县志》,他也回赠了一部《通鉴》,两种书市场价格差不多。


除了买书,在修建藏书楼上,曾国藩也没少花钱。


今天我们到曾国藩老家旅游,会看到曾氏家族留下的一座“富厚堂”。这个“富厚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曾国藩晚年决定在老家乡间修繕一处房子,以供自己将来退休之后居住。这个事就由曾国潢和他的儿子曾纪泽经手。


曾国藩原本计划是不想花太多钱,把这个地方原来的一座旧房子修修就算了。但是当曾纪泽向曾国藩谈及打算在宅中兴建一座藏书楼,曾国藩欣然表示同意,在家书当中说:“家中造楼藏书,本系应办之事。”


结果后来这座住宅的修建规模远远超出了曾国藩的计划,一共花了七千串钱,差不多六千两白银左右。这让曾国藩十分意外。他写信给曾国潢,把他大骂了一顿,甚至还提出要让具体负责修建住宅的两个包工头赔偿多出来的费用。


接到曾国藩的信后,曾国潢不慌不忙,他回信加以解释。他说,花钱花得这么多,主要是花在了这座经过你同意的藏书楼上。


曾国潢深知,曾国藩其他地方都节省,只有藏书是舍得花钱的。所以他解释说,为了让藏书楼修得坚固永久,曾国潢和曾纪泽确实下了工本。他在家书中说:


地基昔系涝田,石脚砌丈余而后平土面,此中工间已占千馀串:通体用青砖,料木多杉树,尤非可以寻常计算也……


也就是说,这座楼的地基,过去是水田,所以先用石头砌了一丈深的基础,这就花了一千多串钱。整个楼通体都用青砖,木头多用的是杉树,所以造价很高。


今天我们参观曾国藩这座故居中的藏书楼,会发现它的设计和建造确实在其他建筑,在防雨、防潮、防尘各方面都有非常周到的考虑。一楼外走廊全部是用花岗岩石作柱子,以防白蚁;整个藏书楼所用木料都是上好的杉木。藏书楼每层的高度都超过其他建筑,顶层四周都开了窗户,四面通风,以免藏书霉变。所以这座藏书楼确乎别具匠心,不惜工本。


果然,经曾国潢这样一番解释,曾国藩也不再说什么了。这座藏书楼也成了曾国藩留下的唯一“豪华建筑”。富厚堂的藏书楼,藏书多达三十万卷,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因此富厚堂不仅是曾国藩的故居,也是江南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虽然不及苏浙的“铁琴铜剑楼”、“天一阁”等有名,但规模比它们还要大。所以我们在介绍曾国藩的时候,不要忘了,他还一个身份,那就是晚清著名的藏书家。


那么,曾国藩家的这个藏书楼,还有曾国藩藏的这三十万卷书,后来怎么样了呢?


首先我们要说,这座藏书楼非常幸运,保留下来了,直到今天仍然很完好。不光是藏书楼,整个富厚堂也基本保留下来了。这是非常幸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的这类大宅院,绝大多数都拆毁了,比如曾氏十堂,其他九堂,后来都没了。因为解放之后,他们做为地主大户的财产都分给了普通农民,那么农民们不愿意住在一起,就把大宅院拆了,分别盖成自己的小房子,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豪宅大夫第就是这样消失的。但是富厚堂在解放后非常幸运地成为双峰县荷叶区、乡政府机关等单位的办公场所,所以没有拆。


那三十万册藏书就没这么幸运了。


在曾国藩身后,这些藏书和文件中最珍贵的部分,被他的后代曾宝荪、曾约农带到台湾去了,存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中,不过数量只是三十万册的九牛一毛。


“富厚堂”其他的藏书,后来在接收的时候,接收的人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藏书,挑了两百多担,一九五○年被湖南省文管会运往长沙封存,侥幸躲过了历次政治运动,现在存在湖南省图书馆和省博物馆。至于其他大部分,二十多万卷藏书,都来不知去向了,因为这些书被认为是废品,有的是烧掉了,有的是作了小孩子的练习本,有的是扔掉了。今天我们来富厚堂旅游,会看到藏书楼的架子上还零星躺着一些线装书,其实都是些影印件或是从附近村民家收来的普通旧书,只是摆摆样子,曾家原来的藏书,一本也没有了。


这一集讲的是曾国藩怎么藏书,下一集我们介绍曾国藩怎么读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761319bqo

    眼睛👀片越来越厚,脖颈越来越疼,字越来越不会写。现在只能听书了。

    归来_4v 回复 @13761319bqo: 人家读书是变换气质,您这儿读书是破相了

  • _风行_

    唯有多读书、读好书可改变人的气质!多读书,读好书!

    归来_4v 回复 @_风行_: 您要向张老师学习,要读更要写,有输入没输出有毛用

  • 磨耳的饼干

    多听听,多学习

  • BOSON

    那还是给破坏了啊

  • 13761319bqo

    謝謝。

  • 绿森森777

    好心疼好可惜啊啊啊啊啊

  • 听友211205071

    听张老师讲家书,明白了很多读家书没有读懂的事儿,谢谢张老师

  • 楚狂人啊

    可惜,可惜!

  • 超级影子

    毁书的人最可耻

  • 天月_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