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读书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买书则成了习惯。人到中年,关于人性本身、社会的感悟和思考无疑比过去深刻得多,但正因为懂得些思考,越发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尤其是做更大的事情,感觉内力不够。这就像一个武生,你在山上学艺即便天天练,看起来貌似有点武功,但你下山后路遇各类大侠,才发现自己在山上的所谓武功是何等稚嫩何等机械。过去几十年,更多的像是被动的人生,机械的生活,以及随波逐流,极少有时间用来思考和反省,学习也是不能长期坚持。回头来看,少了很多判断力,思考力,失去了不少机会。
一个只顾埋头前行的人,注定走不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喜欢上了读书,并在读书后展开思考和反省。这样的选择,使自己少了不少应酬,少了很多过去虚度的时光,更使自己的内心,坚硬和柔软能够并存。
我的书读的比较杂,但基本也是在历史,纯文学,哲学,人物传记,经济金融几类。历史让自己懂得这个社会的本质并多少能看清所处时代的背景和发生的事情真相;哲学让自己能看清人性本质,自己认识自己并独立思考,以及解放自己内心的纠结和欲望而平衡、平和自己;人物传记则让自己可以和那些杰出而伟大者们直接对话,感悟他们惊天动地的伟业和带给我们的人生启发;经济和金融则是做企业必须修炼的课程,也是自己兴趣使然,总觉得利用经济金融的知识创造财富是一件伟大而愉快的事情……
周国平先生说过一段关于读书的话,深表认同:“为什么要读书?我觉得这个问题和一个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一个人对于人生怎么有意义地度过是无所谓的,这样的人当然可以不读书。可是,如果你对人生的意义是在乎的,要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不愿意虚度这一生,那么,读书对于你来说就非常重要。”
当然,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和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他们其实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喜欢读书的人,他的世界无疑是更广阔更丰富的。
叔本华说过: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只能按照他的内心世界的限度来看世界。你心中完全没有的东西,在外部世界里无论多么丰富,你都一定熟视无睹;你是一个心灵美好而丰富的人,你看到的世界会是一个丰富可爱的世界,反之,你的内心是贫乏的,那么你看到的世界也一定是贫乏的。
当然,读书不是为了回避社会,不是为了无聊打发时间,更不是为了装逼吹牛显摆的资格,而是为了修正自己的方向,修补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思想更加丰满精神更加独立,视野更加开阔,胸怀更加博大,心灵更加善美。
这个世界上,大凡有点成就,对社会有点贡献的人基本都是热爱学习终生学习的人,更是善于思考并行动的人。
深夜里,在沙发上窝着看书快四个小时,依然不觉疲倦,书籍,的确是人生最好的朋友,让你安静,空灵并欣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